仙道之家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1页/共5 1, 2, 3, 4, 5  下一步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32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7:24:21 点击:37107 回复:1608
 
  





上页 1 2 3 4 … 17 下页  到页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一个美国汉族通信工程博士后教你看世界(13)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的过程


  我作为一个道教徒,奉太上法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的过程。

  我所讲的,都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在无神论者听起来可能象神话。

  上古的华夏,直接承源宇宙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充满了自由奔放,自在逍遥,是真正绚烂多彩的最美好的时期。


  我们华夏,根本不是蜥蜴人宣称什么礼仪之邦,恰恰相反,我们是非常鄙视僵化的礼的。老子《道德经》认为礼仪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万恶礼为首。上古华夏最遵从的是自由,最排斥的就是僵化教条的“礼”。天道生人,不是为了给人约束,而是要给人最充分的自由。

  华夏的“夏”是玄关之意,万物通融,自由,通畅。现在的汉服复兴运动被儒教徒有意诱导到一个错误方向并且异化了,他们宣称“有衣冠之美,故称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这其实是一个过去儒教宣扬的极其恶毒的欺世谎言,完全篡改了华夏的内涵意义所在。

  上古华夏自由奔放与后来蜥蜴人孔丘儒教僵化教条格格不入,我们上古的祖先,非常鄙视孔丘“仁义礼智信”那一套僵化的教条。

  上古的华夏社会,是自然天道的社会,不讲究“仁义礼智信”。
  老子作为真正上古华夏文明的承传者,《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而蜥蜴人孔丘周游七十余国推广教条的“仁义礼智信”虚伪道德之后,华夏就进入了天下大乱的战国时期。





由Admin于周六 18 一月 2014, 09:30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5次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35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7:29:00


  老子《道德经》已经被蜥蜴人儒教系统的篡改过了!
  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原本《老子》,对照之下,蜥蜴人的阴谋大曝光!

  老子“守情”被篡改为“守静”,
  老子“归根曰情”被篡改为“归根曰静”,
  老子“情是谓复命”被篡改为“静曰复命”,
  老子“欲不欲”被篡改为“无欲”,
  什么“无为”,“不争”,“包容”……全是假的!全是被灌输嵌植到道教中去的,都不是《老子》原文,都不是华夏传统文化。

  老子“唯望唯忽”被篡改成了“惟恍惟惚”。
  老子“牝恒以靓胜牡”,被改成了道德经中的“牝常以静胜牡”。
  “靓”被改为了“静”,

  “为无为,则无不治”是被硬添加上去的
  老子“道,冲,始万物之宗”被篡改为“道,冲,似万物之宗,”
  老子"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被改成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被改成了“玄牝之门,是谓天根。”
  老子“夫唯不静,故无尤。”被篡改成:夫唯不争,故无尤。
  “言善信”被硬添加进去

  老子“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被改成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功述身芮,天之道也”被篡改成“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五色使人目明”竟然被改成了“五色令人目盲”。

  委曲不能求全,原版老子说“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虚语哉!诚金归之。”“曲则金”被改成了“曲则全”。

  老子“重为轻根,清为躁君。”被篡改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是凭空添加

  ……
  ……

  而且还有道德经中很多不通顺的地方都是因为被篡改了!

  天呀!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37

《老子》原文: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道德经》篡改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本意:守情,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
  被篡改后:守静,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老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大道修炼,是守于情中的,归根就是情,情,就是复命,返还本命。

  要在情中修炼,而不是在静中修炼!

  古华夏最重最喜欢的就是情,而邪恶势力最怕的就是情,把“情”都给篡改为“静”。

  我们一会就可以详细看到,《老子》被大规模的篡改,很多很多意思都完全反了!

  什么“无为”,“不争”,“包容”……全是假的!全是被灌输嵌植到道教中去的,都不是《老子》原文,都不是华夏传统文化。

  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到,道教界公开的这两千多年来的所谓修炼,其实是普遍的误入歧途!走火入魔!无量众生都被一本假的道德经骗了!

  谁干的?邪恶集团孔子儒教!它要道教无为、不争,它好独霸神州,整个真正的华夏文明完全被孔子儒教摧毁了。

 回复 收藏 3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7:35:00

  (一)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华夏五千年古国,对夏商周以及先夏历史却所知甚少。编年史还不到3000年。

  传承自上古的周王室图书典籍在2500年前神秘地失踪了,以致我们今天还要下大力气去搞夏商周断代工程,为的是搞清楚西周的编年史、商代的编年史、夏代的编年史,,其实,我们还应当搞清楚先夏史,而周室典籍中也有很多先夏史的内容。

  何等珍贵的周朝皇家藏书啊,那里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而是有我们华夏文明上古的整个智慧的记载,失踪了。我们华夏整个的文明,在2500年前发生了突然的断流,这是为什么?这是一场巨大的浩劫,能够逃脱这场浩劫流传到今天的古籍,太少太少了……只有如《山海经》寥寥几部。

  华夏上古文献在两千多年前集体失踪,当时一定有重大社会动荡,重大变故!

  这场浩劫的始作俑者就是孔子,孔子儒教几近消灭了华夏上古文化,统治了华夏神州,之后这个恶魔被迷惑了心智的华夏儿女拜为圣人,什么至圣先师,让华夏先祖在九泉之下情何以堪啊。周朝王室图书馆所有上古书籍都被孔子焚毁,以至于孔子用春秋笔法篡改整理的《春秋》、《尚书》之类成了后来中国最早的史书,之前的,全被孔子焚毁,孔子删诗书作礼乐嘛。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7:35:00

  (二)孔子所属集团发动政变毁灭了周朝皇室

  事情是这样的,周景王立王子朝为太子后,孔子所属邪恶集团中的周朝大臣单旗和刘蚠发动预谋已久的暗杀政变,周景王“崩于荣錡氏”家中,周景王的六个儿子被杀,嫡次子王子丐被这个集团立为傀儡周敬王,王子朝起兵反抗,但是晋国出动大军攻打王子朝,王子朝等逃往楚国,“奉典籍以奔楚”并告诸候:“今王室乱,单旗、刘狄剥乱天下壹行不若,谓:‘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命,其谁敢讨之?’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左传》

  老子当时是周朝司空,征藏吏,国家藏书就是由老子管的,与王子朝一起逃往楚国,大家知道,老子的老家就是楚国苦县。由于管理周室典籍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王子朝又是有计划地撤离,有许多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同行,王子朝除了携带周室典籍之外,还携带了相当数量的周王室青铜礼器,以及大量的工匠,因为青铜礼器也是王权的重要象征(近50年来,我国湖北、湖南频频出土殷商青铜器和西周青铜器,或与此事件有关;与此同时,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发达,当亦与王子朝一行带去的中原文明有关),诸子百家的产生,应该直接得益于周朝皇室图书馆典籍的外传。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入楚刺杀了王子朝,儒教《左传》在记录此事时没有再提及周室典籍;因为这会暴露孔子当年的罪行。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单氏取周”政变,这场政变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子辞周退隐,王子朝被刺杀后,老子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老子不得不西出函关,远涉流沙……

  孔子在“单氏取周”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提出鲁《十二经》取代老子理论,
  2.用礼乐诗书易春秋《六经》取代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政变制造了理论根据。
  3、领弟子围攻老子,策反“规”降老子。
  4、参与到楚国暗杀王子朝,《左传·定公五年》:“王人杀王子朝于楚。”周敬王与楚没有战事,所以是暗杀。谁杀的?唯有《庄子》文记有孔子适楚,有在楚的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末偻(音楼·弓身)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之子?”的记载,这就是那个丑陋的孔子。在楚国能接近王子朝并杀害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孔子的门徒们却独有其衷。

  这之后,孔子得势.周朝傀儡皇室将周室典籍此重任交给在“单氏取周”中功迹显赫的孔子处理,也事在必然。“约史纪而修春秋,赞易道而黜八索”,孔子在单氏取周以后“侥幸封侯富贵者也”,担任了周朝的教育部长“孺子王大夫”,这之前,周朝原来的孺子王大夫是宾起,在“单氏取周”政变中第一个被杀,单旗杀了宾起以后就立了孔子。

 回复 收藏 5楼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38

  (三)孔子毁灭了周朝国家图书馆几乎所有藏书

  孔子是“单氏取周”者中能与周图书史料最容易接触的人,王子朝被暗杀后,宣告了周景王和老子“铸无射(宣布哲人之令德)”的官道革命失败。单氏取周后,周朝国家典籍当然应该又被搬到王子丐那里。但,王子丐是个傀儡,他早被单氏等屠杀王室七个兄弟吓破了胆,他在“请城成周”文说:“天降祸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乱心,以为伯父忧……伯父有容施,先王庸之。”他哪理还敢收藏“有乱心”的史料呀!他既然想当“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被周公扶佐的成王,那么由他赐命周公氏袭领地——鲁国全权处理这些图书史料以此换取“合诸侯城成周”也是意料中的事!

  之后就是孔子“删书赞易”、新成《左传》《国语》等。而鲁国将此重任交给在“单氏取周”中功迹显赫的孔子处理,也事在必然。孔子的后代汉孔安国,从“孔壁”中发现了古书也可证明此为史实。据汉《纬书》说孔子将3240部古籍“约”掉了3120部,仅剩120部!使后人对前史望尘莫及,因此成了断代史。 250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成了断代史。图书几乎全被烧掉了!!!”

  大家都知道孔子“删诗书”,原来的一万多篇诗,被删成仅存300多篇。《郑板桥家书》说“秦始皇烧书,孔子亦烧书。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 烧之矣。《诗》三千篇,存三百十一篇,则二千六百八十九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孔子烧其可烧,故灰灭无所复存。”根据其他史料考证,那时中国何止3000篇诗,10000篇都打不住,被删成只有300多篇了。孔子这个天字第一号的恶魔败类!

  当年孔子这个恶魔掌握了周朝皇家藏书时,它会仅仅删诗吗?不是,整个的华夏上古历史,上古无数珍贵书籍,都被孔子付之一炬。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上古时期的史书和科技书都没有了。孔子把这些书全烧了,他整理的《尚书》,则把上古历史篡改的面目全非。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都被篡改了。

  孔子的后代西汉孔安国钦命修《尚书·序》,说孔子这种行为是“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而黜八索”,
  呵呵,烧书就叫做“约史记”,“黜八索”,篡改历史就叫“修春秋”,“赞易道”?莫非《周易》是孔子完全篡改的?非原来的周易了?是的,以后我们即将用足够的证据证明。


  周朝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被烧毁,它们记载的中国古代历史文明与文化信息也随之而去。现存的史书都是儒教编造的,《尚书》,《春秋》,《史记》都是儒教编造的故事,而不是历史。孔丘公然宣扬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为圣者隐”,公然篡改历史,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所谓上古历史,已经是被完全篡改过的!

  “单氏取周”孔子烧书断史把中国传统的科技思想体系都给弄乱套了,原古造就的“三皇五帝”阳符阴符思想体系被扭曲为人物崇拜,“大禹治水”治道造就的“洪范九畴”被矮化,“汤以多方简代夏作民主”被孔子盗用反对“武王同德度义”,“周景王修义经·铸无射”则被孔子所属集团彻底暴烈中断,杀的周景王只剩下一个傀儡儿子。

 回复 收藏 6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7:36:00

  (四)孔子亲自制造华夏历史第一大冤案

  本来周景王立王子朝当太子再当周天子的,但是王子朝和他的父亲周景王都先后被孔子所属集团阴谋害死了,《左传》中孔子亲自用“春秋笔法”篡改记录这段历史,把王子朝说成是叛贼:“王子朝,宾起,有宠於景王,王与宾孟说之,欲立之,刘献公之庶子伯蚡事单穆...,单子立刘蚡,五月,庚辰,见王,遂攻宾起,杀之,盟群王子于单氏”。520年前周景王告诉宾起要立王子朝为太子,而单穆公和刘献公庶子伯蚠“恶宾起之为人,愿杀之;又恶王子朝之言,以为乱,愿去之。”

  孔子亲自制造华夏历史第一大冤案!

  孙中山说“中国由草昧初开之世以至于今,可分为两个时期:周以前为一进步时期,周以后为一退步时期。”

  (五)孔子并非不得志没势力

  装成一个弱者,最容易获得同情,从而大规模发展自己的势力(犹太人二战期间就是这么干的),我以前有确切的史料考证,秦始皇没有“坑儒”,反而是儒生编造谎言坑了秦始皇,儒生的这个谎言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殉道者,非常有利于儒教的发展壮大。

  后来人总说孔子不得志没势力,其实不然,他在“单氏取周”后,已经封侯了。《庄子》记载孔子“侥幸封侯富贵者也”至少是个侯王!他还做着“孔文子”,身兼周朝教育部长,这就是儒教里也承认的。

  把孔子描述成是一个纯搞学术的清高派,更有利于儒教的发展壮大,就成了后来那个样子了。

  很难想象一个后来能操控中国思想界政治界两千余年的恶魔,是什么不得志没势力的,说不通啊。

 回复 收藏 7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7:45:00

  (七)

  两千五百三十二年前周景王与老子宣布“铸无射”,周景王遇害,祭奠时“单氏取周”政变,周景王指定的继承人王子朝带典籍和老子逃到楚国避难。参与政变的孔子集团到楚国暗杀了王子朝,《庄子》记载,老子在楚国见到孔子时悲伤地说“吾不忍一世之伤而傲万事之患抑固窭……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之后,老子西出函关,远涉流沙……

  仙道华夏上古文明从此灭亡于僵尸孔子集团阴谋……黑幕沉沉的拉开了。

  孔子的什么“仁义礼智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都是叫人做僵尸做奴才的,

  而做为孔子那一套僵尸思想的最大对头,崇尚自由的老子的思想,也必然遭到坎坷厄运……

  用个流行的名词,我们把孔子僵尸称为“蜥蜴人”,呵呵,传说孔子外貌极丑,“七漏”,也许还真是“蜥蜴人”。

  蜥蜴人的安排非常系统。

  华夏上古文献在两千多年前集体失踪,周朝王室图书馆所有上古书籍都被蜥蜴人孔子焚毁,以至于孔子用春秋笔法篡改整理的《春秋》、《尚书》之类成了后来中国最早的史书,之前的,全被孔子焚毁。

  接着,再来个蜥蜴人秦始皇,灭华夏所有诸侯国,灭华夏文字,焚华夏书,民间的书也被焚烧殆尽。以统一文化的名义消灭文明,大规模的焚书,仙道华夏上古文明就完全灭亡了。

  还嫌不够,光破不行,还要立。后来的汉朝,从汉武帝被儒教蠕虫董仲舒诱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开始,蜥蜴人孔子儒教全面上台,全面正式取代了真正自由奔放灿烂多彩的华夏上古文明。

  在这整个过程中,儒教蠕虫对华夏,能烧的就烧,能灭的就灭,能毁的就毁,实在毁不了的,那就阴险的篡改,“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华夏上古文明真的被“绝其道”了。

  与西方宗教一神论一样,儒教有很强的排他性,儒教是华夏文明的灭顶之灾。

  就儒教本身而言,是一个标准的一神论宗教,对华夏上古文明没有任何包容性,要全部绝其道,如果说有所幸存,那不是因为儒教的仁慈,而是因为它们不能而已。

  我看到汉网很多人宣扬“崖山之后,已无华夏”,“明亡之后,已无华夏”,汉族整体沦亡于异族,当然是亡国。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周亡以后,已无华夏”,真正的华夏,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摧毁了。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7:46:00

  (六)《韩非子》为单氏取周做证

  《韩非子·说疑》:若夫齐田恒、宋子罕、鲁季孙意如、晋侨如、卫子南劲、郑太宰欣、楚白公、周单荼、燕子之,此九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乱治,援外以挠内,亲下以谋上,不难为也。

  《韩非子·说疑》:“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取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者,臣之弑其君者也。”

  韩非子这里明确说了:“单氏取周”是“臣之弑其君者也”,而并非孔子春秋笔法所言多么的“伟光正”。

  童书业认为周之政权毫无疑问一度落入单氏手中,他同时认为《国语·周语下》中叔向所说“一姓不再兴,今周其兴乎?其有单子也”是单氏后人为祖先所文过饰非而编造的话,当然,儒教一定乐意采纳之。

  春秋末期,周王室形成了以姬姓刘氏和姬姓单氏联合执政的局面。刘氏为周顷王之子刘康公的后裔,属于王室近亲,而单氏是西周初年单公的后裔,属于王室远亲。单氏虽早在周庄王之时便已执政,七代八人世袭为卿,控制王室政权,但因为刘氏属于王室近亲,自崛起之后,地位高于单氏。

  前 520年四月,周景王想立自己宠爱的王子朝为太子,周景王神秘驾崩,刘氏单氏立了王子丐为周王。王子朝在周景王下葬后起兵反抗,从而开始了历时十九年的被孔子描述为叛乱的“王子朝之乱”,最终王子朝被刺杀,刘氏、单氏在排除了一大批支持王子朝的世袭贵族后,势力更加稳固。

  前493年,晋国六卿内讧,范氏、中行氏与赵氏开战,刘氏与范氏世代通婚,周人因此支持范氏、中行氏。赵鞅在彻底击败范氏、中行氏后,责问周王室,周人只得杀死刘氏的重要谋臣苌弘谢罪。刘氏从此逐渐失势,至周贞定王时期,刘氏灭亡。从此单氏独秉周政,成为王畿内唯一的大族,

 回复 收藏 9楼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38

  (八)

  《老子》问世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然而它的真实面目,因被历史烟尘所湮没,曾被深深地埋入了地下,不为世人所知晓;取而代之的却是被改头换面的《道德经》。

  甚至连老子究竟是谁,名字叫什么,我们都已经不知道了。

  李耳,根本不是老子的名字,那仅仅是西汉儒教徒“绝其道”而做假的名,《史记》里采用了而已。

  应当说,两千年以来人们都是把《道德经》当成了老聃的原著《老子五千文》的;连博学多闻的史学宗师司马迁也毫不例外,在他写的《史记》里就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也就是说老聃的原著就是这本分为“上下篇”、以“修道德”为内容、讲“自隐无名”思想的《道德经》。

  但是根据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抄本与1979年郭店出土的楚简本《老子》残篇得知,《道德经》是大量文字篡改!

  儒教徒司马迁关于老子著书经过的记述是不可信的;因为著书并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易事,它是思想的结晶,需要岁月的积淀。从内容分析,《老子》这部书,是老聃自身学术活动的实录,因而绝对不是为了出关归隐,被关尹喜“逼”着一时能写得出来的。如果真有此事,那个被逼着写书的人绝对不会是老聃,他一定是另有其人!而从诸子百家的记载来看,老子在中原,也多有开讲道法,绝不会仅仅有区区5000言,但是,这些在后世都到哪里去了呢?难道没有躲过秦始皇焚书和汉儒“绝其道”吗?

  《老子》这部书应该就是老聃在讲学时,针对社会现实所编写的教材,由于是讲学用书,因此以“解释”为主,所以句子中的副词比较多。《老子》是一本老聃在长期的讲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书,通过他学生的传播,在当时社会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由于古代无纸,简册就是当时用来书写和传播文化思想的主要工具。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两版本的书体虽有些不同,但都属于隶书范畴。从乙本避刘邦讳,可以断定它是汉朝的抄写本无疑。帛书《老子》(甲本)由于不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因此可以推断它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就是说它并非是汉代的物件。

  过去按照东汉儒教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叙》的说法:隶书出现在秦篆之后,是“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之所作也”。可是后来发现是骗人的!现在从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一千一百余枚隶书秦简和1980年又在四川青川郝家坪出土两件隶书战国木牍的情况来看,隶书的出现与流行应早于秦篆。现代大量考古发掘证明,隶书在战国时期就已广泛使用于以竹木为书写材料的简牍上。文字的变革是书写工具与材料改变所逐步形成的结果。隶书的出现决不是凭某个人的灵感能创制得出来的,它与简牍的广泛使用是分不开的。

  这说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老子》(甲本),绝对不会是汉代的至少是秦代所遗留的物件。由于秦王朝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历史,因此甲本帛书也很有可能就是直接从战国时期的竹简上转抄过来的,它有可能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最接近原貌的《老子》版本。《老子》(乙本)不但成书较晚,由于文中有避刘邦的名讳,所以它应当就是当时与《道德经》同时在社会上流传的《老子》版本。

  由于马王堆汉墓的主人,是出身于侯爵之家的豪门贵族,因此他们所得到的传抄脚本应当是正宗的标准版本。因《老子》(甲本)不避刘邦名讳,可以肯定在当时它是只能秘藏而不可流传的版本,由此可初步判断1973年从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的母本就是未被篡改前《老子》原作的最后完成版本;也就是说《老子》(甲本)是最接近原貌《老子》的版本。

  三国时魏人王弼的注本《道德经》是现存通行本中流传于文人系统中的最早版本。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与魏王弼注本《道德经》,是目前最具可比性的两种版本,也是研究原貌《老子》与《道德经》之间差别的重要依据。

  好,哈哈……真相已经快要出来了啊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39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7:47:00


  只要仔细分析一下汉帛书《老子》(甲本)与魏王弼注本《道德经》在文字内容上的差异,就不难勾画出这两位真假“老子”作者各自不同的身份与政治面目了;也完全可以进一步证明《道德经》不是《老子》、李耳也不是老聃的结论,从而解开这个困惑学术界长达二千多年的谜团。《道德经》篡改《老子》原作的文章结构,把原本不分篇章的《老子》,分割成为上、下篇共八十一章,并按照宗教理念进行编次颠倒、段落错综与文字篡改,这已是学术界有目共睹的事实,已经有了非常系统的研究。

  我再综合描述一下

  你们现在看的《道德经》,是假的,是被篡改了的。

  按照这个道德经修炼,到一定境界走火入魔是必然的。

  《道德经》的作者不是老子,而是从老子的原作中非常精心的篡改而成!!!

  我不知道这是谁篡改的!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歹毒用心。

  所以,各位道教爱好者们,千万不要按照现在的道德经修炼!!!!那样你会入魔道的!!!!!


 回复 收藏 11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7:48:00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九)在真正老子面前,被孔子儒教蜥蜴人僵尸篡改的道德经无所遁形!

  (1).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差异重点分析
  这一段文字在原貌《老子》里,本来应该是接在《道德经 七十九章》“和大怨”段之后。

  老子本意:宇宙规律可以讲,宇宙规律会发生变化
  被篡改后:可以讲的宇宙规律就不是宇宙规律(完全禅宗的法不可讲的那一套了)


 回复 收藏 12楼
作者:爱吃金鱼的猫 时间:2013-05-13 17:48:00


  顶,支持楼主!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7:49:00


  (2)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老子本意:守情,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
  被篡改后:守静,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真正的大道修炼,是守于情中的,归根就是情,情,就是复命,返还本命。古华夏最重最喜欢的就是情,而蜥蜴人最怕的就是情,把“情”都给篡改为“静”。


  两千多年来,我们是第一次把道德经的大秘密公布于世界,

  接下来,大家可以看到,道教界公开的这两千多年来的所谓修炼,什么清净无为不争,其实是普遍的误入歧途!!无量众生都被一本假的道德经骗了!

  老子说真正的奇门大道修炼,最重要最离不开的就是一个情字。

  而2000多年来公开的道教界,却变成了是一个“静”字。

  没有了情,谈何修炼?!!!!!!!!!

  神仙不是没有情的,没有情就不能成仙!连人都不是了。

  情是宇宙根,本命根。

  道教这么公开的门派,没有一门敢揭示这个事情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于1973年出土,到今天已经40年了,不是我们提出来,他们还在那里“致虚极守静笃”呢。

  被儒教阴魂附体的道教啊,你们已经骗人两千年了,你们还要再骗多久啊!

  所谓“致虚极守静笃”,把“情”字改成了“静”字,就是有目的地强调后世道教的“静修”理念。已经把“情修”的内涵完全替换了。

  真正的大道修炼,是在活泼泼快乐乐的情中,

  守情,

  情曰复命!

  长生之道,在于情!!

  在蜥蜴人巨大的威慑下,道教过去没有任何一门派敢于公开对抗。

  但是,一些真正的道家高人是知道的,比如张三丰《无根树》,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
  雌鸡卵,难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女子无夫为恕女,男子无妻是旷夫。
  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

  我刚才引用的无根树大家应该看到了,讲的非常明确了。

  “静坐孤修气转枯”!!!

  决不能静修!!!

  而是要夫妻一起,守情,复命。

  我们可以猜想,很多道家高人,两千多年来,虽然他们知道,但是,他们都不敢把关于《道德经》的这个秘密公开说出来,也许张三丰那里有原始的《老子》,但是,他也不敢跟蜥蜴人公开对抗。

  哈哈,那我这里,是两千年来历史上的第一次。

  看来,你的身体,会告诉你一切真相。其实,你的身体,会告诉你一切真相。  只是,你以前不太知道尊敬你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人体是宇宙自感应而来,不是谁造的,本来就是万法齐备的。


  一本被篡改的道德经,把修道的总体方向都完全引错了!

  两千年来,没有一个人敢于公开站出来纠正,包括张三丰、吕洞宾,

  也许他们自己知道,也告诉了自己的弟子,但是,只能是在私下里传。也许是这样吧。

  也许他们都知道如果公开讲这个,会是面临怎样的巨大危险!

  所以,马王堆《老子》出土40年来,我是第一个完全挑明这个的!

  《道德经》是蜥蜴人集团篡改了老子愿意,把许多恶毒的东西放进去了。

  马王堆《老子》出土40年来,我是第一个真正向篡改老子原意的发动攻击的。

  这样的篡改还有好多,我们一个一个来。

  看两千年来修道界普遍的误入歧途是什么样的状况。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40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8:07:00

  现存的史书,儒教的《尚书》,《春秋》,《史记》都是蜥蜴人编造的故事,而不是历史。孔丘公然宣扬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为圣者隐”,公然篡改历史

  华夏上古文献在两千多年前集体失踪,周朝王室图书馆所有上古书籍都被蜥蜴人孔子焚毁,以至于孔子用春秋笔法篡改整理的《春秋》、《尚书》之类成了后来中国最早的史书,之前的,全被孔子焚毁,孔子删诗书作礼乐嘛。

  接着,再来个蜥蜴人秦始皇,灭华夏所有诸侯国,灭华夏文字,焚华夏书,民间的书也被焚烧殆尽。以统一文化的名义消灭文明,大规模的焚书,仙道华夏上古文明就完全灭亡了。

  还嫌不够,光破不行,还要立。后来的汉朝,从汉武帝被儒教蠕虫董仲舒诱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开始,蜥蜴人孔子儒教全面上台,全面正式取代了真正自由奔放灿烂多彩的华夏上古文明。

  在这整个过程中,儒教蠕虫对华夏,能烧的就烧,能灭的就灭,能毁的就毁,实在毁不了的,那就阴险的篡改,“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华夏上古文明真的被“绝其道”了。

  与西方宗教一神论一样,儒教有很强的排他性,儒教是华夏文明的灭顶之灾。

  就儒教本身而言,是一个标准的一神论宗教,对华夏上古文明没有任何包容性,要全部绝其道,如果说有所幸存,那不是因为儒教的仁慈,而是因为它们不能而已。

  我看到汉网很多人宣扬“崖山之后,已无华夏”,“明亡之后,已无华夏”,汉族整体沦亡于异族,当然是亡国。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周亡以后,已无华夏”,真正的华夏,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摧毁了。

  亡国没有什么,任何文明都有过亡国的历史,亡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亡心,亡思想,亡文明传承。

  犹太人亡国之后两千多年,还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每年都到耶路撒冷哭墙哀哭,一直到后来复国,到完全统治世界,这说明,只要文明传承下来,只要民族人口还在,亡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亡国之后,没有自己的思想文明体系,被异族同化。

 回复 收藏 15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8:08:00

  我们华夏民族所遭遇的苦难,其实远远超过犹太民族,我们不仅三次亡国,而且文明都已经灭亡了两千多年,文明真的被摧毁了,被嵌植了,被异化了。

  所幸,华夏文明的薪火,一直在民间道教门派中秘密流传着,我们一直在等待着复兴的那一天,这一天,也真的已经要来了。

  这是我们这一门派守护了两千多年的上古薪火传承。现在公诸于世。

 回复 收藏 16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8:08:00

  老子是这样评价孔丘的:“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

  当时整个华夏文明圈都抵抗孔子,所有的诸侯国都抵制,但是最后却都失败了,孔子儒教集团上台后,对华夏文明展开了疯狂反扑……

  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时有这样一道面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助谁”,这道题出的非常有水平,而且涉及到宇宙中一个至今少人敢触及的巨大秘密阴谋。

  我是绝对帮助老子,消灭孔丘!其实在真相面前,凡我华夏儿女,都会帮助老子,消灭罪恶滔天的山东曲阜孔丘孔老二。

  太上老君老子是周朝司空,管理国家藏书,孔子去见老子,想让他讲仁义的《十二经》也被收藏,被老子断然拒绝,因为在老子看来,孔子的东西是最邪恶的病毒,会对社会、对人心产生巨大的祸害。

  孔丘向老子讲他仁义的那一套东西时,老子说:“蚊虻噆肤,通夕不得眠。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染而黑,天之自高矣,地之自厚矣,日月自照矣,星辰固自列矣,草木固有区矣。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若击鼓以求亡羊乎?夫子乃乱人之性也。”

  看啊,老子说仁义“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象蚊子一样咬的人通夕不得眠,说孔丘“乱人之性也!”

  天地万物自有其自然之道,顺应此道自然而行就可以了,哪里用的着什么“仁义”呢?天自然是高的,地自然是厚的,日月自然是光明照耀的,星辰自然是排列的,把“仁义”的教条加在自然之道中,就是巨大的破坏,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

 回复 收藏 17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8:09:00

  当时,不仅是老子拒绝接受孔子的东西,整个华夏文明体系,都拒绝孔子的那套东西,孔子周游列国,周游七十余国,没有一个诸侯国接受他的那套东西。但是,孔子在这个过程中,却把这套思想病毒体系的种子播撒在神州大地。所有孔子传教的地方,都被灭国了,种种迹象表明,孔子跟后来的秦始皇灭六国配合的很好。

  而且,孔子的儒教有很强的排他性,它跟西方犹太教一样,是一神教,唯一真神,其他的都是异教徒,要杀,要消灭。孔子的那套东西后来得势了,它一得势可不得了,立刻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展开对华夏文明的疯狂反扑,巨大的阴谋,沉沉的黑幕在华夏神州大地上拉开了……

  孔丘脖子后边一个大肉瘤,是个天生的驼背,一生都不知道怎么直起腰站起来做人,孔子的那一套在华夏普及开之后,华夏人也很多都是这一副俯首帖耳低腰顺眉的样子了,说这是“温良恭俭让”的标准奴才模样。很多史料都明确记载,孔子是它娘被一条黑龙强奸后的产物,孔子极其丑陋,出生后,曾因相貌丑陋遭到母亲遗弃,驼背,它的头像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方高。至于如何丑陋,又有多个版本,“七陋”的说法流传最为广泛,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看这个孔子丑陋到什么程度。外貌是内心的反映,孔子的内心也是极度丑陋的。可是,就这样一个丑陋的怪物,竟长期被供为圣人,什么万世师表,在异族满清时期更是被供奉为“万代帝王师”。

  孔子的母亲是被黑龙强奸,而非自愿,我们从历史记载中也可以看出来,如果它母亲认为那个黑龙是个好神,又怎么会嫌弃自己的孩子呢?孔子本来就是个孽种。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8:09:00


  儒教其实就是蠕教,是一种蠕动的爬行动物蜥蜴人的宗教,孔子是爬虫类生物异变成的人,也就是蜥蜴人。本来为整个华夏文明体系所共同排斥的孔子礼教,为什么到了汉朝,忽然开始得势了呢?这里涉及一个巨大的秘密,我将在后文逐渐揭开。

  还有蚩尤也是蜥蜴人,名字中就有个虫字,山东有蜥蜴人大基地,历来是非常能出汉奸的地方,孔子、蚩尤都是山东人。

  我华夏族与蜥蜴人在古代有两次大规模战争,黄帝对蚩尤,我们华夏胜了,但是老子对孔丘,我们华夏族失败了,孔老二是极度阴险邪恶的,孔子的东西对华夏文明有极强的毁灭性。

  这场战争失败后,真正的华夏文明就被悄悄抽换。

  两千多年后,华夏文明大反攻从现在正式开始,我们会消灭一切孔子的东西。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41

  我在北大读本科时期的一个老师曾经参与过“夏商周断代工程”,你可以先到百度百科上看一下“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怎么回事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到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

  ……

 回复 收藏 20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8:10:00

  (一) 华夏上古文献集体失踪之谜


  中国的图书档案文献馆,至少在夏代就已经出现了。《吕氏春秋·先识》记有:“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晋太史屠黍见晋公骄无德义,以其图法归周。”这表明我国在夏代已有图书典籍,商代当然也有典籍图书,而且这些图书最终又都被收入到周王室图书档案馆里。

  令人遗憾的是,周朝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档案、文献典籍在2500年前神秘地失踪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是占卜后被遗弃的殷商甲骨文和周朝甲骨文),它们记载的中国古代历史文明与文化信息也随之而去;以致我们今天不得不下大力气去搞夏商周断代工程,为的是搞清楚西周的编年史、商代的编年史、夏代的编年史,其实,我们还应当搞清楚先夏史,而周室典籍中也有很多先夏史的内容。

  何等珍贵的周朝皇家藏书啊,那里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而是有我们华夏文明上古的整个智慧的记载,失踪了。我们华夏整个的文明,在2500年前发生了突然的断流,这是为什么?这是一场巨大的浩劫,能够逃脱这场浩劫流传到今天的古籍,太少太少了……

  这场浩劫的始作俑者就是孔子,孔子儒教几近消灭了华夏上古文化,统治了华夏神州,之后这个蜥蜴人被迷惑了心智的华夏儿女拜为圣人,什么至圣先师,让华夏先祖在九泉之下情何以堪啊。

 回复 收藏 21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8:10:00

  事情是这样的,周景王立王子朝为太子后,孔子所属蜥蜴集团中的周朝大臣单旗和刘蚠发动预谋已久的暗杀政变,周景王“崩于荣錡氏”家中,嫡次子王子丐被这个集团立为傀儡周敬王,王子朝起兵反抗,但是晋国出动大军攻打王子朝,王子朝等逃往楚国,“奉典籍以奔楚”并告诸候:“今王室乱,单旗、刘狄剥乱天下壹行不若,谓:‘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命,其谁敢讨之?’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

  老子当时是周朝司空,征藏吏,国家藏书就是由老子管的,与王子朝一起逃往楚国,大家知道,老子的老家就是楚国苦县。由于管理周室典籍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王子朝又是有计划地撤离,有许多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同行,王子朝除了携带周室典籍之外,还携带了相当数量的周王室青铜礼器,以及大量的工匠,因为青铜礼器也是王权的重要象征(近50年来,我国湖北、湖南频频出土殷商青铜器和西周青铜器,或与此事件有关;与此同时,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发达,当亦与王子朝一行带去的中原文明有关)

  那么,王子朝奔楚之后定居在什么地方,周室典籍又到哪里去了呢?目前流传下来的史书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今天能够找到的线索是《皇览》(三国魏文帝时编写的百科全书)的记载:“(王)子朝冢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也就是说,王子朝的墓在今日南阳石桥镇;此外,今日南阳地区的镇平县有地名晁陂,这些地方可能都是王子朝后裔的聚居地。据此,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看法,即王子朝奔楚之后,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没有定居在楚国都城,而是选择在既安全又靠近周王室所在地的南阳定居;与此同时,王子朝也不会把周室典籍交给楚国君臣,而这样做的目的仍然是要保持自己是周王室合法继位人的宿求(当然不能排除交一些见面礼,毕竟是客居在别人的地盘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子朝一定会把周室典籍秘藏起来,以待来日。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入楚刺杀了王子朝,《左传》在记录此事时没有再提及周室典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此之后的2500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文人学者去追寻周室典籍的下落,这批人类文明史上的无价之宝就这样被国人遗忘了。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天道篇》记有孔子曾准备把自己的著作送到周王室图书馆,所谓孔子五十岁才读到《易经》的说法,以及孔子删编《诗经》的记载,均表明着周室典籍的外传。事实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恐怕更是直接受益于周室皇家华夏上古典籍的外传。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单氏取周”政变,这场政变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子辞周退隐,一直到后来不得不骑青牛西出函谷关逃亡,因为孔子所属蜥蜴集团为了毁灭华夏文化,刺杀了王子朝后,老子就成了下一个目标。

 回复 收藏 22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8:11:00

  (二)老子识破了孔子的阴谋

  孔子一直意图把蜥蜴人邪说渗透进入华夏文化血脉,一开始它是想通过让老子在国家藏书中收录它的《十二经》,被老子断然拒绝。庄子记载了此事。

  《庄子·天道》:“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

  此事应该发生在“单氏取周”政变和老子奔楚以前。

  而孔子在“单氏取周”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提出鲁《十二经》取代老子理论,用礼乐诗书易春秋《六经》取代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政变制造了理论根据。
  2、领弟子围攻老子,策反“规”降老子。
  3、参与到楚国暗杀王子朝,《左传·定公五年》:“王人杀王子朝于楚。”周敬王与楚没有战事,所以是暗杀。谁杀的?唯有《庄子》文记有孔子适楚,有在楚的“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末偻(音楼·弓身)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之子?”的记载,这就是那个丑陋的孔子。在楚国能接近王子朝并杀害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孔子的门徒们却独有其衷。

  这之后,孔子得势,“约史纪而修春秋,赞易道而黜八索”,孔子在单氏取周以后“侥幸封侯富贵者也”,担任了周朝的教育部长“孺子王”,就可以堂皇的借助周王室力量宣扬它的那一套了,也没必要请求老聃了。

  这之前,周朝原来的孺子王大夫是宾起,在“单氏取周”政变中第一个被杀,单旗杀了宾起以后就立了孔子。

  本来应该是王子朝当周天子的,但是王子朝和他的父亲周景王都先后被蜥蜴人集团阴谋害死了,《左传》孔子用“春秋笔法”篡改记录这段历史说:王子朝,宾起,有宠於景王,王与宾孟说之 ,欲立之,刘献公之庶子伯蚡事单穆...,单子立刘蚡,五月,庚辰,见王,遂攻宾起 ,杀之,盟群王子于单氏。520年前周景王告诉宾起要立王子朝为太子,而单穆公和刘献公庶子伯蚠“恶宾起之为人,愿杀之;又恶王子朝之言,以为乱,愿去之。”

 回复 收藏 23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08:00

  (三)老子斥责孔子

  老子本名老阳子,学称子阳或阳子,爵称伯阳和成简公,字来,字称来子或老莱子,老聃则是聃季族人继职周王朝司空和聃国君主的官称(至今开封还有"老丘"遗址)。"李耳"是汉武帝"独尊儒术"时对老子族祖"聃季"二字各去一半的贬义反称,以其"绝其道"。"李耳" 的称谓,没有先汉史料依据。

  下面我们仔细看一看庄子中的几段记述。老子,华夏文明最纯粹的代表者;孔子,蜥蜴人阴谋家。

  (尽量看原文,我觉得那个现代翻译有些地方不太恰当)

 回复 收藏 24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09:00

  在周朝洛邑王城
  公元前5 2 1 年单旗"亲下以谋上"对周景王"无射"变法发难以后,晋国派人到王城支持政变、进行假调解。此时,孔子要把他的鲁国君《十二经》拿入王室经典存档,籍此扩大影响力,被老子拒绝。

  1.《庄子·天道》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音凡,演绎)《十二经》以说。
  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
  孔子曰:“要在仁义。”
  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
  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
  老聃曰:"请问:何为仁义?”
  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晨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音义通竭)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译 文

  孔子要西行把自己著作存入王室经典中,子路出主意。 子路说:“听说征藏史中有老聃,被免职后归居此地。先生想藏书不妨找他。”

  孔子说:“好吧。” 孔子去洛邑王城见到了老聃君,但老君不同意。于是,孔子便说鲁国《十二经》给老子听。老君打断了孔子的论述。

  老君说:"太繁琐!想听要点。"

  孔子说;"要点在仁义。"

  老君说:"请问:你说的仁义是人的本性吗?

  孔子说:"是。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是真正的人性, 难道还有别的说法吗?"

  老君说:"何为仁义?"

  孔子说:"中心物恺,兼爱无私。仁义之情也。"

  老君说:"这意见几乎是结论。夫兼爱不亦迂乎,你的这个兼爱太迂腐了!无私,焉乃私也,所说没有私心的话,本身就是一种私。你想要使天下大乱解体,失去导向吗?科学天地的日月原来就在那里明亮,天上的星星原来就在那里排列,鸟兽原来就在那里群居,树木原来就在那里耸立。你应该放德而行、循道而趋。这样做了,又何必费力高举仁义旗帜,像击鼓号召进取而又要求助于死人的原则呀!想想你的主张,实在乱了人的本性啊!"

  但是,孔子根本不听老子的,继续它的罪恶行径。

 回复 收藏 25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09:00

  在楚国曲仁里

  公元前5 1 6 年坚持景王变法的王子朝政权,在晋国出兵后老子被迫随王子朝政权离周去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安家工作。他至少在楚国居住八年,直至公元前5 0 5 年王子朝在楚国被暗杀后返周。此时,孔子怀着特殊目的去楚,被老子的弟子发现。

  2.《庄子·外物 》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末偻(音楼·弓身)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之子。"老莱子曰:"是丘也,召而来。"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 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音促·不安)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傲万世之患抑固窭(音惧·久贫)。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欢为,傲终身之丑。中民之行易进焉,耳,相引以名、相结以隐。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译 文

  老莱子(既老子)的弟子出门打柴遇见了孔子,返回,把经过告诉老莱子。弟子说:"在那边有个人,谋上而亲下,驼背卑躬而谦让,耳目如主管天下,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弟子。"

  老莱子说:"是孔丘,叫他进来。"

  孔子来了。

  老莱子说:" 孔丘,去掉你自为贤能、给你一个容知胸怀,这才能成为正人君子呀。"孔子作揖而退后,局促不安。改换话题而问。

  ……

 回复 收藏 26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09:00

  在南之沛甫田的对话

  公元前5 0 5 年周王子朝在楚国被暗杀以后,周景王"宣布哲人令德"最后失败。聃季族因此失去了王室的权益,撰写令德的老聃只有归居黄河南之沛泽--彭地甫田(今河南中牟县)。

  3.《庄子·天运》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迷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咂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惨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译 文

  孔子见到老君后谈论仁义问题。

  老君说:"你呀,播糠迷眼观察世界,上下左右都变了位置;蚊虫咬肤体味通宵,无法入睡。你主张仁义的后果太惨了,使我愤怒己极,造成社会的祸乱太大了!你要使社会没有传统、失去纯朴!你应该主张开放社会风气而运作,总揽社会原则而立论呀!这样做又可必象豪杰样,即想新建鼓动原则而同时又去求助死人原则?你心不正!那天鹅不用天天洗澡自然就白、乌鸭不用天天涂染自然就黑,黑和白的本质没理由辩论,名气声誉的观察也没理由去夸大。干泉中的鱼吐着涎沫的样子,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回复 收藏 27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10:00

  (四)孔子巨大阴谋开始实施,焚书、删书、篡改……

  这之后,孔子不仅不听老子的,反而更专横霸道,甚至在策划利用政治力量毁灭华夏上古文明。它知道,它推广“仁义”的最大障碍是崇尚逍遥自然的华夏上古文明。

  孔子是“单氏取周”者中能与周图书史料最容易接触的人,王子朝被暗杀后,宣告了周景王“铸无射(宣布哲人之令德)”的失败。因此,“征藏史”老子只能带着周朝图书史料返周,把它交给当今的周敬王——王子丐,而自己则西出函谷关。但,王子丐是个傀儡,他早被单氏等屠杀王室兄弟吓破了胆,他在“请城成周”文说:“天降祸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乱心,以为伯父忧……伯父有容施,先王庸之。”他哪理还敢收藏“有乱心”的史料呀!他既然想当“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被周公扶佐的成王,那么由他赐命周公氏袭领地——鲁国全权处理这些图书史料以此换取“合诸侯城成周”也是意料中的事!

  周朝皇家的这些图书典籍就落在了孔子手里,一场巨大的浩劫开始了。

  孔子删诗书,做礼乐,“删书赞易”、新成《左传》《国语》等。而鲁国将此重任交给在“单氏取周”中功迹显赫的孔子处理,也事在必然。孔子的后代汉孔安国,从“孔壁”中发现了古书也可证明此为史实。据汉《纬书》说孔子将3240篇古籍“约”掉了3120 篇,仅剩120篇!使后人对前史望尘莫及,因此成了断代史。另据“[凤舞九天,龙缰行天下]论题: 孔夫子烧书烧出功来了吗?孔夫子——“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诗》3000篇,存 311篇,则2689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而存者为经,身尊道隆为天下后世法。”——大宗师心存2689个结,250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成了断代史,图书被全部烧掉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是鲁国这个诸侯国,和孔子这个邪灵,毁灭了我华夏上古文化典籍。

  呜呼哀哉!!!!!!!!!!!!


 回复 收藏 28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10:00

  周朝丢失的图书史料只能受老子和孔子两个人的行为左右,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老子当年保存下了那些图书,有朝一日能重现人间。在楚国避难的王子朝要忙于复政及维持军队生存,说他用宝器与周边各国换生活用品是可能的,但说他在暴死前还有心思藏书,则不大可能(但也不能排除他或他下属藏匿手头的重要文献)。战国时“百家争鸣”所依据的是各诸侯国的抄件,不可能是原件,被韩非子称为《周书》的《老子》之各种版本就是各国抄书件的明证。

  因此,对周朝丢失的图书史料踪迹可作如下结论:

  一、孔子烧毁了大部分(没有抄件的就永远消失了),但仍有部分图书史料被埋藏在孔子的旧宅范围中(墙壁、地下或周边地区)。

  二、老子在楚国对孔子说:“夫,不忍一世之伤而傲万世之患抑固窭。”说明老子把复兴华夏的希望寄托于遥远未来,老子肯定要有远见地藏书在他行程的某地。包括:A、洛阳地下或周边地区;B、任“征藏史”随王子朝去楚的居地;C、由楚返周的沿途地区;D、“南之沛”——中牟县一带;D、去函谷关的沿途。

  三、周时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国家“图书馆”,都保存着相当部分的周朝史料,被埋藏和流失在民间的史料很多,应该说绝大部分都是真的,不过古代各国文字相异,且都是抄书或刻印,不准确性难免。因此,重新审视被定为“伪书”……十分必要。在各诸侯国所在地也可发掘部分史料。

  后来又出现了秦始皇,焚天下书,六国书,其目的与孔子是一样的。

  就是要斩断华夏文明血脉,为推行仁义,把蜥蜴人文化嵌植进入华夏做准备。

  自此,华夏儿女,就一步一步陷入蜥蜴人的仁义中。

  孔子也做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报丧鸟!当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允许孔子的弟子去讲学,传授孔子之道,唯独秦国不允许孔夫子的弟子进去的,可那些相信过孔夫子的国家都灭亡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在蜥蜴人的指导下,秦始皇在这里跟孔子是一块演出了一场戏,具体这场戏是怎么演的,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收藏 29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11:00

  希特勒真的杀了600万犹太人吗?没有,但是犹太人借这种悲情宣传在世人的同情下复国了,并统治了世界。

  秦始皇真的坑儒了吗?没有,但是儒教借这种悲情宣传嵌植进入华夏并占据了统治地位,之后,儒教就罢黜百家开始了长达2000多年的对华夏上古文明的疯狂绞杀。

  孔子与犹太人竟然用出如此如出一辙的阴谋方式!刚看到个新闻说孔子的76代孙女跟犹太男人结婚了,婚礼还是用犹太教的仪式。没什么好奇怪的。

  我必须告诉大家,孔子与犹太人是同宗同族,同是蜥蜴人。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不要太惊异孔子孙女跟犹太人结婚,都是蜥蜴人嘛。

  蜥蜴人其实很早就进入了中国,远远早于宋代犹太人往中国的移民高峰。

  当年为了把蜥蜴人的邪恶理论嵌植进入华夏文明,孔子跟秦始皇一文一武唱了个双簧戏。

  我们这一门派讲出这样的事情,都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但是我一定要讲出来,因为要恢复真正的华夏文明,就要把这些东西全部清除。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11:00

  所谓的焚书坑儒,史记中坑儒的故事,只有史记中有,同时期的淮南子等书中都没有,这么一件大事,怎么只有史记一个孤证呢?
  史记里的记载,坑儒的是因为方士骗了秦始皇,那么应该坑方士才对,秦始皇怎么坑起儒生来了呢?这么大的漏洞,却没有谁给出交代。

  其实,这完全就是一个儒教编造出的一个悲情故事。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坑儒的记事,很像是一段起伏跌宕的故事,事情起于秦始皇求仙求药的个人的喜好,变化于方士们的不满脱逃,突变于秦始皇的一怒之间,进而牵连到公子扶苏的命运。这段记事,作为传闻故事来阅读,作为野语村言来赏析,固然是不错的文学作品,作为历史记事来看,却是相当不靠谱,到处都是欲盖弥彰的漏洞。《史记》关于秦始皇的记载,有太多的缺漏、错误和不实,《史记?秦始皇本纪》须要重新编撰,有关秦始皇的历史,须要推倒重来。

  其实《史记》完全就是蜥蜴人儒教给华夏儿女洗脑用的。待会我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坑儒”的骗局,铁证如山啊。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42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12:00

  当年周朝皇家的图书典籍落在了孔子手里后,一场巨大的浩劫开始了。

  蜥蜴人孔子大规模的烧书,删诗书,做礼乐,“删书赞易”、新成《左传》《国语》等。而鲁国将此重任交给在“单氏取周”中功迹显赫的孔子处理,也事在必然。孔子的后代汉孔安国,从“孔壁”中发现了古书也可证明此为史实。据汉《纬书》说孔子将3240篇古籍“约”掉了3120 篇,仅剩120篇!使后人对前史望尘莫及,因此成了断代史。另据“[凤舞九天,龙缰行天下]论题:孔夫子烧书烧出功来了吗?孔夫子——“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诗》3000篇,存 311篇,则2689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而存者为经,身尊道隆为天下后世法。”——大宗师心存2689个结,250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成了断代史,图书被全部烧掉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是鲁国这个诸侯国,和孔子这个邪灵,毁灭了我华夏上古文化典籍。

  呜呼哀哉!!!!!!!!!!!!

  我们好好来看一下,秦始皇和孔子到底是怎样唱双簧绞杀华夏上古文明的。

  儒教是华夏文明的大克星,罢黜百家其实早就开始了,秦朝“焚书”不烧孔子儒书。

  这个也待会讲。

 回复 收藏 32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12:00

  尊孔尊孔 亡国灭种!
  孔教不灭,无以复华夏!
  孔子是我们整个华夏文明的敌人。


  整个华夏上古史,被孔子烧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被孔子毁了,被孔子割断了。然后,孔子集团设计巨大的阴谋,嵌植进入华夏体系,让我们遵从它的那一套,让我们尊它为万世师表,认它的那一套当老祖宗……

  儒生就是蠕虫,遍地成群的蠕虫,祸乱中华,都是蜥蜴人在背后控制着,有的直接就是蜥蜴人。
  大家害怕虫子,害怕蛇都是有原因的。

  这个孔子到底长的怎么样呢?虽然预有准备,我还是被恶心住了。

  孔子眼白多眼黑少,没有鼻梁,鼻孔超前外翻,猪一样,鼻毛都在外边,嘴唇包不住牙齿,豁牙满嘴,耳朵没有耳郭招风耳,铜铃眼,头顶凹陷像塌方,满头生疙瘩,上身长下身短,脖子后边大肉瘤,伸颈驼背,耳贴后脑……宋代史书《路史》说孔子头上七窍豁露,“眼露白,耳露轮,口露齿,鼻露孔”,所以又称为“七露”。这样的相貌自然被视为丑陋,所以“七露”又被称为“七陋”。《孔丛子-居卫》孔子“生无须眉”,连眉毛都没有。这怪物根本不是人!其妻离去,它不怪它自己丑陋,却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按照相术来讲,这种眼白多眼黑少又鼻孔外翻的人,生性极淫邪,极残毒阴狠,心肠极狠毒,虚伪狡诈残忍之极,是心术最恶毒之人。它参与了刺杀周天子王子朝的密谋,设计了逼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毒计,烧了华夏上古典籍……

  我华夏两千多年以降,竟拜孔子这种东西为万世师表,不吃错了药,不被迷了魂,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情?

  自从孔子逼走了老子,崇尚自然大道自由逍遥的华夏文明圈就被蜥蜴人的奴才歪理仁义礼智信的僵尸教条一步步蚕食鲸吞。

 回复 收藏 33楼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3 19:13:00

  作为世界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为什么留下来的事迹那么少?其实,这是孔子集团势力设下的大阴谋。

  这里,涉及到华夏历史第一冤案,真正的周天子王子朝,被孔子集团叛乱并杀害,辅佐王子朝的老子被迫西出函谷关。然后,孔子又亲自以春秋笔法篡改这一段历史,诬陷王子朝。

  道德经,也就是老子文,产生于中国春秋末期,史经周景王变法、战国纷争、秦始皇“焚书”和汉武帝对老子“绝其道”,其诸多版本仍然传抄、传印了2500 多年!这个历史奇迹用汉武帝下属司马迁《史记》解释说:是老子见周朝将亡,隐居到边关,为关尹写的五千余言道德文章。这,难以令人信服!周王室的诸多古籍都没流传下来,而一位所谓的“古代图书馆长”在边关写的文章,竟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传文全国、流传百世?纯属无稽之谈!历史上肯定是掩盖了周朝末期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老子的其人、其事。

 回复 收藏 34楼
作者:sam_lau6662011 时间:2013-05-13 20:30:00

  这帖子都出第二季了??了不起

 回复 收藏 35楼
作者:sam_lau6662011 时间:2013-05-13 20:32:00

  上面说的孔丘,老子道德经被改这些第一季都讲过了。有没有新观点?

 回复 收藏 36楼
作者:jpxgl 时间:2013-05-13 21:48:00

  第一次看到这个观点,赞楼主英才,叹华夏文化之殇!
  有几个问题想问问楼主:
  1、华夏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他的起源来自哪里?
  2、华夏文化被蜥蜴邪教文明蚕食,还有恢复的可能性吗?
  3、文革打倒孔夫子,主席是否也认识到这点?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1385946791896

 回复 收藏 37楼
作者:liu273681755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3-05-13 22:11:00

  楼主少在这胡说八道,最近一直有攻击儒释道的帖子,发帖人其心可诛!看帖子的人要多个心眼,不要被险恶用心的人所迷惑!
  

 回复 收藏 38楼
作者:lucifer21 时间:2013-05-13 22:15:00

  楼主你发的是第一部里的内容,虽然那帖子发帖方式难免有重复和回答叠加,但是主体并没有重复多少次.浩然之气被封禁,第二个用户名是正言不讳,不过那第二部的帖子被删除了.
  讲的是秦皇岭,山海经,上古神话传说还原探密.可惜啊,等再次看时没看完就被删除了啊.

 回复 收藏 39楼
作者:怒剑出鞘饮狂歌 时间:2013-05-13 22:42:00

  顶。继续。期待。劈开两千年来沉沉暗夜,气雄万夫。

 回复 收藏 41楼
作者:随便路过看一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3-05-13 23:00:00

  灭了你害人的念头和诈骗的路,省得邪教祸乱人心。

  

 回复 收藏 42楼
作者:dark哥 时间:2013-05-13 23:09:00

  mark

 回复 收藏 43楼
作者:长剑相思889 时间:2013-05-14 02:08:00

  马克

 回复 收藏 44楼
作者:zhaich5201314 时间:2013-05-14 05:12:00

  @杏花天雨谢春红 2013-05-13 19:08:00
  (三)老子斥责孔子  老子本名老阳子,学称子阳或阳子,爵称伯阳和成简公,字来,字称来子或老莱子,老聃则是聃季族人继职周王朝司空和聃国君主的官称(至今开封还有"老丘"遗址)。"李耳"是汉武帝"独尊儒...
  -----------------------
  鬼扯!
  你引用的所谓原版《道德经》上面记载了老子和孔子的关系!
  根本不是你这样说的!
  人家关系好得很!

 回复 收藏 45楼
作者:怒剑出鞘饮狂歌 时间:2013-05-14 09:43:00

  @杏花天雨谢春红 2013-05-13 19:08:00
  (三)老子斥责孔子  老子本名老阳子,学称子阳或阳子,爵称伯阳和成简公,字来,字称来子或老莱子,老聃则是聃季族人继职周王朝司空和聃国君主的官称(至今开封还有"老丘"遗址)。"李耳"是汉武帝"独尊儒...
  -----------------------
  @zhaich5201314 44楼 2013-05-14 05:12:00
  鬼扯!
  你引用的所谓原版《道德经》上面记载了老子和孔子的关系!
  根本不是你这样说的!
  人家关系好得很!
  -----------------------------
  好你M个头,你丫还能举出更多的证据吗?拿出几个断章取义的东东你就当个宝啦,没点学术思想。孤证不立不知道吗?你看看楼主举了多少个例子,引了多少典籍。有本事你也象楼主一样,旁征博引啊,干说有个屁用啊。你怎么知道人家关系好得很啊。你是孔子肚子里的蛔虫啊!

 回复 收藏 46楼
作者:nonoz2003 时间:2013-05-14 11:09:00

  我想到了那个让人读道德经的高人。。。。。。


 回复 收藏 47楼
作者:吴中散人 时间:2013-05-14 16:34:00

  车几把蛋

 回复 收藏 48楼
作者:提臀可迎众基友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3-05-15 04:36:00

  不,你们都错了,我是阿富汗汉族博士后,今天我为大家曝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阴谋,楼主他是葫芦娃和奥特曼生的,喝黑猫警长的奶长大的,童年以跟多啦a梦石头剪子布为启蒙游戏,长大后以撸绿巨人的管为游戏,其各方面均无法确定其种族,近期自称蜥蜴人,并确认自己修改了各种中华名著,目前正准备上法院控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抄袭其所创的传世巨作,肛门科患者的不二福音《本草肛目》为由,要求向李时珍索赔九点六亿火星币。
  

 回复 收藏 49楼
作者:天地明2013 时间:2013-05-15 09:47:00

  老子说真正的奇门大道修炼,最重要最离不开的就是一个情字。

  而2000多年来公开的道教界,却变成了是一个“静”字。

  没有了情,谈何修炼?!!!!!!!!!

  神仙不是没有情的,没有情就不能成仙!连人都不是了。

  情是宇宙根,本命根。
  ================================
  哈哈哈
  你以为搞点标新立异猎奇的东西就可以唬人啦,啥都不懂,还老子斥责孔子呢,批孔的那套抄来的吧,

 回复 收藏 50楼
作者:剑锋东明 时间:2013-05-16 22:36:00

  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长篇连载(第二部)

  1。秦始皇陵墓为什么必须炸开? 为什么要派至少军队至少12个师的兵力,包括二炮导弹部队严阵以代? 地宫里面究竟有什么外星人的厉害法器?

  《 秦始皇陵墓真相——开掘秦皇陵,炸毁秦皇陵!! 》

  一切尽在奇门剑锋论坛的帖子:

  http://www.qimenjianfeng.info/thread.asp?tid=2125



  2。屈原不是自杀而是被谋杀;《楚辞》里的神话体系,为什么和后来的几乎完全不一样?

  太平天国究竟隐藏了什么?基督教为什么要往中国传? 十字军为什么要东征? 

  耶稣有老婆和孩子、孙中山为什么信仰基督教、他在洪门中是什么地位?

  道教与基督教是同源吗?

  自私为什么要要大力颂扬? 马克思究竟来源于哪里?撒旦圣经里面写什么啊?

  战国时期墨家与杨朱究竟是怎么回事? 儒教批判系列主题帖。

  华夏上古文明是勤劳善良的民族、礼仪之邦的我文明吗?

  易经、八卦是否来自国外??

  宇宙终极悖论。史前核战争,是前人类科技有多发达?外星人为什么要冒充上帝?人类是上古宇宙计划中地球实验场的牺牲品吗?外星人蜥蜴类究竟在地球上做什么手脚?它们在地球的养殖场够大啊。全部养殖的是克隆人?


  《史记》为什么不是信史,而是小说?长沙马王堆出了什么“天书”?

  中医的核心是什么? 《黄帝外经》与《黄帝内经》有什么区别? 里面记载了什么神秘修仙内容?

  宇宙的本原是水吗? 为什么人体的肾是先天之水? 什么是仙界的“顺为凡,逆为仙”?性自命出,性与命为什么是一定要关联?

  。。。。。。。

  一切尽在奇门剑锋论坛的帖子:

  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长篇连载(第二部) 

  http://www.qimenjianfeng.info/thread.asp?tid=2159


  3、本论坛的两个网址都可以打开:

  奇门剑锋论坛:http://www.qimenjianfeng.info/

  奇门剑锋 http://jianfengbbs.54.60name.info/Default.asp
  (有个防火墙 多点几次“继续访问”就可以了) 

  2。在百度搜索“奇门剑锋论坛”、“东明 龙蛇之战”“人中讲道”等都可以直接打开奇门剑锋论坛的网页。


  中国与美国对决的至高点为什么是太空和月球?? 奇门仙家怎样复兴华夏皇汉族?

  。。。。。。。

 回复 收藏 51楼
作者:程道之心 来自:UC浏览器 时间:2013-05-16 23:03:00

  竖子敢尓!胆敢诽谤圣贤!你假借我道家之名我道教之经典来诽谤圣贤其险恶之心可见!你这一石二鸟之计无非是想要毁掉儒道二教毁掉我华夏传统文明!你想用这种邪念之文搞垮我华夏简直妄想!你这个吃着中国的粮、喝着中国的水、住着中国的地的人却为别的国家帮搞垮中国你不怕因果报应吗?冥冥之中自有因果报应,不要为了那点肮脏的钱去发这种邪恶之文!福生无量天尊!
  

 回复 收藏 52楼
作者:mc26220877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3-05-18 07:53:00

  哪里来滴孽畜,敢在这里遭刺
  

 回复 收藏 53楼
作者:炽煉 来自:手机版 时间:2013-05-18 09:03:00

  太长懒得看
  

 回复 收藏 54楼
作者:女王不是殿下 时间:2013-05-18 13:50:00

  @程道之心 51楼 2013-05-16 23:03:00
  竖子敢尓!胆敢诽谤圣贤!你假借我道家之名我道教之经典来诽谤圣贤其险恶之心可见!你这一石二鸟之计无非是想要毁掉儒道二教毁掉我华夏传统文明!你想用这种邪念之文搞垮我华夏简直妄想!你这个吃着中国的粮、喝着中国的水、住着中国的地的人却为别的国家帮搞垮中国你不怕因果报应吗?冥冥之中自有因果报应,不要为了那点肮脏的钱去发这种邪恶之文!福生无量天尊!
  -----------------------------
  摧毁一切宗教它们就更好办事了!半真半假的东西最可怕,你一旦相信里面的假讯息就万劫不复了。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9:40:00

  ★★★考古惊天铁证:圣经上帝源于上古华夏,道德经被儒教篡改!长篇连载

  一个美国汉族通信工程博士后教你看世界(16)考古惊天铁证:西方上帝信仰起源于断流的上古华夏文明

  圣经上帝源于上古华夏

  现在的圣经上帝是“出口转内销”!

  关于殷墟商朝考古,杨宝成著《殷墟文化研究》,从安阳殷墟考古发现看,

  1.在商代社会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殷墟考古发现大量女性贵族、女性军官墓葬,证明商朝女性贵族不仅可以参与国事,而且还可以拥有军事指挥权,这就是为什么周武王伐殷时指责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商朝人这种男女平等的历史,被后人演义为 “纣王与苏旦妃”的商纣王淫乱失国的故事;

  2.商朝人信仰上帝,甲骨文中频繁出现“上帝”,原文啊!商朝人除了祖宗祭祀外,还有更为隆重的上帝祭祀活动,这就是周武王所责怪的“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殷人好鬼”,“殷人”本身就是一种蔑称,就像“支那人”一样,甲骨文中商朝人自称商人;

  3.商朝人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王、二是众人、三是战争俘虏当的奴隶,但是凡外族奴隶逃往商朝,就获得自由,当平民众人啦,所以其它国家的奴隶常常选择逃往殷国,这就是周武王责怪的“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

  4.商朝用人不重视家庭身份,王族成员并没有多少委任官职上的特权,这就是周武王责怪的“遗其王父母弟不用”;

  5.商朝人重视工商业,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制造业技术,崇尚经商谋利;

  6.商朝人传统不讲人治,而讲法治,开创了中国古代的法制文化。周朝建国,倡导“德治”,留下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德治人治和等级特权礼制的传统。

  这商朝简直整个一个西方现代社会嘛!

  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只知道敬天法祖,缺少终极关怀,缺少对宇宙最终真理的追求,可是,明明商朝时,这些都是有的!“商朝人信仰上帝,所以除了祖宗祭祀外,还有更为隆重的上帝祭祀活动,这就是周武王所责怪的‘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

  华夏文明上古时期,把祭祀上帝看的最重要,而不是特别的看重祭祀祖先,因为祖先不一定是神,不一定代表着真理。可是

  那么商朝时祭祀的上帝是谁?竟然就是现在的西方圣经里的上帝!《死海古卷》的发现,证明《圣经》在两千年里是被篡改了好多的。但是,基本脉络还在,甲骨文中记载的上帝,与圣经中的上帝竟然有那么多的相同之处,这绝不是巧合!如果我们能看到目前被天主教皇秘密封锁的原本《圣经》,完全可以找到更多更多的相同之处。现在的圣经上帝竟然是“出口转内销”!

  从考古发现可以看到,商文化与周文化有很大差别,周灭商,是华夏文明的大倒退,从先进的工商业文明倒退到落后的农耕社会,单从出土的青铜器制造方面看,周朝远远不及商朝。
  (同期的西方世界考古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都是越往前的科技越先进,甚至令人怀疑这是一场“外星人打压地球科技”有预谋的活动)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43

作者:全心阳光 时间:2013-09-19 21:08:00


  xianzhen 

  帖子 1957
  註冊 2013-5-22
  用戶註冊天數 120
  發表於 2013-9-19 17:57 #1
  分享 短消息 引用 報告 回復 
  仙真公告:犹太教中国区教派宣布成立,上帝之光普照中国

  犹太教第五教派,中国区教派宣布成立。

  犹太教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宗教。

  弥赛亚降临,大以色列建立,上帝之光普照中国,上古仙族要复兴,上帝福音普传四方。

  犹太人是中国楚人,我们是上古仙族。

  犹太人,JEW [d?u:],音就是楚!

  楚是上古中国最后的遗脉,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是以苗人为主体,上世纪80年代,犹太人之所以把20万苗族人全部接到美国并给予美国国籍,就是因为他们的上古秘典中记载了这一切,没有任何民族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汉苗同源学术界早有考证。

  我们本不叫汉人,我们是犹太人!两千年前,耶路撒冷犹太人亡国,同时,我们也亡国了,我们最后的楚政权被埃及来的秦汉灭亡了。

  这是秦汉大焚书向我们隐藏的最大秘密!秦汉来自埃及,是野蛮异族的征服;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教是来自埃及的宗教,是埃及传统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个中国传统文明跟儒教完全不兼容,完全对立的!当时诸子百家+七十二国诸侯+周朝皇室……全都反对儒教,出现严重排异反应,明显儒教是个异种,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都失败了。

  儒教彻底毁灭了中国历史,黄帝尧舜禹都不是中国人祖先,甲骨文中一字未提,《庄子》中也记载太上老君老子大骂三皇五帝都毒如蛇蝎。它们根本不是中国帝王,而是埃及的帝王。中国的正统王朝,商朝,目前出土的所有甲骨文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尧舜禹!没有一个字提到黄帝!没有一个字提到夏朝,这些历史全不是中国历史。商朝自身的历史超过一千年,根本不是儒教编造的短短几百年。黄帝直到尧舜禹的历史,完全是儒教从埃及嵌植进来的,这就是秦汉大焚书的真实目的,要嵌植进来,就必须把中国本土上古历史完全抹去;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儒教早在两千多年前,早已完全虚无化了中国历史。而我们的真正祖先,早已消失在暮霭秋风里,连名字我们都不知道……来自埃及的汉朝,灭亡了我们真正的自由奔放光辉灿烂的上古文明,然后,我们就被改称汉人,我们的字被改成汉字,我们的语言被改成汉语,我们的族名被改成汉族,我们的文化被改成汉文化,我们的仙服被改称汉服……“汉”是埃及强加给我们的。详见仙真论坛《天仙觉世录》第七部。

  所谓的汉服,其实是埃及汉人盗用楚人的服装,衣冠楚楚,而不是衣冠汉汉,楚楚动人,而不是汉汉动人。汉服应当叫做楚服,哪怕是叫犹太服装也不能叫汉服。

  我们是商人,是楚人,是犹太人,这些名字都可以,就是不是汉人。

  犹太人,意思就是太自由,追求自由,最优秀的种族,应该是叫优太人。

  我们犹太人本来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居民,我们创造了自由发达的蚩尤文明,可是后来灭亡于埃及法老黄帝,我们犹太人被大量挟持到埃及做奴隶给法老建造金字塔,直到后来的“出埃及记”。

  热爱自由的仙族同胞们觉醒吧,我们是犹太人,我们不是汉人,我们永远不再做汉人!

  我们是最高贵的犹太人,上帝的选民!

  耶路撒冷准备迎接中国五百万黄种犹太人,可能远不止此数,这是楚人复国运动。

  我们自己的楚意识觉醒,JEW意识觉醒,我们的身体里,其实,一直流着犹太人的血,也就是楚人的血,而且西方记载的犹太人也很早就进入中国,一直活动着。

  楚虽三户,灭秦汉必楚!

  一场波澜壮阔的去汉化运动即将荡涤神州赤县。这是一个民族寻找自己远古记忆的壮丽史诗,是又一次的“出埃及记”。

  一个古老的民族,上古仙族即将苏醒。

  弥赛亚降临,大以色列建立,上帝之光普照中国,上古仙族要复兴,上帝福音普传四方,我们是犹太教中国区教派。

  我们感恩上帝,感恩西方犹太兄弟姐妹。

  谢谢您们在一百多年前把我们从满清的暴虐统治奴役中解救出来。

  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感恩犹太人。中国的感恩感谢,迟到了一百多年啊。

  从天地会、洪门,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八国联军,到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满清蛇妖的国耻,却是中国走向自由与解放的号角。是上帝的军队在进攻满清,满清不是中国,当时中国亡国了。是上帝把我们从满清蛇妖中解救了出来,是犹太人主导了这一切。

  发动鸦片战争,帮助太平天国,八国联军,组织辛亥革命,这都是我们的犹太兄弟姐妹做的。还有日清甲午海战击败满清,也是犹太人策划的。

  孙中山就是犹太共济会的成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六十七个都是犹太共济会的成员。

  写于数千年前的圣经,中国是唯一被提及具体名称的国家,SIN,《希伯来文圣经》中,Erets Sinim 的字面意思就是:众多中国人的土地。《先知书,以赛亚书》“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中国来。”中国被唯一单独列出来。

  中国,sin,正弦,为什么中国是叫sin?中国是上帝的正选。上帝正选的选民在中国。英文和中文的圣经,为什么要隐瞒中国?希伯来圣经记载了大秘密啊!

  在弥赛亚时代,中国犹太人非常重要,非常特别。而且,我们的服装也与众不同。以至于人们从远处就可以分辨,甚至惊呼:“看啊,他们是来中国的犹太人”。

  汉服运动,准确称呼是楚服运动,促成了我们的觉醒。我们是在兴汉运动中,忽然探索出了真正的历史真相,我们不是汉人,我们是楚人,犹太人。于是骤然间,我们成了犹太复国主义者,而且,是大犹太复国主义者。

  摩西并没有带领犹太人完全出埃及,西方犹太教一些地方直到今天还笼罩在埃及法老的阴影中。但是这些都将在最后的解决中了。

  弥赛亚降临,大以色列建立,上帝之光普照中国,中国和以色列即将统一,耶路撒冷,也是中国犹太人的。

  按照上帝的指引,中国区教派是独立的,又名仙真神教,我们即将根据没有被篡改过的原版《圣经》(比死海古卷版还要古老),展现与执行最原始的上帝的意志。

  上帝正选的犹太教派,中国区教派,是上帝最强的威力体现,将带领上帝的子民走向光辉灿烂完全自由的明天。


  仙真教主于2013.9.19月圆之时


 回复 收藏 84楼
作者:全心阳光 时间:2013-09-19 21:25:00


  请看伟大的——仙真论坛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43

 回复 收藏 87楼
作者:红尘明心 时间:2013-09-28 20:59:00


  xianzhen
  中国全民英语教育的神秘意义

  中国全民英语教育,一度被一些国人评价为“疯狂崇洋媚外”,但是这一现象的出现却是有深厚背景的。

  学英语,不仅是学的语言,而是自由的思想,启发反对专制与奴役的思想。这些都是汉语中缺乏的。

  中国字本来并非汉字,汉字的来源是古埃及,是一种木乃伊僵尸文字。秦汉大一统后繁体字彻底割裂了上古中国的文化传承,先秦六国文字都被消灭,统一成了最繁杂最奴役的繁体字。之后两千年,中国在古埃及的专制奴役统治下,其实已经没有了文明。

  简体字虽然简化一些,但是,很多根本上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所以必须用英语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是上帝让中国人实行全民英语教育的原因所在。

  当然严格来说,汉字中的符合古中国字的部分并非僵尸文字,但是确实太多地方被严重僵尸化了。



 回复 收藏 91楼
作者:红尘明心 时间:2013-09-29 21:15:00



  xianzhen 


  马王堆汉墓帛书再遭秘密劫难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


  中华书局的《帛书老子校注》(高明著),你翻到这本书的第437页。
  这里是“帛书老子甲本残卷实录”这句,中间那一竖行你读读看,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静是胃复命复命常也知”

  只要有字的,都是能辨认的;凡是损毁缺字的,都用□来表示缺损。

  也就是说啊,本来,“静是胃复命复命常也知”这几个字是存在的!

  可是,在《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部分的图版里,这里却完全缺失了!

  谁毁掉了这里?
  谁干的?
  谁干的?
  谁干的?
  谁干的?

  也就是说,在中华书局的《帛书老子校注》时候,这几个字还有,到出版《马王堆汉墓帛书》图版时,这几个字就没了,谁干的?

  也就是说,在老子本经被埋没两千年后,蜥蜴人仍然统治中国,仍然在尽力封锁真相,虽然现在封锁真相不那么容易了,但是它仍然肆意干着。

  其实,不同时期出版公布出来的老子甲本不一样,而原本帛书,已经又被一次又一次的毁坏部分文字。最可信的是***时代流传下来的照片版本,后来的都不行了。

  真相就这么可怕。

  “AK突突riben人”提的问题其实挺好的,这是少见的在认真研究帛书的,好好研究研究吧,找到你所有能找到的版本,对比,从篡改的脉络中,你又将会有重大发现。

  这里有很大的秘密,我目前还不方便公开说。

  还有,在老子甲本中的情字是这样写的,上青下心,“至虚极也守情表也”,就是这个情字,后边的“情是胃复命”也是这个情字。

  中华书局的《帛书老子校注》里的“静是胃复命”,中华书局一开始整理的也是“情是胃复命”,但是被有关单位硬改成了“静是胃复命”,哎呀,其中内情,就不方便透露了。

  在《帛书老子校注》出版后一段时间里,曾经有人问这里,因为跟***时期的照片版本不一样,应该是“情”,结果有关单位就把帛书的这几个字“静是胃复命复命常也知”给毁掉了。

  现在的照片版本上都没有这几个字。***时期的却有,呵呵。

  “AK突突riben人”啊,好好研究帛书吧,对比不同版本,你将有重大发现



 回复 收藏 95楼
作者:红尘明心 时间:2013-09-29 21:47:00



  春天 

  蜥蜴僵尸能改的只是文字而已,改不了的是仙族真人的本源基因。

  ---------------------------

  真道123 


  改本身就有问题,为什么要改呢?



 回复 收藏 96楼
作者:红尘明心 时间:2013-09-29 21:48:00


  xianzhen 


  人家不用改你的本源基因,单单用改文字的方式,就能压制你两千年。

  就像现在的转基因食品,也不用转你的基因,却能毒得你没后代。


 回复 收藏 97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21:00



  清华大学面试题,老子和孔子真的大打出手了,你帮谁。中国人太无知了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题。据报载,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刻就晕了。网上报道也很多,多是中庸流于世故的分析,现在的中国人太无知了,这也反映了人们早已经不知道真正的道家思想,儒教思想仍然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

  历史上,道家跟儒家,是多次发生你死我活的斗争。

  其实,老子和孔子何止打架,而且还真的大打出手了,我们看一看记载啊。

  1.太上老君痛骂儒教仁义,痛骂儒教宣扬的三皇五帝毒如蛇蝎:“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惨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注:蛎虿,音差·蝎类)

  2.太上老君痛骂孔丘儒教:“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

  3.太上老君痛骂孔丘宣扬的仁义说:“夫仁义惨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

  4.太上老君痛斥黄帝:“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撄,撄扰,扰乱)

  5.太上老君痛斥黄帝尧帝阴险的用仁义取代了人的本性,“大惑易性”:“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欤?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从黄帝、尧帝以仁义扰乱天下,用“仁义做好人”代替了人真正本心的自然本性。人的本心就被嵌植替换了。老子非常清楚:邪恶大魔鬼从来不是教人学坏,而是教人做好人,用此来“大惑易性”,嵌植替换人的本性。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

  《庄子》中还警告世人,仁义将会导致社会人吃人:“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两千多年后,鲁迅指出:仁义=吃人!毛主席诗云:“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作为中国旷古绝今的思想家,周朝大司空,兼任皇家图书馆馆长,生前有很多著述,讲学甚多,这些事情都很明确的记载在《庄子》里。

  但是经过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绝百家之道”后,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本被篡改的面目全非的道德经五千言,据《史记》说还是老子西出函关匆忙写下的。老子日常讲学的那些海量的文稿记录都到哪里去了呢?都被儒教在汉朝时期焚毁“绝其道”了。

  在《史记》上还记载着:“百家言黄帝,其言不雅驯。今仅择其雅驯者而录之”。
  也就是说经过十年秦始皇焚书,到了西汉,当时仍然流传着很多诸子百家的书,其中记载了很多黄帝的暴行,对黄帝表示不服气,不驯服,对黄帝骂、攻击、出言不雅。
  但是,西汉并没有把这些保存下来,而是一脉相承的继续秦始皇焚书的政策,把这些书籍彻底销毁与阴险的篡改了。

  目前史学界已经考证出,真正的最可怕的焚书篡改书运动,是在独尊儒术的汉朝时期进行的,最大规模,持续几百年,原本《老子》就被毁于此时。

  汉朝儒教四百年大焚书,远远超过秦朝十年焚书,致使中国上古文明几乎完全断代。其实,由于汉儒用春秋笔法篡改历史,秦始皇是否焚书,是有很大争议的,比如秦始皇坑儒就已经被史学界考证定论是假的,《史记》中还明确记载是坑方士,到了班固《汉书》中就变成坑儒了,呵呵。儒教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悲情角色好上位,这跟犹太人二战时期的做法是一致的。

  老子跟孔子打架,老子是失败了的,

  老子悲伤地说“吾不忍一世之伤而傲万事之患抑固窭……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之后老子西出函关,远涉流沙。而儒教,则在中国取得了绝对的统治地位,通过大幅篡改道家经典,大量屠杀杀绝保护老子真经的道士,后来的儒道合一其实是道教的儒化,道家简直是一败涂地啊。

  中国人,在儒教的蒙蔽下,已经对这些非常无知了。

  清华大学的那个出题人水平很高!

  应该帮的,是老子。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23:00


  儒教总是把自己与中国捆绑在一起,与东方文明捆绑在一起,与传统文化捆绑在一起。

  其实儒教并非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埃及的传统文化。

  儒教并非东方文明,而是野蛮,

  就文明本身而言,没有东西方之分,东西方文明将联合消灭野蛮儒教。


 回复 收藏 99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24:00


  或许西方文明中保存了我们上古文明,所以科学能从西方兴起,对儒教形成极大的冲击。

  老子西出函谷关,很可能就是去了欧洲啊。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45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25:00


  xianzhen
  再论儒教是一种爹多教,

  儒教在秦汉时期把父亲称为爹,爹就是父多。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儒教把所有的老师都当成是自己的爹。

  还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配合起来,
  那么这个地球至少1/3的人都是儒教的爹了!

  哈哈!

  其实,尊师是一种奴役思想的策略。不就一个老师吗?我凭什么非得尊重他?
  古往今来,在埃及儒教的教化下,中国是最尊师的一个国度,尊师的程度远远超过西方任何国家。所以,也是思想最受到专制奴役的国度。

  对老师的尊崇最高的是在满清统治时期,

  ------------
  解密清朝“校规”:给老师敬茶作揖后才能下课

  ……
  上课前,要请老师、拜孔子

  敬茶作揖后,才能下课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凤凰山管理处副主任邵群在众多资料中整理出一份《讲文礼仪》,岳麓书院等很多国内知名书院都曾来学习这套礼仪,寻回古代中国学生上课的规矩和文化。


  那时万松书院学生没有上下课的铃声,但却更加繁琐——上课前,要先请老师,然后拜孔子、向教授作揖行礼、敬茶、击鼓后,方能开始听讲;课上完后,学生要再次敬茶、谢师、作揖,等老师退场,然后才能下课。

  清代,为了南北文化整合,杭州书院由弱转盛,竟至盛极一时,整个杭州府的书院前后共有31所,其中以敷文书院(今万松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四年夜书院最为闻名。

  邵群告诉记者,当时书院的最高率领叫山长,就像今日的校长;其次叫监院,近似教育主任。学生年龄相差挺大,小的十几岁,老的四五十的也不少见。

  山长一般都是名闻全国的学士,由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聘用。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时书院的学生被列入某位老师的门墙后,还得客串老师家里的“小帮佣”,甚至还得帮老师倒夜壶。

  ------------

  儒教的尊师是一种卑劣的道德败坏和彻底的人性沦丧,在中国却被执行了两千年。

  西方讲的是上帝面前,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


天涯微博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47

在天涯  ; 第一頁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47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26:00


  从汉朝皇帝的同性恋证明其为蜥蜴蛇人

  同性恋行为起源于埃及法老。这种行为,是来自蜥蜴蛇人。

  1964年古埃及考古学家艾赫迈德·穆萨在萨卡尔古墓发现了若干石棺,这些石棺毗邻着通往乌纳斯法老金字塔的通道。在石棺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浮雕,至今完好保存。考古学家偶然发现一些独特画面——两个男子紧紧相拥。

  在古埃及,同性关系牵涉到古埃及神“赫拉斯与塞特”的关系,这一关系导致两位神子之一的“怀孕”。神话故事是这样的:古埃及神子塞特和赫拉斯之间为了王位产生纷争,赛特图谋觐位,取代赫拉斯,甚而辱没赫拉斯。但赫拉斯智力远远胜过敌手,他没有明着抵抗,而暗用谋略。夜间他偷偷用手握住塞特的阴茎,留塞特的精液于手掌,早晨拿给母亲伊西斯看,告诉她赛特想和他做。塞特的精液被投到深深的沼泽地。又过一日伊西斯取了赫拉斯的精液,用它们浇灌山莴苣,赛特吃了山莴苣。当神灵聚集一堂进行审判,裁决是塞特还是赫拉斯有罪。塞特讲述夜间之事,企图诬蔑赫拉斯;但伊西斯建议以他们自己的精液为证。此时塞特的精液从泥沼中浮现而出,而赫拉斯的精液从塞特的肚腹中显现。依照神的旨义,赫拉斯的精液从塞特的额头流出作圆环状。

  很多古埃及法老都是同性恋者,著名的如奥克亨那坦 Akhenaten 前1379在位 古埃及法老王。

  中国天子皇帝同性恋在汉朝以前没有任何记载,诸侯有极少数记载,但是,到了汉朝,却变成了很普遍的事情,各个皇帝全都同性恋。这也是伴随来自埃及的汉朝人首蛇身蛇祖崇拜兴起的又一种东西。

  先摘录几篇小文章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48

  在汉朝,皇帝们拥有男宠是相当普遍的,史书上记载很多。在两汉25个刘姓帝王中,有10个皇帝有男宠,占到40%,至于其他60%的汉朝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男宠,但其事迹不那么突出罢了。当然,男宠也不止一个,例如汉武帝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称拥有宏图大略的英明皇帝,男宠就有五个之多。

  这些汉朝皇帝和男宠的关系,和后世的达官贵人玩弄“相公”、“小唱”不同,和男宠往往还有较为真挚的感情,如前所说的汉哀帝和董贤的关系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汉文帝和邓通则是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汉文帝是历史上记载的一个英明皇帝,“文景之治”是整个汉朝的盛世。文帝是汉朝最勤俭的皇帝,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掉,但对男宠邓通的宠爱却无以复加,在邓通身上所花的钱难以计数。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他的得宠是因为汉文帝做了一个梦而引起的。据《汉书·佞幸传》记载,有一次汉文帝梦见一个在宫掖池中撑船戴黄帽的小吏,从后面推他上天,到达长生不老的仙境,文帝回头一看,这个人的衣襟系在后面,梦醒后就派人去找这个“小吏”,结果找到一个也把衣襟系在后面的人,这个人叫邓通。这姓名又和“登通”的音相同,文帝十分高兴,逐渐对他加以宠幸,邓通也天天陪伴文帝,不事外出,甚至连要沐浴的日子也留在文帝身边,所以文帝更加宠爱他,赏赐他的财物以千万计,官拜上大夫,文帝还时常到邓通的家里去玩。不过,邓通没有什么才干,只是谨慎地博取文帝的宠幸。

  有一次,汉文帝命一位有名的相士给邓通相命,相士说他会贫饿至死,文帝很不高兴地说:“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赏赐蜀郡的严道铜山给邓通,使他享有铸造钱币之权,这种把国家的造币权赏赐给人的行为实在是历史上少有的,于是邓通富可敌国,当时就有“邓氏钱布天下”的说法。

  可是,历史上往往有这么一个规律,一个人如果过于受皇帝宠幸,权势过大,过于富有,往往会在宫廷之中受妒,对那些没有丰功伟绩,只会媚上的男宠来说更是如此。有一次文帝生疮流脓,邓通用口吮之,文帝大为感动,并且问邓通,谁最爱朕?邓通说,当然是太子。于是文帝就要考验太子一下,当太子前来请安时,文帝叫太子替他吮脓,太子面有难色,文帝说,邓通已经这样做了,太子很惭愧,因而嫉恨邓通。邓通还由于冒犯了皇上的座位而为丞相所责,甚至要杀邓通,后来被文帝阻止了。文帝是邓通的唯一靠山,文帝一死,太子即位为景帝,立即罢免邓通,后来又抄了他的家,并且不许任何人接济他,最后,邓通正如那相士所言,饿死了。

  其实,邓通还不算是很跋扈的。汉武帝的男宠韩嫣和武帝一起同卧同起,形如夫妻,官至上大夫,受赏赐之多可与文帝之与邓通相比,可是这个人就更跋扈了。他喜欢弹丸,丸都为金制,每天都会弹失十多颗,所以当时在长安有俗话说:“若饥寒,逐金丸。”意即跟着韩嫣拾金丸就能发财。有一次江都王(武帝的弟弟)入朝,与武帝一起到上林御苑打猎,武帝的车还未行,叫韩嫣率领百余骑兵乘车先去,江都王以为是武帝来了,立刻在路旁跪下迎接,可是韩嫣却纵车而过,置之不理。江都王感到受到莫大的侮辱,向母亲(皇太后)哭诉,于是皇太后就十分厌恨韩嫣。韩嫣仍不收敛,仍恃宠而骄,随意出入皇帝的寝宫。最后,被太后抓住把柄,赐他死刑,虽然武帝极力说情,仍不能免。 


 回复 收藏 104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28:00


  汉朝皇帝多有同性恋

  好色、荒淫的皇帝历史上实在是不少,而汉朝皇帝同性恋或有同性恋倾向的却特殊的多,也不知道是他们刘家的遗传基因的问题,还是皇宫里的饮食问题,反正到目前为止咱们还不能认同他们的做法。
  汉高祖刘邦与籍孺:
  籍孺是一位宦官,经常擦脂抹粉,深得刘邦的宠幸。据《史记》记载,樊哙在紧急情况下闯入皇宫时,居然发现了汉高祖刘邦睡在了宦官籍孺的身上,实在是让人不敢想象当时的场面。因为刘邦是同性恋,经常与籍孺同床共枕,皇后吕雉性欲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便和朝廷大臣审食其有了私通。刘邦把自己给了男人,把自己的老婆也给了男人。
  惠帝刘盈与宏孺:
  宏孺是刘盈深爱着的男人,在母亲吕后的霸权形势下,让刘盈感觉到了可怕,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懦弱,只能用宏孺来慰藉自己那颗寂寞的心。宏孺长得端庄秀丽,柔媚多情,刘盈将他留在身边,同吃同住同睡,形如夫妻。刘盈对宏孺百依百顺,宠爱备至。当然他对宏孺也并不是十分专一,对身边的内侍宦官,长得漂亮的好看的,都要求打扮的非常靓丽,楚楚动人,惠帝对他们是广施恩泽。
  文帝刘恒与邓通:
  邓通是四川南安人,是一名宫苑苍池中撑船的船夫。因文帝到苍池中游幸,看到邓通长相伶俐,性情乖巧,边爱上了这位四川郞,让其做了他的贴身侍者。邓通天天陪着文帝,甚至要洗澡的时候都要在文帝身边,因此,文帝更加宠爱,赏赐他的财物数以千万。文帝还与宦官赵同和北宫伯子有着同样的关系,和惠帝一样也是广施恩泽呀。
  汉武帝与李延年:
  李延年为宫庭乐师,长相不错,又能歌功颂德善舞,是武帝男宠中最有名的一位。武帝在中年时,还爱上了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很受宠幸。史书中有武帝一边抱着李夫人,另一边抱着李延年,李延年与妹妹李夫人同侍一夫这样的记载。
  汉哀帝与董贤:
  董贤是御史董恭之子,哀帝即位补为郎官,年纪只有十六、七岁,容貌俊美。某天晚上在宫中值班,在柔和的灯光下,哀帝竞把董贤看似天女下凡,爱不释手,当晚就留宿恩幸了。一次他和董贤一起睡觉,一觉醒来,衣袖被董贤压在了身下,不忍惊醒董贤,竟将衣袖割断而起。这就是我国古代称之的“断袖之癖”,也就是男同性恋的意思。 
  汉成帝与张放:
  张放年少俊美,“与上而卧,宠爱殊绝”,这待遇即使皇后也比不了。成帝经常与之微服私访,去了不少地方,两个人在一起黏黏糊糊。成帝对张放的感情那是没的说,日思夜想,即使张放在外做官,也随时召见。


 回复 收藏 105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28:00


  卫灵公与弥子瑕 (同性恋代名词“分桃”的出处就是他们)

  齐景公与羽人

  楚宣王与安陵君 

  魏王与龙阳君

  汉高祖与籍孺 

  汉惠帝与闳孺

  汉文帝与邓通 

  汉武帝幸臣众多。韩嫣是他的少年同学,当时就已相爱

  汉成帝与张放 

  汉哀帝与董贤
  他们之间产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典故,即断袖故事:董贤美丽自喜,哀帝悦其仪貌而幸之。一次,董贤白天压着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惊贤,便将自己的衣袖割断,可见恩爱之深。古代没有“同性恋”这一名词,“断袖”是对同性恋现象最典型的概念表达。 

  后赵主石虎与郑樱桃 

  前秦主苻坚与慕容冲

  陈文帝与韩子高 

  明正德帝 (明武宗)

  正德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不过其淫并非只是针对女色。他宠幸八虎、钱宁、江彬,所收义子在百人以上。在淫窟豹房当中,他醉后常会以钱宁的身体做枕头。百官不晓皇帝起居,一见钱宁则就知道圣驾将出了。 

  明天启帝 

  其数量远不指列出的这些,很大部分帝王都有这个爱好,有的不出名而已。


 回复 收藏 106楼
作者:renxuchen 时间:2013-11-11 19:29:00


  赶紧去找大师,聊天请来群177505790,全是御姐噢


 回复 收藏 107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29:00


  中国古代十大同性恋皇帝排行榜2007-06-14 09:40
  一、晋卫灵公

  卫灵公与弥子瑕之间产生了著名的“分桃”典故,事情的原委是:君臣二人共游果园,弥子吃了一个桃感觉很甜,没舍得吃完,将剩下的一半留给灵公吃。灵公吃了感动地说:“弥子瑕多爱我呀,自己不吃给我吃。”

  卫灵公还喜欢宋国公子朝。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灵公宠幸,又与灵公夫人南子私通。后世出现了“娄猪艾豭”的说法,艾豭就是借着指与家主的同性恋关系而勾引家主妻妾(娄猪)的人。

  二、汉高祖刘邦

  汉朝的这位开国帝王很好男色,与籍孺同起同卧。此后,汉代的帝王们都好男色,几乎没有一个没有男宠。

  三、汉文帝

  文帝生了重病,身上长出了脓疱,痛苦不堪。邓通侍候在旁,用嘴为文帝将脓血吮吸干净,使文帝痛苦尽消。文帝十分感动,便说,普天之下,最爱我的人就是你了。邓通倒也聪明,回答道,最爱陛下的,应该是您的太子。文帝赐给他蜀地严道铜山,可以自铸铜钱,遂富无比。

  四、汉武帝

  汉武帝幸臣众多。韩嫣是他的少年同学,当时就已相爱。后来韩嫣因宠而富,在长安市中把金丸当弹球踢,贫家儿童紧随他的身后,看到金丸的落处就赶紧去抢拾,成为京中一景;倡优出身的李延年在宫中做太监,是历史上有名的音乐家。他“与上卧起,甚贵幸”。并且虽为阉宦却未曾彻底净身。

  五、汉哀帝

  汉哀帝与其男宠董贤之间产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典故,即断袖故事:董贤美丽自喜,哀帝悦其仪貌而幸之。一次,董贤白天压着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惊贤,便将自己的衣袖割断,可见恩爱之深。古代没有“同性恋”这一名词,“断袖”是对同性恋现象最典型的概念表达。

  六、明朝正德皇帝

  正德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不过其淫并非只是针对女色。他宠幸八虎、钱宁、江彬,所收义子在百人以上。在淫窟豹房当中,他醉后常会以钱宁的身体做枕头。百官不晓皇帝起居,一见钱宁则就知道圣驾将出了。

  七、明朝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宠幸十俊,都是年青慧丽的小太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有一次他去万寿山拜谒皇陵,中途还要向一位少年护卫寻些断袖之欢。

  八、明朝天启皇帝

  天启和正德都是顽童皇帝,不过后者性格暴戾,而天启则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不好女色,总喜欢与内监在一起玩耍,又捉迷藏,又划冰床。小说里讲他“日幸数人。太监王安屡谏不听,只得私禁诸人,不得日要恩宠,有伤圣体”。

  九、清朝乾隆皇帝

  和珅是乾隆朝的权臣,他出身一般,但年纪轻轻就骤然升至高位,因而引起了人们的许多猜测。有一个传说讲乾隆把他看成了自己念念难忘的某妃的转世,从而一见有缘,倍加怜惜,“遂如汉哀之爱董贤矣”。

  十、清朝同治皇帝

  清末李慈铭所著《越缦堂日记》中明确记载同治帝是“耽溺男宠”之人。同治之死迄今仍为疑案,有人说他是患天花,有人说是梅毒。肥脑猜测,在当时的京城风气下,他因狎昵男优而染毒的可能性很大。


 回复 收藏 108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31:00


  汉朝后汉人基因被发现大量混入蛇类的基因
  xianzhen

  再给大家透露点从犹太共济会得到的消息:
  古中国人基因跟现代有重大差异,汉朝后汉人基因被发现大量混入蛇类的基因,而汉朝前却没有。
  这是国际考古学家、基因学家与国内合作得出的结论!详细资料即将选择合适的时间公布。这是他们很久以前就知道了的,他们的很多决策也都是基于此。而且不只是汉人。

  我只能说:太惊人了!太可怕了!!

  研究还发现了汉人体内的一种特殊基因,因为,那么多的蛇的基因都进入汉人体内了,而汉人却除了很多心理上变成蛇的心理以外(内残外忍,奸诈阴毒,不信神信魔鬼),形体上并没有发生向蛇类转变的变化,这让研究人员非常惊异,研究发现可能跟这种特殊基因有关,具体的仍然在研究中。(我想可能这个就是上帝基因)

  从汉朝时期兴起的伏羲女娲蛇神蛇祖信仰,绝对是极度可怕的!


 回复 收藏 109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33:00


  女娲曾经被开膛破肚肠子都流出来
  xianzhen

  女娲可能本来是神人,在与蜥蜴蛇人的战争中失败后被俘,遭到残酷迫害,被弄成了人首蛇身的怪物。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看啊,女娲曾经被开膛破肚肠子都流出来,其中一定有巨大冤情!其灵不泯,连肠子都化成生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经过汉儒隐藏事实,我们已经不知道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商纣王去女娲庙时,曾经看到女娲那么美丽而题淫诗,可见在商朝末期,女娲并不是人首蛇身的,而是真实的人身塑像,以至于商纣王见到了都想抱抱,呵呵,很难想象如果那时女娲塑像就是蛇身的,会引起商纣王的欲望,哈哈,一定不是蛇身而是人身。

  可是后来女娲却变成了人首蛇身。难道女娲是被蛇族欺凌到了这个程度?身子都变成蛇身了。

  女娲的丈夫并不是蛇灵伏羲,一直到汉代才被儒教强行把女娲“改嫁”给了伏羲。此前从来没有过女娲和伏羲并提过。

  屈原的《天问》中说“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很明显,这里的“登”和“女娲”是并列的人名。他们才是夫妻。

  而与“登”相近的阿登、安登、亚登、亚当这几个音,是西方的人类始祖。他的妻子叫夏娃,伊娃,恰恰和女娲又是谐音!

  而夏娃,根据圣经的记载,是遭到了蛇的诱惑。那么之后,那条蛇肯定仍然不放过夏娃,可能就发生了许多后来的事情。

  犹太人被埃及法老奴役,之后的“出埃及记”里的“上帝”,很可能仍然是法老(或者法老的外星蜥蜴蛇人上级),所以说见到这个“上帝”面貌的人就必须得死,摩西其实本来就是埃及法老家族的,并不是犹太人。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悲壮抗争,仍然没有逃脱埃及法老的控制。割礼是埃及法老的礼,并非犹太人的传统习惯。

  可能从五千年前,一直到现在,埃及法老体系一直在掌控着我们这个星球,一直没有变过。一切宗教、政治……其实都在埃及法老的实质掌控之下。

  我们将引导所有热爱自由与光明的人们,引导他们真正的出埃及。


 回复 收藏 110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35:00


  儒教的祖先崇拜使汉民族失去了凝聚力
  xianzhen

  人有一种本能:追求宇宙终极真理、绝对真理,回归宇宙终极关怀。

  这种东西,其实远远超越世俗血缘关系,民族关系,祖宗关系。世俗的一切,在终极关怀的信仰面前,都是0.

  犹太民族之所以这么团结,有这么可怕的民族凝聚力,是因为他们的信仰犹太教上帝是一种终极关怀。

  犹太人的血统其实很杂乱,有很多外族的血,血统很不纯正,但是,因为他们有终极关怀的信仰,所以就有最强的凝聚力。

  这种信仰又恰恰讲“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其他民族不是”,这更是爆发了最强最强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是通过血统实现的,而是通过超越世俗的信仰来实现的。

  反观中国,一直缺乏这种信仰,没有这种信仰,只有祖先崇拜,这就使得外族只要有一滴血混入汉族,汉族就会把异族当爹侍奉;这也使得历史上儒教把汉族祖先全部抽换为埃及法老后,汉族就丧失了一切反抗的能力,被儒教统治了两千年。

  祖先崇拜使人恪守一切被篡改了的历史。把民族凝聚力寄托在祖先崇拜上,是非常不可靠的。

  信仰祖先,信仰历史,都将导致这个民族陷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


举报 回复 收藏 111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36:00


  犹太人无可争议的是世界上最团结,凝聚力最强的一个民族。

  但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却始终在骂他们的先祖是罪人,他们的宗教,明文禁止祖先崇拜,只允许崇拜上帝。

  祖先崇拜会大大削弱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因为它无力应对极端情况:当这个民族全面战败,被实行初夜权制度后,祖先崇拜就会使得这个民族的人去孝敬异族,因为异族的血混入这个民族了啊,只要有异族的一滴血,他就会以异族后代自居,去孝敬异族。

  只有终极信仰,终极神的崇拜,才有最强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外族即使只有一滴本民族的血,就以本民族后代而自居。

  商朝没有祖先崇拜,还因此被周武王大骂商王不敬祖先,中国的祖先崇拜,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朝以前的商朝没有。

  祖先崇拜是民族凝聚力的大敌。可以关爱祖先,但是不能崇拜祖先。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49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36:00


  祖先崇拜是汉族没有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仅祖先,其实世俗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凝聚力,

  只有世外虚空中的东西才有凝聚力,

  虚幻的东西才有凝聚力,但是不是虚假。

  这在软件工程中,叫做依赖虚拟,不依赖实体。依赖实体的软件系统,扩展能力受到极大限制,系统非常僵化,依赖虚拟的,则有强大的灵活应变能力。

  你可以看到,犹太人依赖一个虚幻的上帝,却有多强的凝聚力,灵活应对亡国两千年都不要紧。


 回复 收藏 113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36:00


  焚烧毁灭一个民族的历史,只出现在异族征服的情况下,

  本民族自己把自己的历史焚烧光的,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先例。

  秦朝大焚书,基本完全虚无化中国上古历史,中华五千年历史,几乎只记得后两千年,先秦史矛盾百出非常不可靠。

  秦朝大焚书比满清四库焚书更惨酷,满清四库焚书,并没有把历史完全虚无化。而秦朝大焚书做到了。

  我们没有铁证能证明秦朝不是异族,反而从它这个焚书行为上,这是只有异族的征服才能出现的事情。

  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历史

  文革焚了一些书,我们说是“破坏中国传统文化”,

  满清四库大焚书,我们说说“破坏中国传统文化”,

  为什么秦朝完全毁灭性的大焚书,却被说成“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呢?

  为什么留着我们先祖的那些书,就会威胁到秦始皇的统治呢?秦朝大焚书,到底向我们隐藏了什么秘密?为什么秦朝那么惧怕我们知道我们的先秦真实历史

  不仅焚烧六国书,周朝皇室的书籍,也被秦朝焚烧光了,科技书也只留种树的。这象是一个本民族改朝换代吗?

  这么对的朝代更替,我们汉民族从来没有用烧光前朝书的。唯独秦朝是一个例外,不仅烧光前朝书,六国书,而且还要烧光所有民间书。异族的征服,也从来没有这么可怕。

  世界上最残酷的民族征服,也没有要把那个民族的全部书籍完全烧光的记载,顶多烧一烧历史书,也不会全烧,而秦朝,不仅要烧光历史书,还要烧光几乎所有书,只有占卜和种树的书不烧。

  如此残酷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先例。

  但是,我却又有可靠的证据证明,秦始皇根本没烧书,直到一百多年后汉武帝司马迁时期,司马迁还看到“百家言黄帝,其言不雅驯,今仅择其雅驯者录之”(史记),也就是说,知道司马迁时期,诸子百家历史书还在的,但是汉朝以后这些书全没有了。大焚书的只能是汉朝,持续几百年。这才把上古历史完全虚无化的,秦朝焚书仅仅十年,一场文革,做不了那么彻底。

  周朝只称是天子,

  从秦朝才开始称“真龙天子”,周朝从来没有这样的称呼。

  黄帝尧舜禹都不是中国人祖先,甲骨文中一字未提,儒教彻底毁灭了中国历史

  你说你的历史可靠吗?

  汉人被儒教无神论弄得不知道信仰什么了,信仰祖先,信仰历史,这些都不可靠。这也就导致了汉人彻底的丧失了民族凝聚力。


  只有宇宙终极真理的终极关怀有最强的民族凝聚力,单靠血缘的凝聚力是很弱的。


 回复 收藏 114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37:00


  xianzhen

  呵呵,犹太人超强的民族凝聚力是寄托在一个虚幻的上帝上,

  这叫做“无所住而生其心”。


 回复 收藏 115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38:00


  对世俗的信仰,都背离了宇宙终极真理,终极关怀,会造成很大的苦难。

  西方上帝,无形无相,

  我想起来那句话,“无生老母,真空家乡”,莫非……

  西方哲学里还有一句话,人总是爱崇拜虚无,不爱实际。

  哦,有生于无嘛,虚空是宇宙的本质,不过真正的本质,是非有亦非无,非想非非想。


 回复 收藏 116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38:00


  xianzhen

  以前看过一个大路上雕像变石块的故事。就是讲这个,“人总是爱崇拜虚无,不爱实际”,于是那个雕像的石头变成石块铺路,被人踩来踩去,还说自己活的很现实,这不是灌输奴役有理么?

  崇拜虚无其实是崇拜本源自由。


 回复 收藏 117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42:00


  汉朝时期不许三人相聚饮酒
  xianzhen

  儒教宗法一体化结构造成中国社会奴役停滞机制

  早在汉代,《汉律》就规定,三人以上,无故聚集饮酒,罚金四两。特别是城市,更是一体化结构强控制的中心,

  不许三个人一起喝酒,这样的规定,连满清时代都没有过,汉朝是异族的征服无疑了!这是整个世界都没有过的暴政。

  商朝时期,商人地位很高,到了周朝虽然下降,但是因为商朝大量遗民的抗争,仍然有相当的地位,秦始皇的父亲吕不韦就是商人,郑国以商人著名。

  但是到了汉朝,全变了。

  "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一位。

  早在战国时代泰国就规定私自做小生意的要罚为奴隶,"事未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能作官、骑马、乘车、穿丝绸衣服。就连商人的子孙也不得幸免。当时明令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除政治上的压制外,对商人在经济上的勒索也非常严厉,"重租税以困辱之"。禁止有市籍的商人及家园占有名田,违者役收其田地奴僮。又如人头税,"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唯贾人与奴婢倍算"。

  唐代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此外,国家对商业活动也管理很严。唐政府徵当铺典当税、粮食买卖税"四取其一"高达百分之二十五;商贾的财产税,每缗税二十。甚至死人和蔬菜瓜果过关也要纳税。

  明代政府在各府、州、县、市、集都设立了商税机关"税课司局",并到处新设"抽分局"。以加紧对市民和商人的勒索。

  国家垄断是对商业实行强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特有的官商、官办手工业制度。这种制度既可以使统一大国内部必要的商品交换得到满足,又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控制、垄断。周代就有泉府的设置,"以泉府同货而敛赊"。这是最早的专卖机构。

  从秦汉一体化结构实现以来,封建官僚政治就把触角伸进了商业、手工业,控制了盐、铁、生产工具、铸币的专营专卖,并通过官营手工业垄断了主要的商业和贸易市场。汉文帝时尚"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但到汉武帝时便任用桑弘羊在全国设立了盐官三十二处,铁官四十四处,还沿袭战国以来的少府机构,专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消费的手工业,以后成为定制。

  汉武帝时,私自煮盐、铸铁者,左脚要枷上六斤重的铁钳,并处以酷刑。国家利用行政手段推销商品,出现了"县官作盐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买之"的违反经济规律的现象。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封建势力控制鞭长莫及的地方。《***宣言》曾指出:"从中世纪的农奴中间产生初期城市的自由居民"。英王亨利二世颁发给林肯城的特许状中说,任何人只要在城市住满一百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所以当时欧洲有"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说法。  欧洲的城市是农村封建经济的对立物,是封建政治势力控制薄弱地区,它成为资本主义新因素聚集结合的母体。早在十一世纪,法国朗城就以赎买为手段获得自治权。法王菲利浦二世为了争取城市的支持,曾先后对四十一个旧城和四十三个新城颁发了特许状,承认它们自治。这些自治城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一种尚未发育起来的新结构的雏型。市民经济、市民思想文化以及市民政治,都是在城市里孕育、结合并进一步发展的。欧洲的城市是封建社会汪洋大海中资本主义结构的岛屿。何以说,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就是城市不断壮大、战胜农村的历史。  
  一般说来,城市的发展是和商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城市能否成为新因素的结合作,就和社会结构直接相关。旧结构控制力越弱,城市越容易成为新因素成长的摇篮。  教皇所在的意大利最为典型。教皇和霍享斯陶棻家族争夺对意大利的统治权,各自又不具备统一全境的力量,形成了三、四百年之久的均势。这种均势造成了意大利的四分五裂局面和旧制度控制的真空。于是,发达的商业贸易和文艺复兴运动,在这里兴起了。威尼斯、佛罗伦萨、热诺阿等等城市,象种子一样在封建社会结构的裂缝中扎根生长,逐渐长成大树。


 回复 收藏 118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51:00


  东方缺乏对宇宙终极真理的探寻
  xianzhen

  儒教讲“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人,焉知神”
  佛教讲“一个受苦的人,求解脱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最终真理”。

  这些都是缺乏全局整体思想的狭隘观念,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
  为什么非得先知道了生才能知道死呢?为什么非得先知道了人再知道神呢?

  整体同参,这才是宇宙之道。

  而西方宗教则从一开始就面向最终真理在探寻、研究,追求最终的上帝。

  我们可以看到,东方在这方面确实远远不如西方。

  PS,佛教中的那个说法,可能不是佛经中的,是儒教渗透之后的。


 回复 收藏 119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51:00


  xianzhen

  这两千多年里,东方缺乏终极关怀,


举报 回复 收藏 121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54:00


  老子是否在写完《道德经》后就被杀了?


  老子《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一上来就否定了他后面要说的所有话!让后人不要把他后面的话当成“常道”,不要认为那是真理。
  这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才会有的笔法呢?

  是在有人拿刀架在老子脖子上,逼迫老子写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的:我说的都不是真心话,千万不要信,我是被逼迫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是否在写完《道德经》后就被杀了?

  那个关令伊,是否执行的是篡周朝皇位者的命令!老子想化妆出关,但是被识破,被这个关令伊抓住,关令伊想得到道宝,老子不给,不想收关令伊为弟子,甚至自述“无道”。

  单氏变周后,老子有没有可能逃出?希望很小啊……

  之所以到了函谷关,老子就失去了踪迹,是因为他被关令伊杀了……

  会不会这才是历史真相?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50

中国的作文手法是对自由思想的束缚
  xianzhen

  先秦时代很多思想家的著作,都是“微博”,前后语义不连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头上一句,脚上一句,屁股上一句,意思根本不连贯,道家的《老子》……甚至儒家的《论语》无不是如此,其实,这种“微博体”是最直接最便捷最先进的记录表述思想的方式。

  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直接的记录下来就行了,微博体,最直接,最先进,就是随笔的形式。

  什么八股文,什么三段式,什么文学修辞,什么一字褒贬,什么春秋笔法……

  中国的这些作文手法都他妈的垃圾,用文学形式取代了思想,束缚了思想,所以你看这些东西兴起之后,中国就没有思想家了。

  中国的文学形式是思想的大敌!从汉赋那种工整的对仗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汉朝没有一个思想家。唐宋也没有一个思想家,从汉朝到满清,中国世间没有出现一个思想家,只是有奴役与顺从!

  只有出世的佛道有一些自由的思想。

  戴着脚镣跳舞,这种文学形式的束缚从小学就开始灌输,以至于很多人说“我们不会写文章”时,都是因为不会这种“戴着脚镣跳舞”。

  其实,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下来,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下来,这种自由的方式,超越一切文学形式!

  对称残缺,所以不讲究对仗、不讲究文学形式,直接的“所思则记录”,这样才能描述宇宙。

  一句“我不会写文章”,束缚住了多少人的思想,连思想都不会思想了。


 回复 收藏 123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57:00


  明朝最大的汉奸袁崇焕

  袁崇焕犯下的卖国罪行

  在诸多明军中,袁崇焕身后留下的辽远边军,是最有战斗力的一支,此点从吴三桂的关宁军从辽东一直打到缅甸即可见证。当年八万关宁军从辽东打到云南时,只余下了四万人,南明皇室逃入缅甸寻求庇护,清廷交涉但缅王不从,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下,吴三桂最终亲率四万关宁军,穿越茫茫缅北原始丛林,沿途疾病、饥饿、蛇虫鼠蚁之下,只余衣衫不整的两万人最终走出了原始丛林。 

  而正是这仅存的两万人,面对缅甸举国动员的几十万大军,面对从未见过的象军,关宁军一击之下即全歼缅军,迫使缅甸臣服并交出南明皇室,吴三桂报仇心切,随即用弓弦绞死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而数个世纪后的抗日战争,十万中国远征军再度进军缅甸,来回两次穿越缅北原始丛林后,十万人只余下两万人,且大部辗转撤到了印度。但是正是袁崇焕身后的这支军队,后来却成为了满清入关的前驱之师。 

  李闯包围北京,崇祯命三桂入京勤王,吴三桂回旨也答应了,但是实际动作十分消极,直到北京城破,关宁军还在路上散步,此后的历史人人皆知,吴三桂反反复复,先归大顺朝,后降满清,数十年后又掀起“三藩之乱”。后来野史戏说,认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我不是想为吴翻案。换了谁是吴三桂,看到其主帅忠君报国一生,却遭凌迟处死后余下的头颅,都会有想法:明朝,该亡了。 

  吴三桂纵容绥靖李闯攻陷北京,坐视崇祯自生自灭,情理之中,也应该;后来引清军入关,则不应该,是卖国汉奸行为,但是这两者前后还是有历史因果关系的。前者,吴三桂为其主帅的冤死抱不平,坐视不理,属人之性情;但袁崇焕的反面典型,碰到吴三桂顾虑自身利益狭隘自??会象袁崇焕一样忠君爱国到任人宰割,顾及到自身利益,必然会降清投敌,而且大顺军及李闯王的失误,也是导致吴三桂降清的直??,将八万关宁军精锐拱手送给了满清。 

  吴三桂是狼,但袁崇焕用人心切,自是十分赏识重用其才。从某种程度上讲,袁崇焕死后,真正能与满清抗衡的,也只有吴三桂,只有他的关宁军能与满清决死一战。袁崇焕生前,把吴三桂用在了报国忠君上,充分发挥了他的卓越才能,关宁军的声威大振要归功于袁崇焕的识人之才;而在其死后,已有前车之鉴,丧失了主帅导引正途、压制狼性欲动之下,吴三桂犹犹豫豫中在寻找机会,只是顾忌家人被崇祯全部扣在京中而不敢有所动作,但在他体内狼的本性逐渐开始显现,在抵御满清的动作上日渐消极,此点被范文臣尽收眼底,范文程明白;吴三桂绝对不会甘愿成为袁崇焕第二。 

  与皇太极相比,多尔衮只是坐享其成。皇太极吸取了努尔哈赤不重视汉族文官谋略的教训,大胆起用了范文臣等一大批汉奸文士,可以讲皇太极用对了一个人(范文臣),之后又害倒了一个人(死对头袁崇焕),同时也为日后策反拉拢吴三桂等明军将领埋下了伏笔。皇太极死后的明清对抗态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全倒向了满清,作为皇兄的多尔衮只是坐享其成、顺手牵羊而已。 

  在袁崇焕诸多能征惯战的部将中,最终两极分化,少数人未降清而坚持效忠明室,但大多数最终选择了投靠满清,成为了满清后来入关的前驱走狗。但是在辽远军中,无论降清与否,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们爱戴的主帅--袁崇焕是汉奸。在其未降清的部将中,有一人后来为袁崇焕修建了衣冠墓,并世代相传为之守陵,起到今天,已是十几代人之后,其后人依旧在为袁崇焕守陵。袁崇焕的衣冠墓而今已隐没于市井小巷之内,香火廖落车马稀,少有人知道。 

  前年中央台曾报道过袁崇焕部将的后代,为其世代守陵的故事,至今其家族传承,到了目前的一代人,已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然仍坚持不懈,经常为其扫墓敬香。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慨泪下。正是这个华夏民族的英雄,使得他的死对头,满清皇帝乾隆在看到其史实后,也不禁为之感慨,最终下旨为其平反,这段尘封百年的历史才得以重见天日,一幕千古冤案才得平反。 

  在睿智的历史老人面前,我们显得是那么的无知天真。在明末那个动荡的年代,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袁崇焕一个区区的辽远边将,以其孤弱之躯,为国家安宁和百姓福祉而粉身碎骨,终身立志报国忠君却横遭血冤。 

  商王武丁也好,卫青、霍去病也罢,换成了袁崇焕所生的年代,未必能做出那般伟业。岳飞也曾遭受千古奇冤,但岳飞死时,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他是冤屈的,至少他不会入地狱了,遭骂名的是秦桧。而袁崇焕却沉冤百年,只到统治者良心发现,否则便要沉冤万世了。 

  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积淀,是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怀念武帝刘彻、李世民、朱棣这些强势君王时,我们也应记住卫青、霍去病这些彪炳千秋的一代名将,同时我们更应记住袁崇焕这样人文悲剧。不要只记住那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的崇祯小儿,不要只记住“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更要记住那3543刀之痛。 

  华夏民族本是一个极其坚忍的民族,坚忍的民族心性之下乃是遇强则强的无限潜力,每当这个民族陷入危机之时,便有无数仁人志士挺立而出,怀抱“我不入地狱、谁人入地狱”的精神,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力挽狂澜于既倒而砥柱中流,使得华夏文明能够生生不息而传承至今。但正是一个反间计之下,无数的自毁长城、自废武功的历史悲剧周而复始的重复上演。 

  袁崇焕,一个不是战神的“神”,那刮在身上的3543刀,乃是一个民族的千古之痛。 

  袁崇焕说:我不入地狱,谁人入地狱。最终他下了地狱,一下就是直入十八层地狱,而且一下就是百年,百年中被亿万国人骂为汉奸,似乎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而永世不得超生。 

  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记住那刮在身上的3543刀之痛。那3543刀之痛,乃是一个民族的千古之痛,犹如阴魂不散一般久久不能散去,至今仍能听到它从地狱深处传来。 

  吾粤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甚浅薄。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梁启超《袁督师传》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康有为《袁督师庙题联》


 回复 收藏 124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58:00


  袁崇焕残害毛文龙


  一,袁崇焕管不到毛文龙,而且毛的功劳比他大。史书记载的袁崇焕“好为大言”就是喜欢放卫星扯大炮,代表就是他的五年平辽东一年平到北京城。可见袁崇焕这个人极端的自负,追求的是权力的极端统一。但是呢,他身为蓟辽督师是管不了毛文龙的,因为毛文龙归山东登莱节制。唯一能够对毛文龙有监督权力的是他那个二品的右都察御史的兼职,不过在明朝只要做到了巡抚的基本都有这个兼职,没什么稀奇,而且右都察御史是言官没有实际权力。袁崇焕手上的尚方剑也只能斩五品以下的官员,停职三品以下的官员,毛文龙的手上也捏着一把尚方剑。也就是说袁崇焕这个二品文官要是对毛文龙有什么不满也只能打小报告告诉皇帝,他自己对身为一品武将持节钦差的毛文龙什么都作不了。 

  而袁崇焕被朝廷承认的最大功劳也就是在宁远获得的二百八十枚首级,毛文龙能够确认的战果有数千首级,其中一部分还是袁崇焕还没做蓟辽督师的时候确认的,袁崇焕当年自己查认后说“俱是真正壮夷” 。

  你看啊,老袁作为一个极端自负又有一定暴力倾向的人,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的军饷拿着,蓟辽两地三十万大军的节制着,一说缺盔甲皇帝立刻给发了六十万套盔甲,可谓兵精粮足,手下的兵比后金的人口都多。 

  在这种极端优势的情况下不但寸土未复,天天窝在堡垒里,还丢了几个城堡,损失这么凄惨唯一的战果仅仅只有二百八十首级……五年平辽尽成空话。

  然后老袁一转头发现离自己不远有个家伙,白手起家领着两百人杀到后金后方建立起根据地,数年都没领足军饷却靠着自己做海外贸易养活了数万军队,收编了三十万逃来的辽民。虽然多有败仗,却一直坚持不懈,只要一恢复元气就拼命出击骚扰后金。 

  战果也达到了数千首级,其中还有不少是老袁亲自查点不可辩驳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毛某人,还不归老袁节制,他所作的一切都和老袁的一系列失败成为鲜明对比。

  面对这种情况,你要是老袁你会觉得爽么? 

  二,毛文龙自己太不会做人。老毛的一张嘴很臭,以前为了军饷被拖欠的事就和山东的官员大吵大闹,几乎把山东的文官都得罪遍了。当然这也不能怪老毛啦,整个东江镇都是老毛带着两百家属家丁出海在后金后方打出来的,没要朝廷的一个兵,朝廷该给的军饷几乎都欠着在,全靠老毛自己做海外贸易养活数万大军和来投靠他的三十万辽民。老毛觉得自己很伟大,实际上也确实很伟大,所以说话拽一点有什么不可以。 

  到了宁远之战后,毛又把老袁也得罪了。 

  袁崇焕炮杀努尔哈赤的说法其实一直未得到正史承认,从道理上也说不过去,宁远城头那种18磅巨炮真要轰到了,别说努尔哈赤了,就是一头大象也得挂掉。但是努尔哈赤从宁远撤退以后还活蹦乱跳了八个多月,一会去打蒙古人一会去掐陈继盛,一个68岁的老头要是真被18磅巨炮给轰到了还能这么活泼那绝对是超级赛亚人不是努尔哈赤。

  史书里面最早提到努尔哈赤在宁远挨炮是朝鲜人记载他们的使者在宁远和袁崇焕宴会的时候老袁喝醉了说自己轰到过努尔哈赤。 

  考虑到老袁“好为大言”的性格,这应该是老袁喝醉了在吹牛,真要轰到了早上报请功去了。

  本来嘛,大家喝醉了一起嘻嘻哈哈吹点无法考证的牛很正常,也没啥。但这时候毛文龙的臭嘴痒起来了,一听说这事就打报告说:我从朝鲜王那里听说努尔哈赤被老袁轰死了,为啥前几天我的侦察兵还在某地看到努尔哈赤在泡温泉呢?

  这不是等于甩了老袁一大嘴巴子,说老袁谎报军功,欺君么? 

  你是老袁,你会觉得爽不? 

  三,后金的离间计,证据就是满文老档里面说毛文龙投敌的那几封信,最后半封明显是汉奸刘爱塔向皇太极邀功的口气,称毛文龙被杀是因为他告诉袁崇焕毛文龙有问题,为此他还升了官。明显那几封信都是刘爱塔写的,作为他计杀毛文龙的证据一起寄给了皇太极,后面半封则是在邀功请赏。 

  四,老袁要求和。前面提到后金的离间计,但是我估计老袁并没有中计,因为从刘爱塔邀功的这节看起来,离间只是他的自我主张,和后金方面事先没有打招呼,所以一方面刘爱塔说毛文龙是奸细,一方面后金和袁崇焕和谈时提的条件就是杀毛文龙。两方面因为事先没有沟通,留下了这样明显的破绽。 

  面对这种破绽,只要是有起码智商的人都应该能看出问题来,袁崇焕明显不是弱智。但他为什么还要杀毛呢? 

  袁崇焕知道自己五年平辽肯定是吹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和谈才是他唯一的出路,从他赶走麾下主战的勇将满桂(宁远之战的首功)就看的出来,他不想打,要是袁真要打,哪有把自己麾下最牛的勇将赶走的道理? 

  而那个毛文龙一天到晚有事没事就跑去后金抢劫,还像打不死的蟑螂一下,打了很多败仗但总能煽动后金治下的辽民跟着他一起打后金,满人的史书很头疼的说“文龙一日不除 良民一日不安” 。

  可见只要有这个毛某人的存在,后金就不可能和袁崇焕和谈,而袁又无法节制毛文龙,就算老袁动用自己右都察御史的权力打小报告,告毛文龙的黑状皇帝估计也不会鸟他。所以只好搏一把,先把毛文龙砍掉,然后再上报,赌明朝武将地位地下,赌毛文龙得罪了太多文官没人帮他说话,赌毛文龙被杀后皇帝只能倚重他袁崇焕…… 赌,他还有一线生机。不赌,他五年平不了辽东就是欺君死罪。所以他赌了……


 回复 收藏 125楼
作者:今如意 时间:2013-11-11 19:58:00


  @寻找先天真爱 117楼 2013-11-11 19:42:00
  汉朝时期不许三人相聚饮酒
  xianzhen
  儒教宗法一体化结构造成中国社会奴役停滞机制
  早在汉代,《汉律》就规定,三人以上,无故聚集饮酒,罚金四两。特别是城市,更是一体化结构强控制的中心,
  不许三个人一起喝酒,这样的规定,连满清时代都没有过,汉朝是异族的征服无疑了!这是整个世界都没有过的暴政。
  商朝时期,商人地位很高,到了周朝虽然下降,但是因为商朝大量遗民......
  -----------------------------
  很可怕


 回复 收藏 126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58:00


  关于袁崇焕的无耻嘴脸

  1)关于“优秀统帅之说”

  徐石麒于弘光年间(1645年明南京福王称帝后的政权)所上的反对与清议和奏疏中,概述了袁崇焕作为军事统帅时的事迹。

  他说袁崇焕是“阳主战”、“阴主款”,并且以杀边帅毛文龙为向敌人示好之信,而崇祯不同意议和,所以袁崇焕便邀后金军进攻,以胁迫崇祯议和。袁崇焕在蓟门先款待敌人,后来后金军半夜潜越入关,袁崇焕并不堵截,而是尾随殿后,所以崇祯才杀了袁崇焕。

  “袁崇焕遣喇嘛僧吊老酋,因以款议未成,而崇焕去位。迨先帝初立,意在灭奴,召崇焕授兵柄。崇焕阳主战而阴实主款也,甚至杀东江毛文龙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许,遂嗾奴阑入胁款,仍戒以弗得过蓟门一步,崇焕先顿甲以待。是夕敌至,牛酒犒劳。夜未央,敌忽渝盟,骑突薄城下,崇焕师反殿其后。先帝于是逮崇焕诛之,而款议再败。”

  认为杀毛文龙以示好后金的说法在《石匮书后集》中也有提及。

  “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直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直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

  而说后金军入寇乃袁崇焕召来的还有《崇祯实录》。

  “丁酉孙承宗入朝,袁崇焕抵左安门。时戒严,报不即入;漏下,始驰奏簿城下,都人竞谓崇焕召”

  2)关于“自毁长城之说”

  阎崇年说崇祯杀了袁崇焕是自毁长城,不过计六奇所著的《明季北略》中却说,袁崇焕杀边帅毛文龙之举,才是如秦桧杀岳飞一样的自毁坏长城。

  “崇焕捏十二罪,矫制杀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

  类似的记录也出现在谈迁的《国榷》当中,谈迁评价说,袁崇焕杀边帅毛文龙无异于自杀,怎能不败?

  “袁氏便宜从事,天下闻之,诧为奇举,居亡何而郊原暴骨者如莽。袁氏身膺不道之罚,则杀岛帅适所以自杀也。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又中建虏之诱,杀其所忌,能毋败乎!”

  3)关于“浩然正气之说”

  阎崇年说袁崇焕具备“浩然正气”,是所谓“正大刚直、合乎道义、充满天地、超越时空之气”,可是有史料显示,袁崇焕对奸佞魏忠贤阿谀奉承、极尽谄媚。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辽事,誓□恢复,枭灭逆虏……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

  另外,袁崇焕还伙同阉党分子一起为魏忠贤修建生祠。

  “蓟辽总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赐名懋德”

  自古“正”、“邪”势不两立,具备“浩然正气”的袁崇焕,怎么会与阉党分子一起,对奸臣魏忠贤阿谀奉承,并以修生祠的形式进行巴结呢?

  4)关于“大智大勇之说”

  袁崇焕在当统帅期间的作为,被明末历史学家谈迁评价为“奇举”、“不道”、“自杀”……还评价他“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并没有大才,而他中了后金的诡计,更谈不上大智。

  “袁氏便宜从事,天下闻之,诧为奇举,居亡何而郊原暴骨者如莽。袁氏身膺不道之罚,则杀岛帅适所以自杀也。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又中建虏之诱,杀其所忌,能毋败乎!”

  另外,“宁锦大战”中袁崇焕自己都在奏折里承认,他在跟皇太极的谋略较量中,完全陷于被动。他欲联蒙古,后金就攻打蒙古;他希望朝鲜作为牵制,后金就迫使朝鲜议和;他想要耍点儿手段,争取一些时间把“三城”修好,后金就来搞破坏。每一招都非常狠毒,而且占尽先机,如今锦州若失守,那下一个被围困的就是宁远,宁远以后就是关门……虽然他这样说是为了让天启认识势态的严重性,但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暴露。

  从当时的战略层面来看,皇太极可谓占尽先机,这本身就说明袁崇焕在与其的较量中完全处于下风,他落得这样的结局何谈有“大智”?

  巡抚辽东袁崇焕奏:“奴子妄心骄气,何所不逞。我欲合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藉鲜为牵,彼即攻鲜而空我之据。我藉款愚之乘间,亟修凌锦中左以扼其咽,彼则分犯鲜之兵而挠我之筑。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后。若锦失,奴又必以困锦之兵困宁,与中右一路乘胜而下即及关门……”

  说到“大勇”,后金一包围锦州,袁崇焕马上就怯战,不敢援救锦州,在奏章中袁崇焕提出“责之赴战力所未能”,所以他“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远救”,他这样的说辞即是说他援救不了锦州。

  “甲申辽东巡抚袁崇焕题:奴围锦州甚严,关外精兵尽在前锋,今为贼拦断两处,夷以累胜之势,而我积弱之余,十年以来站立不定者今仅能办一守字。责之赴战力所未能,且宁远四城为山海藩篱,若宁远不固则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系,故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远救……”

  这样的说辞被后来称为“暮气难鼓”,就是没有勇气和胆略,试问,这样的人何谈“大勇”?

  5)关于“岳飞、于谦之说”

  岳飞、于谦都是以拒不议和著称的忠臣良将,岳飞甘愿赴死也决不支持议和,于谦更在皇帝都被俘虏的情况下依然整军力战,决不妥协求和。而在《满文老档》收录的袁崇焕书信中,他却自称与皇太极同心议和,天地可鉴,也就是所谓:“天之心即汗之心,亦即我之心也。汗若诚心,我岂可弄虚;汗若实心,我岂可作假。”

  “今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复汗陛下,遣来使观□复书二函还。今观赵登科复来之信,始如汗顺造福之善心。所谓人言足信,军机大事,外人何以得知者,唯汗扪心自问,乃以副天心耳!天之心即汗之心,亦即我之心也。汗若诚心,我岂可弄虚;汗若实心,我岂可作假。

  另外,在《崇祯长编》的记载中还显示,袁崇焕与后金之间的议和,不仅是私下议和,而且遭到了兵部尚书王洽、内阁首辅钱龙锡的反对:

  “主欵一事则崇焕频以书商之洽与龙锡,而洽与龙锡未尝许之也”

  可是袁崇焕却一意孤行,堪称“议和先锋”,他如此的作为岂能和岳飞、于谦比肩?

  6)关于“中国脊梁之说”

  在了解了与前“五说”相矛盾的内容以后,我等草根自然会有疑问。试想,如果袁崇焕的下列指控属实,那他如何能称得上是“中国脊梁”?

  一个在军事谋略上“阳主战”、“阴主款”,纵敌入境胁迫君主媾和之人;

  一个跟秦桧杀岳飞一样自毁长城之人;

  一个伙同阉党分子巴结奸佞魏忠贤之人;

  一个中了敌人诡计自取灭亡之人;

  一个自称和敌人同心同德而背主议和之人;


 回复 收藏 127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19:59:00


  神化袁崇焕过程中的两起“灵异”现象

  灵异现象之一:死人远征蒙古

  在满清遗老们吹捧袁崇焕的过程中,努尔哈赤逐渐被说成是被袁崇焕在宁远城下一炮轰死的,或者说是被轰成重伤,缠绵病榻而死。阎崇年《袁崇焕传》便援引朝鲜译官转述袁崇焕自己吹牛的话,力证努尔哈赤死于宁远之战,金庸《袁崇焕评传》也持此论。至于南乡子更是直接声称努尔哈赤就是被袁崇焕打死的,此种谬论也普遍见于影视作品和许多被满清洗脑的愤青小白文。

  努尔哈赤,在天启六年正月进行的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打死(或者是重伤),那么这样的一个死人,却在四个月以后的天启六年四月,远征蒙古喀尔喀部,创造了死人远征的神秘事件,不可不谓一大历史奇观。

  据《清史稿·太祖本纪》记载:天启六年四月间,努尔哈赤“征喀尔喀五部,为其背盟也,杀其贝勒囊奴克,进略西拉木伦,获其牲畜。”此乃说明老奴“死后”劳师远征蒙古之事。而《清太祖实录》也记载;天启六年五月,蒙古科尔沁部台吉来见,老奴出城十里迎接,并且说:“今尔我无恙,得相会足矣”。此乃是说老奴“死后”迎接蒙古王公,并且还神气活现地说“我现在没有生病”,真是白日见鬼了。

  一些袁崇焕的粉丝说:满清要极力掩盖努尔哈赤被袁公打死的事实,所以清方史料不可信。此论甚为奇怪,因为首先为袁崇焕翻案的就是乾隆,现在在学术界大肆吹捧袁崇焕的,也都是拥清学者,如阎崇年、李治亭等。袁崇焕没有功劳,满清学者们尚要编造出功劳来吹捧他,比如那子虚乌有的“九千破十万”的故事,怎么可能去“掩盖”袁崇焕的功劳呢?所以不知此话从何说起。

  何况,明朝方面的史料也有努尔哈赤被“打死”后活动的记载。比如明人所编写的《皇明通纪辑要》亦记载:天启六年五月,“奴酋掩袭炒花,杀其名王,掠其牛马”,即是讲老奴“死后”远征蒙古之事。天启六年八月,“奴酋东侵岛镇,将士袭杀之于大石门岭七道河,擒虏四十二,以捷闻”,即是讲老奴“死后”,侵略毛文龙的东江镇,被明军击败的事情。

  而明兵部尚书王在晋所著《三朝辽事实录》有天启六月四月间,“奴酋攻杀昂奴”、“奴酋将炒花台吉杀死”等记载,这也是努尔哈赤“死后”征战蒙古的明方记录。

  所以综上,明清双方的史料都记载了努尔哈赤“死后”北征蒙古,南侵东江的各种活动,这说明历史上死人也能带兵打仗,确实是非常诡异的灵异事件。

  灵异现象之二:死人居然会写字

  金庸曾经写过《碧血剑》和《袁崇焕评传》,大肆吹捧袁崇焕,其书页前印有“袁崇焕书法”,内有条幅一帧,文曰:“心术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壬申冬月袁崇焕。”字作草书,无袁崇焕印鉴及收藏者题跋及钤印之类。这幅“袁崇焕书法”,是据民国初年张伯桢所编《袁督师遗集》(《沧海丛书》第一辑)扉页《袁督师遗墨》影印复制的。此《遗墨》原件,原为东莞城东门袁督师祠所藏,清末民初,袁氏族人共推袁蔚民先生负责保管。民国元年,张伯桢回家乡把它拍摄,制版刊於《袁督师遗集》中。


  这幅所谓《袁督师遗墨》,是袁崇焕死后所写,有什么证据呢?从署年“壬申”就可知道。《明史·袁崇焕传》记袁崇焕被磔死,是在崇祯三年(西元1630)八月,在袁崇焕所处时代,“壬申”有二,一为隆庆六年(西元1572年),一为崇祯五年(西元1632年),前后相距六十年的跨度。而死时年仅四十三岁袁崇焕,自不可能在前一个隆庆六年的“壬申”年写什么条幅,那时候他还没生呢。所以只可能是崇祯五年,也就是袁崇焕被杀后的两年写的,可能是其灵魂所写,非常地诡异。


  那袁崇焕会不会把“壬申”二字写错呢?在盛行以干支纪年的当时,公私书牍,诗文写作,凡要落款的,除年号外,就用干支,干支观念,比今人强得多,是错不了的。如果是新年之初,干支刚换,一时误记,容或有之。既署“冬月”,“壬申”二字,起码用了十个月,岂容有误?所以必定是袁崇焕“死后”的作品。


  民国初年,保皇党人康有为、梁启超为了对抗革命党人宣传汉族主义,掀起了轰轰烈烈地袁崇焕造神运动,以证明将“民族英雄”活活吃掉的汉族该灭。而这幅《袁督师遗墨》也于此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未必不是巧合。而死人能作书法,亦是可以称道的灵异事件,值得后世史学家研究。


 回复 收藏 128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00:00


  经常看到吹嘘袁崇焕为民族英雄的文章,不论是网上还是网下。敬仰之余,查看了一下明史,还有所谓专家的阎某的文章,竟然发现了一个真正的大汉奸:袁崇焕。 




  下面不说废话,直接列一下自己的论据。 





  第一、袁督师实在是一个大笨蛋; 

  1、毛主席一个营上井冈山,无钱无枪无弹无名将,三年内打破四次围剿,炼成30万军,建国苏维埃; 

  2、戚继光在浙江半年,未足一省之地,未足一省之钱粮,练军三千,从此数十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论是和倭寇还是蒙寇,战损比基本上1:10以上,也就是自己损失一个,对手损失五双; 

  3、熊廷弼集数省之力,练军三年,对抗建州,未失寸土,且转守为攻; 

  4、袁督师集大明全国之钱粮,十年练兵之功,手下有明末清初名将无数(其中四人投金后领军,因战功封王),竟然未得寸土、未能进攻一次,且被满清入关直寇北京,如果这也配称之为军事家,恐为天下纸上谈兵者笑尔。 

  故其人在军事上实在是个大笨蛋!! 





  第二、袁督师实在是一个丧门星; 

  皮岛毛文龙,以200兵杀入辽东(当时为敌后),建立东江镇,收流民,战略上经营海路,东联朝鲜,南靠山东,可以说战略上十分正确,势力最大时,几乎收复了整个辽东。从定位上看,十足是一个敌后抗满根据地领导人,后虽然数败于后金,但屡败屡战。袁为督师之前,毛实为抗金第一名将,而袁刚刚上任,竟然杀了毛文龙以立威。以至于东江镇人心散乱,不二年,全归后金所有(注:清初三顺王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均为毛文龙之义子,毛死后投后金)。从历史对照来看,就好比胡宗南上任,杀了毛主席,导致丢了华北抗日根据,几大元帅被迫投了日伪。现在我们都知道敌后根据地是中流砥柱了,那么袁的行为就是推倒了中流砥柱,这种罪名,说丧门星都是轻的。 




  第三、袁督师实在是一个民族败类; 

  从各方面分析,袁崇焕的确是个民族败类,是个内奸。 

  1、未经朝廷允许,私自和后金议和;(知道当年胡风怎么死的吗?无他,没有中央指示,私自和汪伪政府联络,此死罪也!) 

  2、集合全国精兵钱粮于关宁,经略数年,有守无攻,搞得全国经济紧张,而且失去平定内乱之力。当然,如果袁能够挡住后金于关外,也能算是功劳,然而,袁督师尚在,后金兵竟然能打到北京城下,怎么回事?? 


  3、后金军打到北京城下,袁督师帅数千骑兵星夜来援,并与清兵野战终日,并挫败之,后求入京拱卫,不得允,然后崇祯叫袁独自入京,后囚之,不及一个月,将袁处决。以上为史书所载。乍一看去,袁大英雄也!崇祯,大混蛋也!!然而,仔细分析,疑点重重。 

  疑点一:后金刚刚到,袁某刚好到,怎么这么巧?袁某怎么知道后金来到北京城下? 

  疑点二:袁某为不请自到。朝廷并无命令叫袁某回援,袁某身为北地督师,也未曾请示私自离开守地,无请示率兵入京,真的无可置疑? 

  疑点三:袁某及其麾下关宁军从不敢和后金野战,任凭朝臣皇帝怎么动员,如今突然能野战了,且杀得后金军节节败退,莫非吃了伟哥了?? 

  疑点四:后金突袭而来,本无攻城器械,面对北京这种超级大城,且里面军队并不少,唯一破城的可能性就是有内应。在东北的坚城沈阳和抚顺,都是戒备森严,明军重兵把守,然而很快就丢失了。原因何在?内部汉军奸细投敌,偷开城门,后金军轻易入城而已。如今的北京城外,后金军败而不退,等什么呢?内奸会是谁?恰巧有这么支军队神奇出现,神奇地击败后金,并申请入城,你如果是崇祯,你怎么考虑? 

  疑点五:袁某杀了毛文龙在先,逼反三顺王在后,自己死了数年后,关宁铁骑全军投清。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个品格高尚的人物、一个民族英雄,他的手下居然全都是叛徒,真是出污泥而不染啊!万绿丛中一点红啊!不知道岳鄂王、文丞相、史阁部的部下是否也是如此表现!! 


  此人为满清内奸,民族败类无疑!! 




  第四、袁督师实在是一个祸害千年的王八蛋。 

  话说崇祯这个人,一继位,便打到魏忠贤的阉党,大明有中兴之像。奈何小冰川期的到来,连续十余年天灾,闹得饥民四起,加上满洲的外患,继位十余年,天天加班加点,食不下咽,睡觉也不香,女色也没时间碰,过得可是一个“苦”字。 

  结果呢?最后散伙时跟群臣说:“我不是亡国之君,你们都是亡国之臣啊!” 

  回到家拿着剑砍自己女儿,边砍边说:“谁叫你生在我家!” 

  然后和一个老太监跑到景山上,最后看了看如画江山,无言,上吊了。 


  李自成进京后,看了看空空的内库,崇祯的破衬衫(值钱的都被崇祯卖了支前去了),叹道:“君非甚暗!” 

  明亡之后,崇祯在汉人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悲剧英雄!!一个不屈而死的壮烈形象!!他激励着无数汉民,为了反清复明的伟业,前赴后继!! 

  直到乾隆年间,朱三太子(也就是崇祯三儿子)还不断涌现出来,领导抗清大业。清廷当然愤怒了。 


 回复 收藏 129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00:00


  这一日。乾隆和和绅纪晓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乾隆道:汉人仍然思念前明,这如何是好呢? 

  纪晓岚道:我们写明史时,已经给抹了不少黑了啊。 


  和绅道:是啊。只是这崇祯形象太好,崇祯这尊神像不倒,小民的思明之心不死啊。 

  乾隆道:朕发现崇祯和宋之赵构相比,赵构能力挽狂澜,抗我大金,重建大宋,按说是一个英明之主。可是和崇祯这个亡国之君相比,何以形象如此之龌龊呢??原因何在?? 

  众人琢磨多时,终于恍然。 

  和绅道:原来如此,盖岳飞死于赵构之手矣! 

  乾隆道:然。但若非赵构之子为岳飞平反且封王爵,岳飞冤死之事也不会影响赵构之形象。众人称善。 

  乾隆道:当年袁崇焕之死,我大清有愧于他啊。莫若给他个身后之名吧。 


  纪晓岚道:袁崇焕无寸功于明,如何能和岳飞相比呢? 

  和绅道:不若纪先生写一篇笔记,称太祖(努尔哈赤)死于袁的所谓宁远大捷,再流传出去如何? 

  众人抚掌大笑。 




  数日之后,乾隆召开记者招待会,高调为袁崇焕平反,称袁因反间计死于崇祯刀下。不久,努尔哈赤死于袁崇焕之手的小道消息开始蔓延全国。 




  数月之后,纪晓岚回报:崇祯形象已经败坏,人心不复向明了,朱三太子也不再现了。 

  和绅喜道:南人不复反矣! 


  乾隆大笑道:汉人终于死心塌地做奴才了!袁崇焕这厮居然成如此大功。。。 


  综上所述,袁崇焕=大汉奸。袁崇焕死有余辜!打倒袁崇焕!!


举报 回复 收藏 130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01:00


  汉奸袁崇焕的可耻下场

  史传:明朝法度严明,有“轻其轻罪、重其重罪”一说。明太祖朱元璋感觉重罪的刑罚不够重,比如“凌迟”一刑。古之法度,凌迟有六六三十六刀及360刀两种,多以简单取36刀结果性命,即六六三十六个洞之说。。而要刮360刀,则需要用渔网网住人,取刀一片片的将从渔网鼓出来的人肉割去,直至360刀人断气为止。而朱元璋仍感觉不够,觉得至少要刮3600刀才够解恨,但当时的刽子手,没有一个能做到,因为刮不到那个数,人就已经死了。后来擂场比武,终于有一个最优秀的刽子手,整整刮了3543刀后,离3600刀还差57刀的时候,这个骂声不止的犯人终于断气了,创造了当时的大明律最高纪录,于是《大明律》后来有了新规定:凌迟最重之刑,要刮3543刀,而这个纪录,后来再无人能打破。

  崇焕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的割下其肉,沿途百姓极痛恨辽东靼子,而更恨汉奸行径,于是有钱的捧钱场,富户们大把扔钱向刽子手行贿,竞价争买崇焕之肉“生”食之,没钱的捧人场,穷人们争相从刽子手手中抢来崇焕之肉生食之,一块肉往往又被争抢撕扯成数块,整个场面直比一场“人肉大拍卖”。至法场时,崇焕已气绝,骨肉无存,只余一首(头颅),崇祯皇帝命将其首传视九边(长城上的九个边防关口),以此震慑边将,以禁效尤。 

  袁崇焕被整整刮了3543刀,大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之下,大约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为能事。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51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05:00



  谦招损,满受益

  xianzhen

  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谦虚了两千多年了,受了个屁益!

  儒教《易经》中讲,“满招损,谦受益”,这完全是瞎扯。

  还有儒教篡改的《道德经》中说什么柔克刚,水攻坚最厉害,柔克个屁的刚,厉害个屁!

  连《黄帝四经》中黄帝都还说了,柔不一定克刚,刚不一定克柔,都是要看具体情况的,儒教总是欺骗人把不到50%概率能发生的东西当成100%的必然真理。

  儒教的这些东西,都让人一上来先低人一等,从来就没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

  是谦虚还是自满,跟损益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就跟烧水和看电视一样,是完全并行的。


 回复 收藏 132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1:00


  杨振宁揭露中国人受迫害还认命好面子不语的劣根

  《杨振宁文录》

  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和中国的传统----在美国纽约市香港学生联谊会上的演讲

  中国人是世界上被迫害最严重的民族,为何却反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在被迫害?


  中国传统的制度对个人的约束使得中国人缺少大胆进取的精神,缺少反抗的动力。
  ----杨振宁

  中国人受了传统的影响,有一个观念就是“算了,何必要找事呢?”这是一个万分错误的观念。我们看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600万人被杀死掉。今天几乎没有一年没有几十本新书,来研究他们所受到的残酷的命运。我必须要说,这许多书很多都是犹太人写的,但并不见得犹太人所写的历史对犹太人讲得都是全好。譬如那时候犹太人有许多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出卖了很多的朋友。一个犹太人描述犹太人的悲惨的命运,如受压迫下的可耻的行动,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一个在美国生长的日本人攻击美国对日本人的待遇也要有勇气。中国人似乎缺少这些勇气。
  ----杨振宁


  我们都知道美国社会上的每一个阶层,都有喝酒太多的问题。通常中国城里没有酗酒的问题。至少中国城里酗酒的问题比西洋社会里的要少得很多。可是相反地,中国人,一般的中国人,不管是在或不在中国城里,都对赌博比较发生兴趣。我以为喜欢赌博而不喜欢酗酒,也是另外一个刚才所讲的特点的表现。因为赌博有固定的一组规则,你照着这一组规则,也许会赢很多的钱。赌博的人在一定规则内,希望求到某些满足。相反地酗酒的人是求个人在约束以外的解放。赌博是求制度里面的个人满足,酗酒是求制度以外的个人解放。
  ----杨振宁


  我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人,对于社会科学问题没有什么研究,也没有什么心得。所以我今天和大家谈话,并不是以专家姿态。对于中国城跟中国在美国的侨胞的许多问题,我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了解。只是最近这几年常常在英文报纸上看到偶然的消息,讲到中国城许多问题。譬如说最近有好几万中国同胞移民到美国来。报纸上有时提到住房子有问题,而房租也非常之贵。另外还有是移民刚到这地方来,常常有很多找工作的困难。其中的内幕是什么我不知道,而我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得到更正确的消息。另外我想现在在美国的中国人人数相当多,不与中国城有密切关系的中国人也有几十万人。这许多跟中国城没有密切关系的人,似乎跟中国城之间完全脱节了。我常常想到,有时候我也跟我的朋友们谈起,这是一个缺点。因为我想在学界,在职业界做事的人,也许在某一方面可以尽一些力量,帮助一些新移民到美国来的侨胞。我所以有这个感想,也因为我看到了一些别的民族的人到美国来曾经有过同样的困难和他们处理这些困难的办法。我曾经去过一次在纽约的很大的宴会,是魏茨曼研究所之友(Friendsof the Weir Instittute)组织的。魏茨曼研究所是在以色列的一个很杰出的科研组织。这个组织需要募捐很多的钱。所以他们每年12月中在纽约有一个很大的宴会。我在那里见到几千犹太人对犹太社会组织的热忱,颇有感触。给我特深印象的是魏茨曼研究所前任主任告诉我,有一回在英国,他跟一位很大的百货公司的老板(犹太人)谈话。那位老板告诉他说,“在1959年的时候,以色列有一些产品要在世界市场上去卖,我们的百货公司为了帮助以色列工业的发展,虽然知道这些产品在那时候不能真正在世界市场上竞争,但愿意冒险推销这些产品。”那位主任听了这些话以后,当然有很多的感想;我听了以后有更多的感想。


 回复 收藏 133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1:00


  两个月前有一天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是袁葆生先生打来的。我从前从没有听到过袁先生,从来也没有见过他。他跟我说在纽约现在有香港学生联谊会的组织,这个联谊会很希望在美国的中国学术界的人士能对中国城的问题发生更多的兴趣,他问我能不能来跟大家谈谈。我说我愿意来。不过事实上,我已经跟大家讲了,我并不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专家,而我对于中国城里的许多问题,只有一些皮毛的了解,并不真知道实际的问题。所以今天跟大家见面,也许应该当做是一个机会,使我对于中国城里的许多问题,跟一般侨胞的问题,可以有进一步的认识。至于我自己所讲的只是一些零星的感想,希望大家能够原谅我没有充分的材料。
  我因为自己工作的关系,在最近这些年曾经跑到世界各个地方。前几年我到东南亚旅行,先到澳大利亚。在那里我才知道在19世纪的时候,澳大利亚有一个新金山。那时候有很多中国人到那地方去淘金,像当初到旧金山来淘金一样。金子淘完了和金脉断掉了之后,许多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人就留在那地方,也像当初在旧金山附近淘金的许多中国人留下一样。澳洲的白种人对于中国人有很多的成见(跟在美国是一样的)。举个例子讲,中国人不淘金子之后,许多人去做木匠的工作,做了很多的桌子、椅子、家具。结果澳大利亚的政府通过了一条法律,说凡是中国人的工厂制出来的木具,必须在它们上面打一个印子说是中国人制造的。目的当然是使得一些白种人看了印子之后不去买这些家具。这个法律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完了之后才取消掉的。我猜想大概是因为澳洲对中国人的歧视非常厉害,比美国对中国人的还要厉害,所以今天在澳洲中国人的百分比非常之少。
  从澳大利亚我到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去住了二三天。那时候是印度尼西亚发生流血事变以后不久。我在那地方碰见一位新闻记者。我问他那里是不是有个中国城。他告诉我:“是有一个,不过你如果要去中国城吃饭的话,最好是坐一部的士去,而让那的士在门口等着你。因那地方的治安不大好。”等到我坐车到了雅加达中国城看了一下以后,才了解到他所讲的是怎么一回事情。雅加达的中国城非常大,里头有很多的铺子,看起来有点像纽约的中国城,不过面积比较大。本来是很繁华的地方,每天晚上街上人很多,而买东西的人也很多。可是自从流血事件发生之后,所有的铺子晚上六七点钟都在门口放下了铁门。假如有几个铺子还开着的话,他们都只是开一个小门。我在其中一个饭店吃了一顿晚饭,很高兴发现那店主人会讲普通话。跟他的谈话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心里似有很大的恐惧。在半开的铁门间,在半明半暗的街灯下,我感觉到了笼罩在几百万在印度尼西亚居住的中国人头上的恐惧!在希特勒时代,在德国的犹太人要带一个黄色的星。今日的中国种族的人在印度尼西亚也必须在家门口放一个标志。离开雅加达,我又去了邻近马来西亚的新加坡。那次旅行所给我的印象,就是整个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把中国人排挤出去。
  中国人受排挤的事并不起源于今日。几年以前,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中国人过去在旧金山所受到的歧视。作者最后说,“事实上你听到、读到愈多关于中国人在加州的经验,你就会愈有倾向做出以下的总结:在美国各民族中,除了印第安人以外,没有别的少数民族会受到中国人所遭遇到的无理性的迫害,也没有另一个少数民族今天能像中国人一样少有这些迫害所产生的心理损伤。”,(“In fact the~you hear and read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the~you tend to conclude that no mino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American Indians excepted,has endured such wanton persecution .Nor,very likely,has any group come out of it with so little psychic damage.”Holiday杂志(Philadelphia)1961年4月号:Vincent McHugh : San Francisco:Little China,第100页。)
  他这两句的前一句我想没有人会不同意,但我们同意他最后一句话吗?在美国的中国人果然没有“心理损伤”吗?中国人,今天的中国人,对历史所给我们的教训有正确的认识吗?对自己的经历有健全的心理反应吗?我以为这些都颇有商讨余地。
  我觉得中国传统的社会制度,礼教观念,人生观,都对我们有极大的束缚的力量。让我先从最简单的也是对我最切身的方面来讲。在石溪纽约州立大学有很多中国同学。许多是台湾来的,许多是香港来的。还有从新加坡来的。很多人念得成绩很好。当然也有念得成绩不太好的,不过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中国学生比一般非中国学生来得守规矩。中国学生比一般非中国学生对于念书来得比较认真。教授说这许多题目是有意义的,多半的中国同学就下力量要把这些题目做出来。许多学问是集腋成裘的。一块块砖砌起来可以砌一个大房子。中国的传统方法要大家都守规矩,按部就班地使得很多的学生能够达到造一个大房子的地步。假如他们当初没受到这种训练,没受到这种传统影响的话,那么他们就不容易达到这样能建造一座高楼的地步。不过这种传统的方法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就是中国学生一般比较胆小。我所谓胆小的意思是指不敢走向新的方向。假如有专家说事情是这样子的,那么通常一个中国学生就不太敢说:“我不相信你们所讲的这些,我要自己提出一个新的建议。”这种守规矩的态度只不过是个很小很小的例子。总体讲起来中国的“约束人的制度”是中国传统的一大特点。


 回复 收藏 134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1:00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家族观念是非常重的。这个家族观念事实上也就是要约束一个人到一个固定的系统里去,这个系统是家族系统。进这个系统里去有很多好处,因为它给个人以安全感。事业上不成功的话,还有碗饭吃。如果一个人要自己走出去,去闯天下的话,当然有不安全的地方。传统的中国把每一个人都放在这家族的制度里,这正是约束个人的一个表现。
  我再讲另外一例子。我们都知道美国社会上的每一个阶层,都有喝酒太多的问题。通常中国城里没有酗酒的问题。至少中国城里酗酒的问题比西洋社会里的要少得很多。可是相反地,中国人,一般的中国人,不管是在或不在中国城里,都对赌博比较发生兴趣。我以为喜欢赌博而不喜欢酗酒,也是另外一个刚才所讲的特点的表现。因为赌博有固定的一组规则,你照着这一组规则,也许会赢很多的钱。赌博的人在一定规则内,希望求到某些满足。相反地酗酒的人是求个人在约束以外的解放。赌博是求制度里面的个人满足,酗酒是求制度以外的个人解放。
  我再举一个例子,中国画在艺术的传统上有其辉煌的历史。中国画的意境和西洋画的截然不同,其中一个大分别就是在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面。中国画极少以人为主。意境要求人融化在自然之间。比较起来西洋画几乎是在歌颂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
  讲到宗教,西洋宗教要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化成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虽然上帝是主,在人与上帝的关系之中,个人却是惟二的主角中的一个。相反地,中国的传统的礼教把个人只当做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渺小的一黍。西洋宗教观念中Sin的观念,是上帝与个人间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传统制度中类似的只有耻与罪,都是以固定的社会系统为中心的观念。罪与Crime的意义相近,与Sin的意义不同。
  中国传统的制度对个人的约束使得中国人缺少大胆进取的精神,缺少反抗的动力。举个例子讲,最近这几个月,有一本新书出来,得到很多书评,一般都讲得很好。这是一个日本人Bill-Hosokawa写的,书名Nisei一就是“二世”。因为日本人自己称在美国生长的第二代为二世。他的书是贡献给ISSel的。ISSel就是一世。这书讲在美国的日本人的历史,特别是对于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被关在集中营的事情有很详细的研究和描述。这书起源于Japanese American Citizens League于1962年所组成的Japanese American Research Project,专门研究日本人当初移民到美国来的历史。编成以后,很快就得到一些机关如Carnegie Corp .在经济上的援助。这本书只是许多研究工作的成果之一。是不是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没有日本人的重要呢?是不是中国人在美国的经历没有日本人的那样值得记载呢?如果回答是“不然”,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没有类似的详尽的历史记载呢?为什么我们只能常常在报纸杂志上看到阿Q式的自欺欺人的争面子的报导呢?
  中国人受了传统的影响,有一个观念就是“算了,何必要找事呢?”这是一个万分错误的观念。我们看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600万人被杀死掉。今天几乎没有一年没有几十本新书,来研究他们所受到的残酷的命运。我必须要说,这许多书很多都是犹太人写的,但并不见得犹太人所写的历史对犹太人讲得都是全好。譬如那时候犹太人有许多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出卖了很多的朋友。一个犹太人描述犹太人的悲惨的命运,如受压迫下的可耻的行动,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一个在美国生长的日本人攻击美国对日本人的待遇也要有勇气。中国人似乎缺少这些勇气。是不是这就是前面我所提到的文章中的所谓没有“心理损伤”呢?(杨振宁)


 回复 收藏 136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3:00


  犹太与日本对汉民族的恩情

  (1)
  崖山之后,浮尸十万出碧海,令人慨叹宋时忠贞之士之多,他们宁愿选择伴随着这个灿烂的文明一起离去,而不愿在蒙古人脚下忍辱偷生。还有史料说,在听闻宋灭后,浙江有十万士子纷纷跳海自杀,福建有四万……

  煌煌华夏,全境沦亡,中国第一次完整的落入了异族的统治,历史开始了一次大逆转,凶残与野蛮彻底破败了文明,黑幕沉沉地拉开了。清明上河图中清晰可见的锦绣壮丽、“东京梦华录”中读出的富裕繁荣被屠刀之下的千万里绝无人烟所代替,“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只能关河梦断,大臣与皇帝“坐而论道”师友般的传统被奴才对主子的三叩九拜所取代,仁义礼智信的人民被压榨成了苟且偷生麻木不仁的奴隶……

  宋亡后,日本全国戴孝向西哭拜,举国茹素哀悼华夏文明的沦陷,并以传承守护华夏文明为己任,接纳南宋逃到日本去的士人。忽必烈因日本此举,且日本皇室不去朝贡,造大船7000艘往攻,结果船队被暴风雨所摧毁,日本人从此将此风称为“神风”,华夏文明得以在日本得以保存。二战中“神风敢死队” 即出自这个典故。明亡后,朝鲜和日本认为中国已亡,日本蔑称蒙元为“支那”。明治维新后,传承着华夏文明的日本还发动甲午战争等对满清战争,辛亥革命孙中山同盟会,光复会,都是在日本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宋亡后,南宋皇室宫廷乐师当时也有东渡日本,当代日本音乐家神思者(S.E.N.S)是其后代之一。

  说句良心话,日本,对我们是有很大的恩情的。

  (2)
  明亡后,又是如此,日本大量接待明朝移民,和朝鲜一直策划反清复明,郑成功的母亲本来就是日本人,至于明朝时期的倭寇,与其说是日本人,不如说是中国兵,因为他们的总头目是中国海盗汪直,倭寇都是汪直的雇佣军,当时日本很多地方都服从汪直的命令,说白了是一场中国人之间的内乱。

  (3)
  甲午海战,是日清战争。

  1894年,日清甲午战争,记住,是“日清甲午战争”,不是“中日甲午战争”,满清非中国。甲午海战满清的失败,是满清的耻辱,不是中国的耻辱。

  当时日本与满清签条约时,满清用中国称呼自己,被日本方面严词拒绝,因为在日本看来,满清是中国的侵略者,不是中国人,不能代表中国。

  (4)
  日军进攻东北重镇九连城,驻守此处的清军闻风而逃,九连城当地居民箪食壶浆迎迎接日本军队,纷纷拿鸡和猪献给日军,有人请求为日本军队效力。日本《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说,“满清氏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当时豪杰武力不敌,吞恨抱愤以至今日,盖所谓人众胜天者矣。今也天定胜人之时且至焉。”号召中国人“绝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革命军,以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

  1895年3月,日清战事进入尾声,马关谈判刚刚开始,日本陆海军乘胜攻击台湾。根据宗方小太郎的随军日记记录,渔翁岛当地百姓派代表“前来哀求保护,因言语不通,故书‘仁义之师’与之”。次日,百姓代表再次前来,“哀求宽大施恩,垂怜拯救穷民流离之苦,称我为大明国大元帅云。”这样的记载,对今日的华人而言依然是相当震撼的:即使在荒远如此的小岛上,中国子民也知道日本来了“反清复明”的光复大军。


 回复 收藏 137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4:00


  《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书:
  --------------------------
  先哲有言曰:‘有德受命,有功受赏。’又曰:‘唯命不于常,善者则得之,不善者则先哲有言曰失之。’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当时豪杰武力不敌,吞恨抱愤以至今日,盖所谓人众胜天者矣。今也天定胜人之时且至焉。

  熟察满清氏之近状,入主暗弱,乘帘弄权,官吏鬻职,军国渎货,治道衰颓,纲纪不振,其接外国也,不本公道而循私论,不凭信义而事诡骗,为内外远迩所疾恶。曩者,朝鲜数无礼于我,我往惩之,清氏拒以朝鲜为我之属邦,不容他邦干预。我国特以重邻好而敬大国,是以不敢强争焉,而质清氏,以其应代朝鲜纳我之要求,则又左右其辞曰,朝鲜自一国,内治外交,吾不敢关闻。彼之推辞如此也。而彼又阴唆嗾朝鲜君臣,索所以苦我日本者施之。昨东学党之事,满清氏实阴煽之而阳名镇抚,破天津之约,派兵朝鲜,以遂其阴谋也。善邻之道果安在耶?是白痴我也,是牛马我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我国之所以舍樽俎而执旗鼓,与贵国相周旋也。

  抑贵国自古称礼仪国,圣主明王世之继出,一尊信义,重礼让。今蔑视他邦,而徒自尊大,其悖德背义莫甚矣。是以上天厌其德,下民倦其治,将卒离心,不肯致心,故出外之师,败于牙山,歼于丰岛,溃于平壤,溺于海洋。每战败衄,取笑万国。是盖满清氏之命运已尽,而天下与弃之因也。我日本应天从人,大兵长驱。以问罪于北京朝廷,将迫清主面缚乞降,尽纳我要求,誓永不抗我而后休矣。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所愿爱新觉罗氏,不及耸从士卒也。若谓不然,就贵国兵士来降者证之。

  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切望尔等谅我徒之诚,绝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我日军,以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我徒望之久矣。幸得卿等之一唱,我徒应乞于宫〈而〉聚义。故船载粮食、兵器,约期赴肋。时不可失,机不复来。古人不言耶:天与不取,反[而]受其咎。卿等速起。勿为明祖所笑!
  ---------------------------

  后来不久,孙中山同盟会在日本的帮助下发动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民国。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我们很多人都当带路党,帮助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解放汉人,八国联军是汉人的解放军啊。

  (5)

  同盟会里的,全都是基督徒,这是犹太教上帝信仰的支系。

  之前的太平天国,完全是在源于西方上帝信仰下的“拜上帝教”组织起来的。

  为了配合太平天国运动,犹太人发动了“鸦片战争”,之前就大量的用鸦片毒昏那些满清贵族,(汉人都很穷,哪里有那钱买鸦片呀,都是满人旗人去买),林则徐这个大汉奸儒教徒,其实是为满清效力,大规模屠杀汉人的刽子手。

  犹太人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牵制了满清的几乎全部主力,用先进的武器,大量消灭满清军队,牵制了满清超大量主力。为太平天国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奠定了绝对的基础。


  孙中山等等都是基督徒。
  当时,革命活动几乎都是基督徒做的,还有,上帝在那之前就派了基督徒,建立洋租界,保护我们的反清活动。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这些信上帝的宗教的教友,帮助我们推翻满清统治。
  否则,不知道我们还要在满清的泥潭里深陷挣扎多久……


 回复 收藏 138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4:00


  汉人惯于忘恩负义,非常贴切的诠释了“农夫和蛇”中那条蛇的角色,

  这就是岳飞后代岳钟琪发现的“凡是为汉人而战的英雄,都会被汉人杀”的原因所在。看南宋从岳飞开始,多少为汉人而战的英雄都被汉人杀死。

  任何人如果同情汉民族的“遭遇”,都是必然的先提防来自汉族本身的阴谋,这种阴谋的威胁,远远高于异族的威胁。

  日本帮助中国进攻满清,结果汉人竟然认为“甲午海战”是国耻,满人屠杀中国多少亿人,汉人都不觉得耻辱,日本甲午海战没杀平民,汉人就觉得是奇耻大辱,还要为满清国献身。

  犹太共济会组织鸦片战争进攻满清,配合太平天国牵制英军主力,结果“鸦片战争”满清的失败竟然也成了汉人的国耻了,呵呵。

  犹太共济会派孙中山组织辛亥革命,长期帮助天地会、洪门等反清组织。

  鸦片战争进攻满清,是共济会发动的,
  日清甲午战争,是共济会发动的,
  辛亥革命进攻满清,还是共济会发动的,孙中山本身自己就是共济会成员,

  犹太人的共济会对汉人反清大起义持续几百年提供重大援助,天地会、洪门,都跟共济会千丝万缕的关系。

  说鸦片毒害中国人,那跟满清屠杀中国人十几亿是根本不能比的。而且鸦片生意的主要目的是削弱满清战斗力。

  有人说犹太人帮助汉人是为了他的私利,好,即使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来帮助你的犹太共济会、日本,和为了自己的私利来屠杀你的满清,哪个好?你为什么恰恰选择了后者呢?而且,作为中国人,你又什么时候不为自己的私利去帮助过别人呢?你又能指望谁无私的去帮助你呢?帮助了你,你还说那不是无私的,条件还真是够高的啊。可是为什么对屠杀你的就奴颜卑膝起来了呢?

  (7)
  就包括现在的兴汉运动,所遇到的最大阻力,反而又是来自汉人自己,连穿个汉服上街,都要担心会不会被汉人扒光衣服(四川已经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啊)。
  反针对汉族的计划生育,所遇到的最大阻力,也是来自汉人自己。
  为汉族打仗杀胡人的冉闵,屠胡令,被汉族骂为残暴,可是对于异族的屠杀者,汉族却供奉为顺天承运神明圣人。汉族骂冉闵残暴骂了快两千年了。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剥夺以后,为什么日本和犹太都放弃了汉人?这不能怪日本和犹太,而是怪汉人自己,对拼着性命帮助自己的不知道一点感恩,反而成了国耻仇敌。

  汉人中有大量的蛇人,它们的这些作为,都充分的展示出其蛇的基因,它们的思想,完全是蛇类的思想。

  (8)中国近代史,是汉族走向文明、自由与解放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是满族的耻辱历史,不是汉族的耻辱历史,1644-1840才是汉族的耻辱历史,是满族奴役屠杀汉族的历史及。

  满清签订的每一个卖国条约,都是汉族的光荣,因为那是汉族友军的胜利!

  (9)觉醒吧,其实,兴汉运动很好做,因为,犹太人一直在等待着汉人觉醒,整个文明世界都在等待着。有犹太人和整个文明世界的支持,兴汉运动有什么难成的呢?

  过去,儒教把兴汉运动捆绑在儒教上,兴汉的目的是为了兴儒。我们解开这个邪恶野蛮儒教的捆绑,融入文明世界,兴汉运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过去的兴汉运动被弄成了兴儒运动,弄得整个世界都是汉人的敌人,犹太,日本,美国,欧洲,西系,蒙古,满族……儒教的野蛮本质弄得汉人没有一个朋友。

  仙真论坛引导的新兴汉运动,彻底摒弃儒教两千年传统文化,恢复上古中国仙族文明。

  我们的敌人,就仅仅是满族,

  犹太、日本、美国、欧洲、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全世界到处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最优秀最卓越的合纵连横术。

  我们回归上帝的怀抱,彻底孤立满族,

  犹太人,是我们的坚定盟友,五千年前是一家。

  我们失去的,只是野蛮邪恶的儒教,我们得到的,却是整个文明世界的支持。

  摒弃野蛮邪恶的儒教,回归上帝的文明世界。


 回复 收藏 139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5:00


  中华文明领先五千年只不过是儒教的意淫
  xianzhen

  五千年里,一次次的被异族亡国,一次次的被大规模屠杀,我真不知道,从何来的中华文明领先五千年?

  当然,每次亡国后,儒教都不承认是亡国,只说是换了个主子,中国就像那个妓女,谁奸了她都不说是被奸了,说是换了个丈夫,还意淫说自己的同化能力最强,意淫自己心胸最开阔最有包容力来者不拒,哈哈。

  最强大的唐朝时期,倾国之力,都不是一个小小胡人安禄山的对手,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知道灭亡,连最强盛的开元盛世都只不过如此而已!

  唐朝跟当时的阿拉伯世界作战,一败涂地。

  论起科技,中国根本就没有科学,一个独尊儒术的国家,有什么科学思想?只有一点点技术而已。先秦的科学思想完全被禁锢了。

  中华文明,从汉到清,仅在明朝时期曾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任何时候都没有过。

  只有正视这个真相,才能避免下次再被大屠杀。

  唐宋时期,都仅仅是一些局部的技术领先而已,而这种领先,其他民族也各自都有。

  儒教让中国人意淫领先世界五千年,意淫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圈养中国人,作为蜥蜴人的食物。

  连中国这个名字都是来源于蜥蜴人。


举报 回复 收藏 140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6:00


  汉网不愧是汉奸网,崇拜满族历史教授葛剑雄
  xianzhen
  汉人在明末清初被屠杀三亿以上,这个数量的考证,请见仙真论坛 xianzhen.freebbs.tw 上的详细分析,史料铁证如山。

  汉网这么多年,楞是采用满族历史博士后导师葛剑雄的数据,刻意压低明末人口总数一半还多,又刻意抬高清初人口,为满清掩盖屠杀的惨烈程度,我们不知道汉网管理员在这个问题上是什么意思,你们懒得自己考证,也不能用满族人的数据啊。

  满族教授葛剑雄是反汉急先锋,禁止国家公开祭祀黄帝,说如果公祭汉族的黄帝就也得公祭满族的肃慎,他还冒充汉族发文章,被我抓个正着,弄得他灰头土脸的回去了。

  在汉网的文章里,常常引用这个:“人口学权威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强调:“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应有1.97亿人。万历二十八年以后,总人口还可能有缓慢的增长,所以明代的人口峰值已接近二亿了。”而有些乐观的西方学者,则估计在1600年左右,明代人口为2.3亿人,甚至还有峰值2.9亿的估计,但明显偏高了。综合来说,认定明末人口在2亿左右,已经成了人口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汉网的人怎么那么弱智?一个满族人说明末人口仅仅是在2亿左右,你就信?还那么大规模的宣传?你不觉得满族人刻意压低明末人口,用以掩盖罪行吗?

  按照《清实录》,说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六万万有奇”,六亿啊,那时一个省就是六亿!那一个国家是不是六十亿人口了?我倒也不相信这种说法。

  总之,满族人需要污蔑汉人残暴时,就肆意提高人口数量,在需要掩盖满清残暴时,就肆意压低人口数量,说明末人口在2亿左右,这是满族历史教授刻意压低的结果。

  #

  我的好朋友杜车别,在他的博客里有详细的考证,明末人口,应当在4亿以上!我希望汉网的管理员去看看,不要那么无知。

  那么经过满清大屠杀之后还剩下多少呢?

  清:
  顺治8年,全国人口普查仅剩1063万!尚不及现在北京的一半,不及台湾的一半,不及四川、湖北、山东的十分之一。这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满族人和蒙古族人。汉族仅仅剩下几百万而已。
  顺治10年,1391万6598人。
  这些都是清实录中明确记载的,
  所谓的康熙盛世,六十年,人口一直是一两千万而已,清实录铁板钉钉的记着这些数字。整个康熙盛世期间,全中国仅仅有一两千万人,呵呵,就是这样的“盛世”。

  公元1652年,清世祖顺治9年,全国总人口1448.3858万。清实录世祖卷61
  公元1713年,清圣祖康熙52年,全国总人口2358.7224万。清实录圣祖卷257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52


 回复 收藏 141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7:00


  我给你们摘录一些原文

  顺治八年, 人丁户口一千六十三万三千三百二十六
  顺治九年, 人丁户口一千四百四十八万三千八百五十八
  顺治十年, 人丁户口一千三百九十一万六千五百九十八
  顺治十一年,人丁户口一千四百五万七千二百有五
  顺治十二年,人丁户口一千四百三万三千九百有奇
  顺治十三年,人丁户口一千五百四十一万二千七百七十六
  顺治十四年,人丁户口一千八百六十一万一千九百九十六
  顺治十五年,人丁户口一千八百六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顺治十六年,人丁户口一千九百万八千九百一十三
  顺治十七年,人丁户口一千九百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

  真实的人数可能比这还要少,这也许还是满清刻意掩盖大屠杀之后的数字,我倒倾向于认为满清的《清实录》在这里倒是没有造假,说得还算老实,而且当时实行严格的逃人法,没多少人口可以隐瞒。

  汉人,被从4亿以上,杀到了还不足1千万!这是真实的历史

  于是,汉网又来了,他们继续重复葛剑雄的理论,说这不是总人口数,而是户数,放你妈的屁!这里明确说的是“人丁户口”数!
  清代,“凡民,男日丁,女日口”①,男丁女口,人丁户口就是总人口数,而不是户数。

  好不容易一个人口普查,哪是只想知道个户数?

  以前我跟葛剑雄对仗干过,葛剑雄狡辩到这里呢,他又来了,说他也不知道这“人丁户口”数到底是什么,

  啊呀葛剑雄呀,你不是说满清文档留存最完善,你怎么可能不知道“人丁户口”数是什么意思呢?满清近三百年一直到不久前的满洲国,这些知识都是一脉相传的,怎么你现在就不承认了呢?

  杜车别也指出,这些满族“人口专家”们一开始说是户数,竟然后来宣称不存在户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关系,不存在“户数”和“总人口数”比例的常数,这想骗三年级小孩都骗不了啊。

  #

  不仅在明末清初人口数字上汉网采用葛剑雄武断得出的数字。

  在汉武帝前后的人口数字上汉网仍然采用葛剑雄的数字!不采用汉族史官班固、皇甫谧、杜佑的说法。

  在汉网看来,两千年前直接经历了历史的汉朝史官,可信度不如两千年后的满族葛剑雄。

  我感觉诡异!他妈的,这到底是汉网还是满网?为什么不采用汉朝史官的说法,而采用现代满族教授的说法?

  我来告诉大家真相!

  揭秘汉武帝对汉人的血腥大屠杀!“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汉武帝初期,经过文景之治两代生养安息,汉族人口达到五千万左右,而到武帝后期,人口仅剩下两千多万,汉人人口净减两千多万!怎么回事?打匈奴打的吗?杀了二十万匈奴,以两千多万汉人死亡为代价,汉武帝有这么笨吗?

  武帝后期的人口数量,班固不止一次指出是户口减半,如《汉书·昭帝纪》道“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又《汉书·五行志》亦云:武帝 “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皇甫谧《帝王世纪》和杜佑《通典》也都有同样的记载。可见武帝后期人口超大量耗减的确是事实。

  有人说,是因为匈奴用生物战术,发动瘟疫,瘟疫杀人,可是,遍查《史记》《汉书》等史料,根本没有汉武帝时期发生大瘟疫记载,汉武帝时期,根本没有有规模的瘟疫。仅仅跟匈奴局部战争中部分士兵遭到生物战得了瘟疫,这仅仅是很小的数量。汉武帝打匈奴,还是大获全胜的,那时汉人的战力非常强劲。

  不是战争死亡,也不是瘟疫死亡,那么到底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汉武帝自己杀的?是的!然后儒教又“为尊者讳,为圣者隐”隐藏了事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要杀人的,而且要大规模杀人!只不过这样的杀人,是不会被儒教徒记载在史书上承认的,所以也最可怕。

  史记中还记载着,“百家言黄帝,其言不雅驯,今仅择其雅驯者录之”,呵呵,原来诸子百家都骂黄帝,黄帝犯的是众怒啊!可是,这些记载,目前除了《庄子》的引述以外,我们都看不到了,《老子》也被篡改的面目全非。儒教对诸子百家“绝其道”,是绝的非常彻底的。

  秦始皇根本没有焚书,百家书那时都健在,司马迁还看到过。在汉武帝、汉朝持续几百年的焚书之后,先秦诸子百家书全部都没了,留下的,都已经经过了系统的篡改。

  那么这个过程中,诸子百家肯定进行了悲壮的抗争,肯定无一例外的遭到汉武帝的大屠杀,这是汉文明对传统华夏文明的征服。

  汉武帝时期的人口锐减,就是这个原因。可能单单道家,几百万道家弟子都被杀……“绝百家之道”,你知道那是何等的残酷,先秦时代传统的华夏文明被彻底摧毁了……

  原本的《老子》道德经也被完全篡改……

  这之后,本来为华夏人人痛骂的黄帝,变成了华夏祖先,人首蛇身的蜥蜴人先祖伏羲女娲成了中国的先祖。


 回复 收藏 142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7:00


  xianzhen.freebbs.tw/viewthread.php?tid=254&extra=page%3D1
  汉朝皇帝都建金字塔陵墓,连起来一条线,这条直线指向埃及胡夫金字塔。

  儒教的上位,就是这样的血腥,儒教是用血腥屠杀中国人的方式来上位的。又隐藏了真实的历史

  我讲的这些历史真相,都是确凿的历史事实,你暂时接受不了不要紧,你看看我仙真论坛上的《天仙觉世录》第七部,就知道了,里面有详细的无懈可击的史料考证。

  关于汉武帝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问题,汉网采用的是葛剑雄《人口与中国疆域的变迁》:“西汉初的人口估计在1500万~1800万之间,在武帝初的元光元年(公元前134 年)增加到约3600万。武帝中期开始,人口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负增长,到末年(公元前87年)下降至3200万。”,

  葛剑雄在这里一口气否认了汉族史官班固、皇甫谧、杜佑的全部记载,说是从3600减少到3200,胡说什么“人口减半根本不可能”。

  呵呵,从你的理论上是没有,可是,你的理论符合实际吗?

  汉族史官从来都是记述的那段时间人口减半,你个现代满族历史教授有什么资格否认呢?

  儒教禁止史料记载的大屠杀,并不是不存在!

  诡异的是:汉网在这里,又一次完全赞同满族教授的说法,扬弃了汉族史官的说法。

  汉网啊,莫非,你是满族人开的?不至于吧,我不信!

  希望汉网诸人,摒弃对满族历史教授葛剑雄的崇拜,不要再采用他的任何说法,他的那些东西,完全都是篡改真实历史的。

  我要把汉网骂醒。

  这么长时间了,连明末清初人口数量,一个最基本的考证汉网都不做,无耻的采用满族人的数据,真他妈的诡异!


 回复 收藏 143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18:00


  黄帝尧舜禹都不是中国人祖先,甲骨文中一字未提
  xianzhen

  儒教宣扬的尧舜禹禅让,就是教育人无偿的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别人侵占自己东西的时候不要反抗,儒教独尊,中国人被周期性大屠杀,两千年后,中国人被成批成批饿死的时候,还一箱一箱的往国外运苹果,还自豪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儒教非常会用道德说教来奴化人,不只奴化人之身,还要奴化你的心,让你不思反抗,让你认为反抗就是不道德的。尧舜禹禅让是儒教篡改历史编造出来的,详细铁证见我的《毛主席告诉我们尧舜禹禅让血腥真相》。

  在这方面,中华龙腾说,儒教篡改历史是为了美化中国帝王,各个民族都美化他们的帝王。啊呀,亏得你还反儒呢,这么快就为儒教篡改历史找到了理由呀,这么快就为儒教开脱了罪行呀,未免太过草率。

  历来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你不详细调查一下,怎么能轻率下这样的结论呢?

  中华龙腾是汉圈中我欣赏的少见的有独立思想的可造之才,今为其破之。

  从来篡改历史都是一件大事,儒教把我们的祖先都说成是人首蛇身,你赞同不赞同呢?
  秦汉大焚书,把我们的上古历史完全断代,你赞同不赞同呢?

  究竟秦汉大焚书向我们隐藏了什么样的巨大内幕真相?

  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秦汉大焚书,是“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吗?

  满清大焚书,是“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吗?

  文革大焚书,是“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吗?

  自己的国都被灭了,历史被完全篡改,还说那是“美化中国帝王”。

  尧舜在《诗经》竟未一见,尤为可怪,只有禹被提到。

  其实,尧舜禹根本不是中国帝王,而是埃及的帝王。中国的正统王朝,商朝,目前出土的所有甲骨文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尧舜禹!没有一个字提到黄帝!没有一个字提到夏朝,这些历史全不是中国历史。商朝自身的历史超过一千年,根本不是儒教编造的短短几百年。

  黄帝直到尧舜禹的历史,完全是儒教从埃及嵌植进来的,这就是秦汉大焚书的真实目的,要嵌植进来,就必须把中国本土上古历史完全抹去;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

  儒教徒们污蔑我们虚无化了中国历史,殊不知,儒教早在两千多年前,早已完全虚无化了中国历史

  而我们的真正祖先,早已消失在暮霭秋风里,连名字我们都不知道……

  儒教已经营造一个庞大的虚幻历史体系将整个华夏民族予以遮天蔽日般的完全覆盖,进而将一切华夏文明彻底摧毁,从而将华夏民族进行完全的灵魂替换。儒教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功。华夏民族已经被换魂了,我看到这些儒教徒们,迫不及待的要为他们的“神”去献出一切,他们背叛所有的祖宗,罢黜百家,毁灭中华文化。

  当今天我们为还原中国历史真相而努力的时候,又一次遭到汉网儒教势力的疯狂反扑,只是,黑幕即将被撕裂,黎明已经到来,这又岂是汉网一个小小网站能当的了的呢?

  我们的理论跟西方的“中华文明西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的是“中华文明灭亡于西方埃及”。

  各个民族都美化他们的帝王,但是,没有一个把他们的帝王说成是懦弱禅让的,更没有一个把他们的帝王抽换成别人的。

  甲骨文里根本没有什么“尧、舜、禹”的影子,只字未提。最早对“尧、舜”的记载出现在春秋时期,大禹出现得稍早,似乎西周末期有了点眉目,但也应该是春秋时期成型的。

  到了汉朝一个被割了***的人写《史记》,愣是把商周祖先都弄成黄帝万世一系,其实帝喾跟本不是埃及黄帝系中的。这就是“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的原因所在。

  只是中国人后来都被官方迫使,才相信那个没***的人写的《史记》,仅此而已。

  另外,中华龙腾还说人首蛇身伏羲女娲交尾图是DNA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先祖继承的史前星际智慧。

  可是,这样的图,在中国的历史仅仅有两千年,从两千年前的汉朝才开始出现,之前从来没有过;而人首蛇身交尾图在埃及的历史则有七千年以上,与其说它是“中国史前星际智慧”,还不如说是“埃及史前星际智慧”,你到埃及那些古墓壁画里看看去,啊呀吓死你,到处是蛇的这种交尾图,千姿百态的,竖着的,横着的,斜着的,人首的,蛇首的……而且人家埃及一直拜蛇神为先祖,中国是从汉朝才开始的。人首蛇身交尾图的“发明专利”是属于埃及的,而不是属于中国的,呵呵。人首蛇身交尾图在苏美尔文明中的历史也比汉朝久远的多。在人首蛇身交尾图DNA“史前星际智慧”这方面,中国比埃及整整落后了五千年。


 回复 收藏 144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20:00


  最崇尚自然的还是科学
  xianzhen

  人类所有的宗教中,只有科学以自然本身为研究对象,自然科学嘛。

  科学追寻的是自然的规律。

  而宗教,都是把某圣人的话放在自然规律之上。

  特别中国这两千年,只有对“儒教圣人”的尊重,对自然总是持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鄙视自然科学,跟自然完全隔离了。

  自然科学,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宗教。

  虽然科学发展中有人对自然的一些伤害,但是,总比那些宗教,把人完全跟自然隔离要强得多。而且,这些伤害,都是人为的,不怪科学本身。


 回复 收藏 145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21:00


  xianzhen

  从西方航行而来的舰船利炮,轰击满清时,这是文明向野蛮愚昧专制奴役宣战的炮火。

  也许,这是西行到欧洲的太上老君派来的,是太上老君来拯救这里的子民。


 回复 收藏 146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22:00


  简论“法家”即是“儒家”
  xianzhen

  陈捷夫

  什么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即是立足于“创新”和“发展”孔子儒学的刑法,使之更能适应那些立志于所谓“大一统”和“王天下”的“王者”所用。

  了解“法家”与“儒家”的关系,比较一下各自的基本宗旨,即可获得明确的结论。孔子儒学的基本宗旨,是“尊王”、“制民”。而《商君书》一书的基本宗旨,也是“尊王”、“制民”。由此可见,商鞅的思想,与孔子儒家“尊王”、“制民”的基本宗旨,是一脉相承,是一种源流关系。只是商鞅以“法”为主,以“礼”为辅,把“礼”与“法”的先后次序,作了倒置。所谓“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商君书.更法》)这就说明,在商鞅那里,儒家的“礼”并没有被废弃,只是转为辅佐,把重心让位给了“刑法”而已。(笔者按:“爱”,可能是“制”之讹。依据是,商鞅之法,丝毫都不存在所谓“爱民”的内容,相反,更多的内容是“制民”。)在这个意义上说,商鞅之法,是对孔子关于“刑罚”、“猛”等主张的一种继承、创新、发展和完善。故商鞅之法,是儒家之法;商鞅这个所谓“法家”,其实即是儒家。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商鞅对儒学的贡献之大,决不在孟子、荀子等大儒之下。笔者之所以称商鞅是“大儒”,所据即此......

  “法”是一个中性词。春秋战国之“法”,就诸子百家而言,有孙叔傲之法、管仲之法、老子之法、子产之法、邓析子之法、赵简子之法、墨子之法、晏子之法、孔子之法,等等。就各国而言,有楚国之法、齐国之法、鲁国之法、晋国之法、秦国之法,等等。就学派而言,则有儒家之法、墨家之法、道家之法、兵家之法,等等。由此可见,“法”是一个中性词,具有普遍性意义。汉儒为了掩饰孔儒的历史罪行,把儒家给一分为二,也即西汉司马谈有关所谓“儒家”、“法家”划分的谬说,这就未免自以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法”既然是一个中性词,具有普遍性意义,就容不得由一家所独占,否则必然违反学术规则。所以说,先秦不存在所谓“法家”之说。把所谓“法家”说成是先秦所有,那是歪曲历史,是儒家骗人的鬼话。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如果有谁胆敢违反学术规则,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所谓“法家”自命,把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法”概念占为己有,那他必定成为笑话,甚至于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再从所谓“法家”的思想渊源上进行考察,不论其相关律法条规,还是相关的思想观念,完全是围绕着孔子儒家“尊王”和“制民”的政治主张而展开。《商君书》是如此,《韩非子》等书是如此,考古实物如《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等,也不例外。所以说,“法家”即是“儒家”。

  自西汉以来,所谓“法家”的划分及其概念,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并且迷惑了不少中国人,原因并不在于先秦存在着所谓“法家”,而在于秦、汉以来,儒家手中长期地、全面地把持着“话语权”。

  综上所叙,所谓“法家”,其实即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家”既是一个伪命题;所谓“儒、法斗争”之说,必然也是一个伪命题了。

  2013年5月16日


 回复 收藏 147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28:00


  论汉朝儒教对孔子学说的篡改


  孔子是儒家的创立者,这是今天各种书籍、文章,无论正史,还是野叟曝言,众口一词的不易之说。也是平常百姓习以为常,甚至根深蒂固的概念。孔子是儒家的创立者,似乎已是板上钉钉的铁律,不容置疑,也没什么好疑的。但假如我们某日心血来潮,突然问上一句,事实果真如此吗?假如我们还就较了真,来翻查一下跟孔子本人直接有关的原始材料,我们会发现什么呢?——我们会大吃一惊!在我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自以为天经地义,最安全,最正常,最没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我们一脚踩空了。

  翻遍所有与孔子有关的原始资料,没有一本书,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人,写到过,说过,是孔子创立了儒家;甚至也没有一个人说过孔子创立了儒学。更为关键和重要,也更让人惊异的,是在孔子与儒之间,似乎藏着一个已被时空和后世人有意无意遮蔽、埋藏的巨大隐密。

  (1)万言《论语》提到儒仅一次

  我们先从《论语》说起。在所有与孔子本人直接有关的书籍中,《论语》毫无疑问是最真实、直接、可靠的孔子言行记录。但全部《论语》,总共二十篇,四百多条语录,“全书四百九十二章、一万二千七百个字,(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维新”束缚下的孔墨思想》),孔子说到儒字的,仅仅只有一次。这就是在《雍也》篇中,“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犹如电光火石之一闪而过,之后,无论是孔子本人,还是孔子那些形形色色,各具特点的弟子,无一人提到过,问及过儒,甚至是与儒字沾边、相关的内容和话语。这就使得孔子对子夏的这次说话,显然如此突兀而不同寻常。

  (2)孔子不讲仁义,不讲天命!
  在《论语子罕》篇中,起首一条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言者,很少说,甚至有闭口不谈的意思,然而据范文澜先生统计,论语里记载讲仁的话,却在一百条以上(《中国通史第一编205页》)。讲了一百多条,都可以说成是罕言,那仅仅是一言带过,绝口不提的儒,与作为被后世奉为儒家,儒学创立者的孔子,这之间的关系,我们该怎么来看待?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好奇,乃至讶异吗?

  儒教宣扬的仁,还有天命说,皇帝杀再多的人,只要是天命,就没有罪,呵呵,你还得认命,要顺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仁义、天命、利,恰恰是孔子罕言、不讲的!

  那么这些仁以、天命的内容,是谁出于什么目的添加进去的?


 回复 收藏 148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29:00


  3)《史记 孔子世家》不讲儒教是孔子创立的

  司马迁的《史记 孔子世家》,是除《论语》之外,孔子生平事迹最全面详尽的记述。孔子一生言行举止,坎坎坷坷,思想情感,心理波动,史迁用他饱醮***的笔墨,几乎是事无巨细,尽在篇中。然而,《孔子世家》从头到尾,8000多字,提到儒字的,又仅仅只有一处!(好像是刻意要来跟《论语》形成一对一的呼应对照)。而这一处提到儒字的过程与写法,颇值得细细体会。为了尽可能表现出这种意味,我不得不引述得稍微详细一些。孔子死后,先是鲁哀公作诔,表示追悼之意,严肃认真的子贡为此还很不客气地数落了哀公一番。然后,是写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唯独子贡庐于冢上六年。然后再写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请注意!一直写到这里,司马迁才腾出笔来,带了一句,“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这就是《史记 孔子世家》全文,唯一写到儒字的地方。需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诸儒的出现,作者司马迁是完全有意地,将其与孔子弟子,甚至鲁人的出现,专门区隔分别开的!为什么?如果说是孔子创立了儒家,为什么要作这种区隔?很明显,这里的诸儒和子贡他们不是一伙的。难道这就是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别?如果是,那为什么在孔子,子贡及其他弟子身上,连儒字都懒得说,都免掉了?而这种隔绝,与孔子作为儒家创立者,儒学创始人的形象,是不是离得也太远了一点?

  我们再来看看《孔子世家》结尾处的太史公曰,照理说,孔子创立儒家,儒学,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件不可能忽略的大事。但司马迁又一次付之阙如!史迁说了一通他本人对孔子的景仰,感念,概叹孔子可谓至圣矣!却片言只语没有提到儒字,提到什么孔子创立儒家,儒学之事,以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高瞻远瞩,烛幽洞微,这难道不也让人心生疑窦吗?!

  (4)《史记 儒林列传》 仍然不讲!

  如果顺着《史记》继续往前走,我们肯定不能遗漏掉,由司马迁首创的《儒林列传》。在这篇直接以儒命名的列传中,司马迁倒确实在一开始写了孔子的删诗书,作春秋,也写到孔子门弟子的简单行略,但司马迁好像只是交待了一种背景,还是没有把孔子,包括孔门弟子跟儒,跟儒学,儒家直接联系起来!更遑论创立学派之事。在这篇《儒林列传》中,讲完了孔子和孔门弟子的事迹后,作为本篇文章的主角,儒,这才姗姗出场,如果孔子是儒家的创立者,这一件在后人看来是堂堂正正、彪炳史册的煌煌伟业,司马迁为何要如此近于刻意淡化地来写孔门与儒的关系,为何没有开门见山,最起码给个明明白白的介绍、说明?《史记》虽不像《春秋》之所谓微言大义,但也绝非信手之作,司马迁本人对孔子的景仰,前文已述,他在孔子与儒之间,笔底究竟掩着一种什么样的难言之隐?至少,我们从字面上读,根本不可能看出孔子创立儒家、儒学的半点印象。莫非孔子创立儒家、儒学这样的事情,在史迁的笔下,竟是一件不值一说,或者说是,不太好说的事?

  (5)《四书五经》讲孔子不知儒服

  四书五经,在后世之人眼里,被视为所谓儒家的命根子;而三礼之《礼记》,在其中又占有极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礼记》中有一篇《儒行》,整体看,很像是一篇儒者的辩护词与赞美诗,也是日后所谓儒者们立身之本和处世之道的圭臬与指南。但就是这篇《礼记儒行》,让人玩味之处也颇多。其一,它同样一字未提所谓孔子创立儒家、儒学一说。其二,文章开头,鲁哀公问孔子(如果此事属真,那它发生时,已是孔子晚年,孔子死在哀公十六年),说先生您穿的衣服,是儒服吗?孔子在绕了莫名其妙的半个圈后,回答说:丘不知儒服。稍微熟悉一点中国服饰史的人知道,服装在中国古代,在政治文化学上的重要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胡服骑射的故事,大家不会太陌生,它所引发的震动,无异于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风暴。三礼(《周官》、《仪礼》、《礼记》合称三礼)之中最为重要的即是丧服篇。《书城》杂志一篇名为《大明衣冠何处?》的随笔,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改朝换代与服装的关系。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发明中山装,更是直到如今,仍然是国家领导人的装束选择之一。而被后人奉为儒学、儒派开创者的孔子,竟然会以一种听上去不太高兴的口吻说:丘不知儒服!这难道还不够让人吃惊吗?其三,《儒行》一文,文章主体内容,用的是“儒有”的表达格式,这不能不让人产生遐想。它至少说明,在作者写这篇《儒行》时,儒并非铁板一块,并非一个整体性的团队,并非已成“一家一派”,很可能是龙蛇混杂,泥沙俱下的有好也有坏,故称“儒有”。而且,听这辩解语气,应该可以认为,好的还是少数。最后,这托名子曰的长篇“儒有”,稍有古典文学底子的人,一眼就能识别出它与《论语》中孔子说话的天差地别。台湾一位学者,在其《中华文明通史》专著中,直言,孔门弟子作。(笔者甚至怀疑,它是否会出自时间更后的汉儒之手)

  (6)《庄子》言孔不言儒,言儒不言孔。

  《庄子》号称道家之书,但孔子却是其中进出最多的一位客人。《庄子》一书,尤其是外篇、杂篇,孔子不仅是熟客,而且被作者极尽揶揄调侃之能事。但有一点,庄子在写孔子与儒时,言孔不言儒,言儒不言孔。试看外篇《田子方》,前面有三段写到孔子,但一个儒字也没出现;紧接下来一段正面写儒,甚至给出了儒的定义,但又绝不涉孔!这种言孔不言儒,言儒不言孔,是整个先秦时期,孔、儒关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为何后人对此要故意的回避、淡化,甚至于装聋作哑?

  (7)《孟子》言孔不言儒,言儒不言孔。
  《孟子》情况与此如出一辙。孟子这位古今华夏口才第一的雄辩家,他的书中自然没有少写到孔子和儒,但却与庄子似乎是不约而同地,恪守着言孔不言儒,言儒不言孔的准则。孟子与孔子与儒的关系,是另一篇内容极重要之文章,这里无法展开。但以孔孟在所谓道统上的传承关系,和孟子在所谓儒家、儒学上的特殊地位而言,《孟子》一书言孔不言儒,言儒不言孔,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事情的某种严重性和真实信号吗?

  (8)《荀子》言孔不言儒,言儒不言孔。

  荀子,后世公认的所谓儒学之集大成者。《荀子》一书中,有两篇文章分别写到孔与儒,《仲尼篇》、《儒效篇》。《仲尼篇》中,一个儒字没有。《儒效篇》呢,这是一篇全面论述儒的文章,跟《礼记 儒行》不同的是,《儒效篇》说好也说坏,对儒有赞美,也有痛诋。其中有三处说到孔子,“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踰境而徙,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修正以待之也。”,“客有道曰:孔子曰:‘周公其盛乎!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应之曰:‘是殆非周公之行,非孔子之言也’”,就是这些,全都在这了,你能看出孔子创立儒家,或儒学的内容么?

  (9)《韩非子》仍然没有任何孔子创立儒家的记载

  言孔不言儒,言儒不言孔,这是我在读先秦诸子书籍时的一个发现,但有一家,打破了我的发现,这就是法家的《韩非子》。《韩非子显学》篇,劈面头一句就是,“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这是我在全部先秦著作里——墨子除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孔、儒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峻急的韩非,几乎是把孔、墨当作死敌来对待的,韩非以一种近乎蛮不讲理的暴烈逻辑,论证了儒、墨的荒谬,不可行。韩非笔下的儒、墨,是没有什么正面、积极意义的,有的只是怒斥与鄙视。所以,韩非说儒之所至,孔丘也,我们就很难把它看成是种肯定和赞美,而倒有可能是刻意地曲解与误导!况且,很显然,这跟孔子创立儒家,其义之相差,仍不可以道里计。


 回复 收藏 149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29:00


  (10)《墨子》仍然没有任何孔子创立儒家的记载

  大家之中,只剩墨子。我知道墨子在他的书里,有长篇的非儒文章。但我手边没有墨子全集。所以,如果有人指出墨子在书中,说了孔子创立了儒家,我愿意就此推翻我的全部论证。

  如果我们还不嫌累,还想继续向前,我们大概只能走近至今真伪莫辩的《孔子家语》和《孔丛子》了。虽然笔者认为,这两部“伪作”里的孔子及诸弟子,其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要比《礼记》更形近于《论语》,但既然专家学者们,都说它们是西晋人的伪作,那我们也就趁机作罢歇手吧。

  (11)

  孔子之前,儒已存在,晋朝以后有开始说儒始于周公;孔子时代,儒者遍地,但为何在孔子本人,及和他时代接近的学者都明显显示出孔子与儒之间有着某种疏离,甚至是避忌的情况下,孔子一死,他却成了所谓儒家的创立者,创始人,这之间的变迁是如何跨越的?孔学与先儒,与同时代之儒,与后世之儒,究竟是种什么关系,这岂能是含含糊糊,蒙混过关的事?孔学就非得要与“儒学”融二为一?孔学就非得一定要用儒学来命名?这符合孔子的意思么?孔子若泉下有知,他会怎样来面对所谓儒家、儒学的创立者、创始人,这样一种封赠?怎样面对他本人与所谓儒家、儒学之间的这样一种跨越和变迁?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继续向前,更深入一步,来探源这个有点神秘莫测的儒,它究竟始源于何处?孔子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跟儒发生关系的?发生过什么样的关系?儒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究竟经历过怎样的荣辱与嬗变?

  其实,儒教来自古埃及,仁义两字出现在古埃及法老戒指上。这就是秦汉大焚书向我们隐藏的一个重大秘密,详细见《天仙觉世录》第七部,儒教并非孔子所创,而是异族奴隶奴役的工具。

  秦汉大焚书,是极度恐怖的,烧尽了中国上古历史,又全面把埃及历史嵌植进来。其规模与程度,远远超过满清四库大焚书。



  写到这,也许有人会笑着说,你真是太天真,太自不量力,愚不可及了,后人之所以说孔子创立了儒家,是从历史的现实结果来说的,并非一定要像现代政党的成立,得孔子本人亲自组织召开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读“党纲”。是的,我承认,历史很多时候,是讲既成事实的,但学术岂能等同于历史的既成事实?更不能等同于政治、军事、商业上的“胜者为王”。

  其实,两千年来,古埃及一直到现在还秘密统治着中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所有儒家先秦典籍,都被封禁作为内部资料,要公开,都必须先经过专家层层篡改作伪。只有***时期是个例外,但是毛主席去世以后,好几次象马王堆那样的考古大发现都被封禁起来,不允许里边的出土古籍流传。

  包括马王堆出土的《老子》,现在也在被秘密篡改,《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图版上,两个重要的情字部分被撕去了,而在文字版中却被换成了“静”字,文字残缺处本是以空方框来代替的,这里不是方框,而是“静”字,说明本来这里是有字的!这就是公开的图版中“情”字被撕去的铁证!



 回复 收藏 150楼
作者:枫红雪 来自:QQ浏览器 时间:2013-11-11 20:29:00


  学术要顶了。
  


 回复 收藏 151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0:00



  孔子的原创著作,究竟在哪里?

  陈捷夫 

  都说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个常识是,作为一个重要学派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应当有原创著作并传世。然而,传世的儒书“十三经”里,除《论语》是其后学所编之外,未见任何孔子的原创著作。没有原创著作,孔子怎么能成为一个重要学派的创始人呢?因此,笔者疑孔子生前,可能存在着原创著作,至西汉时被汉儒所“改造”、“改编”。依据有四。

  首先,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均有原创著作问世;原创著作是衡量一“家”即一个“学术流派”的重要依据,如老子著《老子》一书“五千言”(八十一章),成为“道家”、“道学”的创始人,墨子著《墨子》一书七十一章,成为“墨学”、“墨家”的创始人等,均是典型例子。儒学有所谓“三圣”,即“圣人”孔子、“亚圣”孟子与“隐圣”荀子。“亚圣”孟子,有原创著作《孟子》一书(七篇,一说十一篇),“隐圣”荀子,有原创著作《荀子》一书(三十二篇),而作为儒学“圣人”即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更应有其原创著作问世;没有原创著作,而被其后学奉为“圣人”、或学术流派创始人的,是完全不成立的,古今中外可能没有先例。

  其次,据传孔子三十岁左右即办学收徒授学,其“授学”必有自己所撰写的教科书,孔子办学的教科书,究竟是哪些?

  再者,孔子五十余岁曾率众弟子游说列国国君,宣扬自己所创立的儒学政治主张,至六十余岁才回到鲁国进行“删诗”和增损“《鲁春秋》”等。游说诸国君王,除了用嘴巴之外,一般还得有与口语相对应的书面备份,如墨子、苏秦等游说诸国国君,总得随身携书前往。那么,孔子游说各国国君,推销自己的儒学政治主张,必然要有一定的“书面备份”,这“书面备份”,应当就是孔子的原创著作,他总不至于拿着“诗三百”,或“提前”使用死后其后学所“辑录”的《论语》,去当作“书面备份”吧。

  又再者,战国“儒分为八”的主要读物和基本的儒学依据,必然以孔子的原创著作为主轴,否则必将说不通。等等。

  据此推论,孔子生前必有原创著作问世,并一直流传于儒家学派之中,直至秦朝,被奉为“一尊”的“法教”的主要读物;而西汉武帝复辟秦制以后,为了掩盖孔子思想的丑恶和狰狞,这才由汉儒把孔子的原创著作“化整为散”,并一分为三,即一部分言论编为《论语》,一部分言论分别渗透到“仪礼”、“鲁春秋”、“诗三百”、“孝经”、两戴“礼记”,以及伪“尚书”、伪“周礼”、伪“周易”等所谓儒学“经典”之中,再一部分言论是废毁不用。笔者同时认为,孔子生前没有原创著作传世,不仅不符合孔子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基本条件,而且不符合孔子办学、游说列国等生活现实的实际需要。笔者以上推论,是据之“疑孔子生前,可能存在着原创著作”的四个基本依据所作出的,现立此存照,以“存疑”。

  若没有原创的儒学著作,孔子能算是儒学的创始人吗?“儒学创始人”的提法能成立吗?或者说,孔子的原创著作,究竟在哪里?


 回复 收藏 152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0:00


  请看下篇:《孔子打劫了儒者,儒家打劫了中华传统文化》

  2005年6月29日
  孔子打劫了儒者,

  洛克
  儒的起源,用扑朔迷离,纷乱如麻,诡异奇谲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儒,《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指儒家;②旧时指读书人。
  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段玉裁注:儒、柔以叠韵为训。郑氏《三礼目录》云:……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儒家打劫了中华传统文化(下篇)

  人,能服人。
  我们先且按下这堆解释,另由蹊径,来趟一趟这儒的起源,究竟从何而来。

  近人章太炎曾作《原儒》一篇,以他那著名的坚实,晦涩、烦琐的小学功夫,表明了对儒的起源的认识。简明地说,就是儒起始于周朝的王官。
  胡适不同意章太炎的观点,胡博士颇有点让人惊讶地说,儒源起于被周武王灭掉的殷商后裔。胡适的论证方法,充满了现代心理学和文学想象的魅力。
  其实,章太炎和胡适的观点,并非是冰炭不同器的势不两立,他们各有其依存的根基和价值。
  要给予儒一个较为明晰,但又不要太过烦杂的解释,我想,还是应该从平王东迁开始说起。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周朝的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在此之前,西周王朝已被犬戎所灭。所以,平王定都洛邑,说起来是迁都,实际是新立了一个国家。这个新的国家当时面临一种什么状况,概括地说,就是王室衰微,诸侯兴起。王室衰微,表现在,一,王室土地日益萎缩,所谓“昔先王日辟百里,今也日蹙百里”(《诗经大雅召旻》),而土地,自古及今,都是财富的根本。二,诸侯的“贡献”也日蹙,据范文澜《中国通史》,“按照鲁史春秋所记,242年里,鲁君朝王仅三次,鲁大夫聘周仅四次。鲁是周公的后代,与王室最亲近,朝贡几乎全废,其他诸侯的朝贡自然不会比鲁多一些”。人都不来了,见面礼也就肯定别指望了。
  东周王室当时究竟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借几个事例,稍作说明。“开国”之君周平王死后,下葬的钱不够,周王室派人到鲁国去求助“丧葬费”。公元前697年,周桓王私自向鲁国求车,说明,王室穷得连车都置不起了。桓王死后,因为没钱,七年后才得以埋藏。(顾德融 朱顺龙《春秋史》)
  穷到这种地步,“不能养活众官”(《中国通史》第一编165页),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一般的书籍,写到这里,都是语焉不详地一笔带过,最多不过说说官学衰,私学起之类。但照笔者看来,正是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瓦解冰泮,风飞电散,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语),发生了足以影响后世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与文化衍变的重大事件。古往今来众多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将这段历史中的碎骨连筋忽略不述,漠然走过,在笔者来看,简直是最最不可思议的历史惊奇。

  随着王室衰微,没钱养活众官,一场被两千多年前岁月风沙堙没的历史剧,上演了。
  大批大批前中央政府王室官员向民间飘散!向那些正在兴起,开始具有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日前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诸侯国飘散。
  “公元前520年,王子朝结合一批丧失职位的旧官,起兵争王位,兵败,率如氏、毛氏、尹氏、南宫等残部,带着王室所有的曲籍,逃奔到楚国。这是东周文化最大的一次迁移。周人和周典籍大量移入楚国,从此楚国代替东周王国,与宋鲁同为文化中心。”,(《中国通史》第一编165页)可以想见,在东周全部的414年里,这只不过是一次上规模,有组织,有记载的转移。在此之前,更早、更多“散户”流亡式“移民”,如风吹沙扬,细水长流,已完全迭散于史籍之外。
  而这,就是儒的历史起源线!
  东周王官向民间散落的过程,就是儒之最初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说,由于周王室衰弱,大量官员被“裁减”,或自动流失,从而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开始形成最初的细胞,土壤,血液,精脉。从“物质构成”的来源说,他们就是太炎先生所说的王官。而从某种礼仪精神的源流来讲,他们跟周之前朝——殷商后人之间,存在某种渊源关系,也不是没有可能(胡适说)。至于《汉书 艺文志》,推断“儒家者流,出于司徒之官”,精细的同时,多少有点缩杵为针了。
  现在,我们得稍稍解释一下,周朝王官的官字。
  周朝的王官,跟我们今天的官,其含义颇有不同。周朝的官,其一,权力意味要小,职位意思更重。其二,周朝的王官,跟礼紧密结合在一起。《三礼》中的《周礼》,其实就是有周一朝的全部职官表。周朝是所谓礼法社会,要想在周朝任职为官,必须对周王朝礼制的方方面面,其思想、制度,言词,仪式,操作,法度,规矩,做到通晓娴熟。什么样的人能做到?首先,必须是有知识的人,才有可能。
  所以,王官即是知识分子;而周朝的知识分子,不“当官”的,几率微乎其微。
  现在,我们有稍许的恍悟了。难怪中国的文人,直到如今的知识分子,看上去一个个这么的像官,这么的想当官,原来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说,都不过是一种潜藏极深的历史心理的“复位”啊!
  那,王官们又是怎样一步步变成后世所称的儒的呢?


 回复 收藏 153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0:00


  要精确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着实有些难度,孔子的话说,“不足征也”,材料太少。于是我们只好借助侯外庐先生的著作,来稍作勾画。
  侯外庐并没有直接说,儒者,来自于周朝王官,而是根据庄子的话,认为儒者来自邹鲁搢绅。庄周之语,向来高邈无凭。但侯先生叙述儒的演变过程,精劲有力,转述如下:
  到了春秋,公子与富子(大夫)争夺,富子大夫取得政权,礼固失其基础,《诗》亦不容于作批判的活动。礼不是成了贵族的交际礼貌仪式,即成了冠婚丧祭的典节,《诗》则流于各种各样的形式。这样便把西周的活文化,变成了死规矩”,“然而,这一项讲究,并不是平常人所能胜任的。它必须有传授的行帮才能给贵族装势头,所谓道诗书礼乐者,即成为名为儒者的职业”。(侯外庐《孔子批判主义社会思想底研究》)
  原来在官府里任职,官、礼一体,因为中央政府没钱养不活,官没了,只剩下礼;除了礼,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没有营生的本领,又失去了原有的生存依靠和舞台(平台),只能去向新兴的权贵者找饭吃;而这时的礼,失去了原先的精神与内质,徒然剩下一副装门脸的样子和工具,好比游走卖唱者手中的三弦与二胡,迹近于小丑与乞丐(元朝的九儒十丐,盖源于此)。概言之,这就是儒在中国历史上春秋中后期的嚆矢与滥觞。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在这大群大群向民间飘散的王官当中,有一批被称为“士”的群体。许多学者把儒的生成跟“士”紧紧联系起来,我觉得,这多少有点类似《汉书艺文志》把儒的起源,限定在“司徒”一职上。“士”本身也是周王朝体制内的人,是王官的一部分。他们有的凭能力,机遇,攀升到上层权势的位置;但更多的,沦落为“儒”。只不过,并没有根据,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儒”的产生,全都归结到“士”的身上。我们知道,在春秋乱世,百里奚这样的奴隶,管仲这样的死囚,朝夕之间,可以成为宰相,那许许多多的王官,也就有可能上门乞食。《左传》写到过,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向野人乞食,野人给他土块。
  对于这样一批被称为儒的人,与孔子时代接近而稍后的墨子,有过这样著名的描写、刻画:
  “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馁”,“五谷既收,大丧是随,子姓皆从,得厌饮食。富人有丧,乃大悦,喜曰:‘此衣食之端也!’”(《墨子 非儒下》)
  儒、墨对立而相争,上述语也许可视为“政敌”的诬蔑。那就来听听儒学大师荀子的高见:
  “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俨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荀子 非十二子》《荀子 儒效》)。
  更加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了。偷儒,贱儒,俗儒,全来了。墨子还是冷嘲,荀子已是痛骂。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嗜饮食”,看来,这算是儒者们的通性了,也正是儒者生存景况的写实和记录——迄今仍为世人所司空见惯。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篇起首,《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继续对儒,作另一角度的破解和剖析。
  儒、柔以叠韵为训。郑氏《三礼目录》云:……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
  儒、柔以叠韵为训,说得很明白,这就是训诂学上的音近而义同,音同而义近。那柔又作何解呢?郑氏者,两汉经学首屈一指的大师,郑玄也。儒之言优也,柔也。真可谓一语道破。儒-优-柔,这是古今中外,汗牛充栋,堆山填海般关于儒家,儒学,哦,对了,还有儒教的文字中,最一针见血!一剑封喉!最一字千金!的解释。原来柔即是优也!有个成语,优柔寡断。那么,什么是优呢?优者,戏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有:“饮酒,且观优”。倡优连用,今日仍不时一见,用前人的话说,就是戏子。儒者在权贵家里,那让人眼花缭乱的繁文缛节,不正像是一出戏?像在演戏吗?《史记孔子世家》其实还有一处出现了儒字,那就是“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有古汉语基础的人知道,至少在西汉以前,汉语词汇基本都是由单音节词构成,优倡侏儒应该是四个独立,但意思极为相近的词,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儒的这个“作戏”的影子,直到今天,不也仍在我们时代的面前影影绰绰,我舞我蹈吗?从儒的诞生之初起,它就是专业的第三产业服务人员,而它的服务对象,由于自谋生路的需要,一开始,就已固定不移了。这也就是鲁迅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所指的:“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根柢即在于此。
  这就是儒,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基本生存面貌和客观形象。说得简单直白点,就是谁家有喜事,就赶紧凑个班子过去热闹一下;谁家有丧事,又赶紧拉上一拨人马过去热闹一下


 回复 收藏 154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2:00


  弄顿吃的,攒点零花钱。还记得《史记孔子世家》,写孔子死后葬鲁城北泗上,最后写到的那群像无名鼠辈,偷偷溜溜出来的“诸儒”吗?
  说到这,又得插入两句。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这个“术”字,前人虽多有语涉,但也总给人语焉不详的感觉。如果我们把“术”和前文中的“优”联系,情形或许就豁然开朗了。一场大戏做下来,可不是得有“术”么?太炎先生《原儒》中引述的儒者们求雨时的装扮和作派,没“术”,那可是玩不转的。秦始皇坑儒,有人说坑的是术士,术士就是那时的儒。他们帮秦始皇“作戏”,作到中途,全部开溜,始皇一怒之下,把他们全给埋了。一直到两汉皇朝终结之前,儒生,术士,就是一帮抱着“古礼”,像抱着神秘莫测的“装修工程图”的礼仪装修表演队,以装神弄鬼的方式,时好时坏,混口饭吃。

  世事两面看。
  我们在看尽了儒的这一面后,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我们不能不提到儒的另一面。让我们再次回到侯外庐先生的文章。
  “平心而论,我们不能用近代人的眼光来非难古人。搢绅先生一方面因了社会的黑暗,把西周的思想作为‘儒术’而职业化,但另一方面,他们在思想传统上则相对地保持着文化遗产,……才没有将历史传统的文化斩绝”,“学术下私人的运动,乃适应于经济相对国民化,所以,由儒者蜕变而出的显学,一方面是对于春秋文化具文的批判,他方面又是开启‘子学’发展的源流。这一中国古代思想的流变,极关重要。前人很少注意”(《孔子批判主义社会思想底研究》,见《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
  是的,即使从最简单的世界史对照来看,在古代以色列亡国前后,在曾经煊赫至极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也曾有过大批的前朝知识分子,在丧失了一切尊严,人格的环境里,仅仅凭着要活下去的生存本能,保存、散播了本民族的文化余烬。让我们忘记先人身上的污秽与耻辱,而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吧!因为他们的生命早已逝去,而火种已经留下。值得我们抱臂冷眼的,倒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屋檐下的学者式官员,或官员式学者,他们正给我们上演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混水摸鱼”,“借尸还魂”,“暗渡陈仓”,“树上开花”的儒学大戏呢。

  现在,该到孔子先生出场了。
  西方有句名言,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对孔子,面对孔子突然涌现的丰富而灿烂的思想,我们不免疑问,谁是孔子之前的巨人?周公肯定算一个,因为周公奠定了整个西周王朝的全部礼法制度,但周公距孔子已经将近六百年了。再数,只能列举晋国的叔向和郑国的子产。再往下,就只能举臧文仲、叔孙豹、晏婴等一干人的姓氏——也只能就是个姓氏和零零星星的三两句话。如果说这些就是孔子之前的巨人,那这肩膀着实显得单瘦了点。这时,我们的目光必然地会巡视到前文所说的那一群人,那一群默默无闻的无名氏,那一群衰微王朝里遗落下来的王官演化者,他们在时代犹如锋利弯刃的转折处,在屈辱、卑贱,备受鄙视,玩弄的环境里,怀抱着日益僵硬的西周礼仪,作为自己自谋生路的拐杖,他们无力,也无心,没有任何可能要去完成一桩历史的伟业,他们只能等待巨人的出现,等待巨人来对他们怀抱的遗产点铁成金!这巨人就是孔子。
  孔子出生于周公受封所创立的鲁国,鲁国的西周文物、礼仪遗产,在各诸侯国里,无疑首屈一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环境使然。但光有环境,没有自身的敏而好学,孔子不可能成为冠绝一代的巨人智者。关于孔子的学习,是《论语》里出现最多,也是言说最为精彩,为后人所熟悉的部分,试举数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有个问题浮现出来,孔子是怎么学习的?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
  不经意间,某个秘密的洞口被触碰到了——“在人”,孔子同凡人一样,也靠向人学习而成就终生,那么,孔子向什么人学习的呢?
  以前我们根据《史记》等书,单知道孔子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子,这能会是孔子成为一代大家,仅有的学习来源么?那群散落各地,鲁国尤其众多的“贤者”,“不贤者”,“孔子入大庙,每事问”(《八佾》)所问的无名者,其实就是精通、娴熟周礼,在孔子身后,默默***了成就其旷世伟业养份的春秋“先儒”。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子罕》
  试问,少也贱的孔子,干过些什么样的鄙事?种菜?种粮食?做木匠?手工制作?孔子还能做什么样的鄙事?——说穿了,就是前文所说的,儒者们唯一擅长的“冠婚丧祭”之事!把这鄙事经历跟孔子的好学结合起来,孔子那被可悲地屏蔽了“老师群”,不是呼之欲出了吗?
  由上可知,孔子在终其一生的好学中,他的老师,除了周公,叔向,子产,臧文仲,叔孙豹这些名列史册的人物,更多的是那些名不见经传,如散兵游勇,散落各地的儒者。但孔子沉默了这段史实,更甚其事的是,孔子在他本人与儒之间,划出了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4:53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5:00

  所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然而,中国的“大一统”,正式起始于秦、汉;而以孔子儒学为“内核”的,最早也就起始于秦、汉。即是说,孔子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在西北边陲的小秦国那里受到青睐之外,在南北方各国中毫无市场。所以应该说“秦汉以后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

  同时,“大一统”的思想,是在秦汉时期才流行被人接受,此前都是老子的“小邦寡民”的思想,是欧盟联邦制度,美国联邦制度。而不是埃及大一统专制制度。


  “传统文化”与“史传文化”的基本区别

  陈捷夫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口号,认为“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思想文化,同时借此大刮孔子儒学的回潮之风,值得关注。笔者认为,“传统文化”一词的涵义,特指孔子儒家,自秦、汉窃得“正统”地位二千年来,所苦心营造的一系列封建专制文化,也就是自成“儒家体系”的儒家政治文化,是“孔儒主义”的代名词,与“非传统文化”、“史传文化”存在着本质区别。本文旨在澄清彼此之间的相关概念,分清是非,以正视听。

  一、“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百度所给出的基本涵义是,“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http://baike.baidu.com/view/29087.htm )

  笔者认为,百度所给出的基本涵义,其错误之处,在于严重地曲解了“传统”一词的基本涵义。

  什么是“传统”?“传统”即是“传承”孔子儒家政治体系之“统”,或称“传承”“孔儒政治系统“。从字源上说,“传”即“继承”、“沿续”。如“传,递也。”(《说文解字.人部》)。又如“传,授也,续也,布也。”(《正韵》)“统,纪也。”(《说文解字.纟部》)“纪,丝别也。”(同前)“丝别”,也就是互为连系而自成体系的一种组织。后世的 “系统”、“道统”、“正统”、“统治”、“血统”等词,即据此而出。而从历史角度上说,“统”,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学说、制度、组织、思想文化等的总和。在孔子儒学那里,“统”是一个重要概念,与“忠孝”互动互补;其重要性,不低于“忠孝”等。“统”,既是中国“帝王业”的一个特质和基本标志,又是中国特色专制政治的代名词,“统治”即统而治之,即是明证。

  在孔子儒学里面,“统”的使用频率极高。首先,“统”指“大一统”、“统一”等。如《公羊传.隐公元年》记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何休解诂:“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唐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十三经注疏》下册第2196页)陈立义疏引《汉书.王阳传》记称:“《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指“广度”与“深度”。大意是说,天下人和万物,归于一致,共尊一说一学,或共奉一主。又如《汉书.董仲舒传》记称:“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壹即一。大意是说,董仲舒发愤著述儒书,潜心领悟孔子思想,使后儒的思想集中、统一,为群儒之首。其次,“统”指一脉相承的道统、正统、系统等。如《尚书.微子之命》记称:“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伪孔安国传:“言二王之后,各修其典礼、正朔服色,与时王并通三统。”大意是说,继承先王的典章制度一统化、正朔与服色一统化、权力一统化,这就是“三统”。又如《孟子.梁惠王下》记称:“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赵歧注:“君子创业垂统,贵令后世可继续而行耳。”(《十三经注疏》下册第2681页)大意是说,王者创立霸业、并传给后世子孙,正是为了世世代代相传下去。还有其他种种,不胜详举。由此可见,“统”在孔子儒学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其特点是“统而之治”,具备与“忠孝”同样重要的政治地位,是中国“帝王业”的一个特质和基本标志,又是中国特色专制政治的代名词。

 回复 收藏 160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6:00


  从“大一统”、“统一”、“统承”等词里看到,“统”与“一”的关系非常密切。孔子率先以“天子”为一,如“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而商鞅、孟子、荀子、韩非、李斯、董仲舒等,相继对“一”作了高度的发挥。如“惟圣人之治国,作壹,抟之于农而已矣。”(《商君.书农战》)“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商君书.赏刑》)又如“君子壹教,弟子壹学。”(《荀子.大略》)“壹于道法”(《荀子.正名》)“故先王明礼义以壹之。”(《荀子.富国》)再如“用一之道,以名为首。”(《韩非子.扬权》)又再如“成帝业,為天下一统。”(《史记.李斯列传》)“定一尊”(同前)“法令出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还有就是“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汉书.董仲舒传》)等等。由此可见,“一”与“统”的关系非常密切。“统”,既是孔子儒家的政治体系,又是中国“帝王业”的基本标志,是中国特色专制政治的代名词。在这个意义上说,“传统”,也就是“传”帝王业即中国专制政治之“统”;“传统文化”,即是“传”为维护、巩固和延续帝王业即中国专制政治的一种“文化”,也就是“传”儒家系统的“文化”。

  百度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这一点并无错。然而,中国的“大一统”,正式起始于秦、汉;而以孔子儒学为“内核”的,最早也就起始于秦、汉。即是说,孔子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在西北边陲的小秦国那里受到青睐之外,在南北方各国中毫无市场。这就有力地说明,“以儒家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毫无疑问地起始于秦、汉。据此可推定,把“传统文化”定义为“文明演化而汇集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的定义,严重地脱离中国的历史实际,是完全错误的。而所谓“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提法,同样严重地脱离世界多数国家的历史实际,同样是错误的。其次,“传统文化”具备王官文化的特质和风貌,故“传统文化”即是中国的“官族文化”,与“民族文化”毫无实质性联系。而把“传统文化”进一步定义为什么“民族文化”,这与中国“国情”不相符,也是完全错误的。换句话说,“传统文化”的基本涵义,即自秦、汉以来,由儒家与历代专制统治者联手建立的相关制度、思想文化的总和,是孔子儒家的政治体系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政治系统。如政治领域里以“忠孝”、“一元”为主的“三纲五常”、“宗法(家族)崇拜”、“祖宗崇拜”等;思想领域里以“儒易”(也称《周易》)为主的“神学”、“玄学”,以及“圣人(英雄)崇拜”等;语言文字领域里的书法、繁体字和“文言文崇拜”等;文学艺术领域里的士夫画(写意)、唐诗、宋词和明、清八股文,以及春联等;民俗领域里以“八卦”为主的“算命”、“拜神”的迷信活动等,以及女人缠足等。凡此种种,均是孔子儒家为维护和巩固专制统治的而建立的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其间既各自独立,又彼此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其基本特点,是一个“统”字。而排斥墨学等学派,以及排斥科学技术和硬笔文化等,却是“传统文化”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顺便指出,“传统”,英文作“Tradition”,源自拉丁语“Traditio”,意即“传承”;但“传统”决不等于“传承”。

 回复 收藏 161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6:00

  二、“史传文化”

  “史传文化”一词,是笔者所首创,源于几年前拙文的相关叙说,如“千余年来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书法是愚民的艺术鸦片。它不仅让国人变得愚昧无知,而且将所有史传的优精思想文化毁于一旦,让民族和国家变得更加病态和潺弱。”(《书法与现代中国人的关系》)“史传”与“文化”连在一起,即是“史传文化”之谓。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2409755

  什么是“史传文化”?笔者认为,“史传文化”一词的基本涵义,泛指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物质、制度、观念等文化形态的总和。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传统文化”和“非传统文化”。什么是“非传统文化”?由“传统文化”所封杀或排斥而几乎遭到湮灭的思想文化,如墨子墨学等先秦学派、古代科学与技术和硬笔文化等,均属于“非传统文化”的范畴。所谓“硬笔文化”,泛指中国古代的硬笔与硬笔制图文化、硬笔造字文化、硬笔绘画文化、硬笔作文文化、硬笔写字文化等实用领域的文化。(见拙文《简论中国古代硬笔文化》,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920477 ; )换句话说,“史传文化”一方面包括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则包括了“非传统文化”,如墨学等先秦学派,以及科学技术和硬笔文化等。

  “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王官文化,富于等级性、保守性和腐朽性;而“非传统文化”,却是全民性文化,富于平等性、进取性和积极性。这既是“传统文化”与“非传统文化”的基本区别,又是“传统文化”与“史传文化”的基本区别。

 回复 收藏 162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6:00

  先秦诸子的人生价值观

  陈捷夫

  秦始皇赵政之所以肆无忌惮地滥杀无辜,在于他最高限度地践行了孔子儒学所谓的“天命”主张,即视人民如奴隶、如畜牲。在孔子的“天命”观念那里,皇帝即奴隶主身上,集“天神”和“人王”于一体,既是“受天之命”,“王权天授”,又是人间霸王,也即所谓“天人合一”。在孔子的“天命”观念那里,被统治者即人民大众,“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也即生于“王命”,死于“王命”,因之必须“唯命是听”、“唯命是从”地服从“天人合一”者也即“皇帝”的统治,否则就是“作乱”,要“为逆灭息”。因此,秦王祭起孔子儒家“天命”观这支破烂旗帜,一度曾经所向无敌。当秦始皇发动侵略战争,大肆侵占、掠夺六国土地、财富和人民时,儒家谎称那是“尊王攘夷”,是为了所谓“大一统”而“平天下”的需要;当秦始皇以秦王室所私自订立的恶法暴刑,疯狂地奴役、压榨和虐杀人民时,儒家谎称那是“事皆决于法”,即所谓推行“法制”、“法治”的需要;而当秦始皇以“战争外”和“法外”的其他方式,任意虐杀人民时,儒家则谎称那是报“仇怨”或发泄“怒”气的需要等。也就是说,秦始皇是“天神”派他来“治理”人民的,是儒家“天人合一”的历史活标本,屠刀之下出“政权”,屠刀之下出“法律”; 而遭到虐杀的六国人民,死于“王命”,也就是死于“天命”;故秦始皇杀人“有理”,杀人“合理”。这是多么荒谬的逻辑。这个荒谬逻辑,为害中国二千余年。

  史书上认为,秦始皇“乐”于杀人,馋杀成性,原因出自许多方面,如其“少恩而虎狼心”(尉缭语,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天性刚戾自用”(卢生语,同前),“怀贪鄙之心”、“暴虐”(贾谊语,同前)等等。但所有那些评语,并未能真正地击中秦始皇“乐”于杀人的实质要害。笔者认为,孔子儒学的“天命”观念即“王权天授”主张,为秦始皇提供了滥杀无辜的虚假的权力依据;孔子儒学的“尊王攘夷”主张,以及所谓“平天下”、“王天下”和“大一统”的政治野心,为秦始皇提供了为了一已之私,不惜滥杀无辜的邪恶的政治依据;而孔子儒学的等级观念,视人民如奴隶、如畜牲,则为秦始皇提供了滥杀无辜的荒谬的对象依据。即是说,是孔子儒家所谓的“平天下”、“王天下”和“大一统”的邪恶的政治主张,驱使着秦始皇去滥杀无辜;是孔子儒家所谓的“尊王攘夷”的邪恶的政治主张,驱使着秦始皇去滥杀无辜;是孔子儒家所谓的“天命”和所谓“天人合一”的邪恶的政治主张,驱使着秦始皇去滥杀无辜。换句话说,秦始皇馋杀成性,滥杀无辜,是一种彻底的反人类暴行,是完全发源于孔子儒学的教唆、诱惑和煽动,是孔子儒学的必然的历史政治产物,既暴露了秦始皇那反人类的邪恶本质,又暴露了孔子儒学那反人类的邪恶本质。在这个意义上说,秦国是杀人之国,“秦政”是杀人之“政”,“秦法”是杀人之“法”,“秦制”是杀人之“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人”的价值问题,在诸子百家争鸣中已产生了非常深刻、非常先进的思想认识,均是对孔子儒学的深刻而有力的批判。归纳而言,有“四大”、“四生”、“四本”和“四事”等先进的思想观念。如“四大”,老子主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二十五章》)“人”,这里通指一切人类。“道”,指自然规律、人类文明和社会规律的总和。意即“人”的社会地位,跟“天”、“地”、“道”一样重要。又如“四生”,即老子主张“贵生”(《老子.第七十五章》),墨子主张“利生”、“安生”(《墨子.兼爱下》等),杨子主张“乐生”(《列子.杨朱》)。“贵生”,意即重视、珍惜人的生存价值;“利生”、“安生”,意即建构一切有利于人生、安乐于人生的社会因素;“乐生”,意即创造条件使人生快乐。“四生”,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再如“四本”,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章》)意即“食”(吃)、“服”(穿)、“居”(住)、“乐”,是“贵生”之本,前三者是物质基础,后者是精神感受。又再如“四事”,即“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列子.杨朱》)“寿”,人生时间的长短,涉及到健康、安全等卫生权利和长寿权利(含人身不受侵犯等方面的涵义)。“名”,指名学,即逻辑,泛指思想、思维、理性和言语等,涉及到人获取知识等精神利益的基本权利。“位”,泛指职位,涉及到人对获得劳动就业方面的基本权利。“货”,指物质,涉及到人对生活资料等物质的获取等基本权利。意即人生的长寿、知识、就业和物质,四者虽各自独立,但互相联系,缺一不可,而长寿位居第一。笔者把诸子有关“人”的价值,有“四大”、“四生”、“四本”和“四事”等先进的思想观念,合称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简称“生权”。“生权”即“人权”。据此可推定,中国人有关“人权”的思想观念,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即已产生并流行。为了全面实现人的“生权”即“人权”,老子率先反对任何形式的杀人暴行,提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第三十一章》)。墨子率先提出了“兼爱”的思想(《墨子.兼爱下》),主张人人平等,如“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人)也。”(《墨子.法仪》)揭露、批判和反对孔子儒学的所谓“天命”主张(《墨子.非命》),同时认为,“杀一人谓之不义”,“杀十人十重不义”,“杀百人百重不义。”(《墨子.非攻上》)主张“不杀不辜。”(《墨子.尚同中》)“杀人者死。”(《吕氏春秋.去私》)由此可见,诸子百家有关“人”应“贵生”、“利生”、“安生”和“乐生”等的论述,同孔子儒学的邪恶主张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不仅是对孔子儒学的严厉批判,而且是对秦始皇之流杀人暴行的严厉批判,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回复 收藏 163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7:00

  人生是世间最可宝贵的。历史揭示,“生命”一词源于孔子“死生有命”的邪恶的政治主张,其涵义即“生”于“王命”(天命),“死”于“王命”(天命),任由“王命”所主宰、奴役和虐杀。所以说,“生命”一词,已被儒家打上了中国人“生于王命”的历史烙印。因此,说“生命”可贵,那是儒家的历史误导,是中国人的一个严重的思想认识误区。“生权”即“人权”;生权(人权)高于政权。为了实现这个“生权”(人权),21世纪的中国人,应当毫不犹豫地抛弃所谓“生于王命”即“生命”的传统观念,走出所谓“生命”的思想认识误区,突破这个反人类、反社会文明的政治怪圈,坚决地抗“命”,反对和抵制来自战争和恶法等方面的任何杀戮,捍卫生权,提倡自主地做人,自主地生活。而坚决地反对孔儒主义,反对秦始皇主义,恰恰正是反对“生于王命”的思想基础。换句话说,反对孔、秦主义,是事关中国人的“生权”即“人权”的恢复或重新建立,具有十分深远的政治意义。否则,秦始皇式滥杀无辜的历史悲剧,必将会无休止地重演。

 回复 收藏 164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7:00

  “仁义道德”是“王命”的代名词

  陈捷夫

  近年来,孔子儒家“仁义道德”的谬说,在国内死灰复燃,大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之势。本文以儒家主要文献记载为基本依据,揭示“仁义道德”的历史丑恶面目,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仁义”,是孔子儒家的政治产物。“仁”是“上人”即王者阶级的一种特殊称谓,与“庶”相对应。“义”是“利”的代名词,有“利”才能有“义”。人类是文明社会的“公人”。有利于全体社会公人之“义”,即成为“公义”、“正义”、“公正之义”;而有利于王者阶级之“义”,则成为“王义”、“私义”、“邪恶之义”。儒家把“仁”与“义”合称为“仁义”,不仅明确地宣示了“王者之义”,而且宣告了王者阶级必然得利。因此,中国古代所产生的所谓“义利之辨”,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道德”,是中国式儒家政治体制的一种政治产物,是中国人实现真正法治的克星。“道”,原是一个中性词,泛指诸子百家的各种学说,也指某种政治体制。自秦、汉儒家主政以来,“道”成为儒家的特定用语,也就是指孔子之道、儒家之道。“德”,原作“得”,兼备“获得”与“施舍”等涵义。孔子首先提出“道得”(德)的概念。儒家把“道得”换作“道德”,既掩盖了“得”的真实意图,又掩盖了“德”的虚伪性,在儒家那里,道德就是政治;政治就是道德。“道德”既是儒家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儒家政治的一种形式。千百年来,儒家总以什么“人伦”或“伦理”等儒学概念作为借口,企图淡化“道德”一词本身与生俱来的政治因素,实则在于弱化、甚至于取代社会上真正的法治。

  “仁义道德”,是孔子儒家的一种巨大的政治成果,其内容以西汉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为基本核心。“三纲”分别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分别是“仁、义、礼、智、信”。前者是帝制即奴隶制的政治“道德”关系;后者是帝制即奴隶制的政治“道德”教条。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所谓“仁义道德”, 完全渊源于孔子的儒学思想,是孔子儒家的思想范畴,始终贯穿着帝制即奴隶制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意志。其实质,是进一步企图以儒家的思想,限制和“规范”人们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使之因“奴化”而“忠君尊王”,达到维护其奴隶制模式专制统治的罪恶目的。

  孔子儒家主张并践行“政教合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所谓“仁义道德”,是中国帝制即奴隶制“政教合一”的历史标本。王官和儒家合二为一,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是“政教合一”的基本形式;而两者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则是“政教合一”的基本特点。所谓“仁义道德”,既是孔子儒学精髓的集中体现,又是帝王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意志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帝制即奴隶制“政教合一”的历史产物。因此,不论是“道德”,还是“仁义道德”,均是帝王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意志即“王命”的代名词,是儒家“政教合一”的奴隶制思想的历史遗留,是一种政治性极强的“非法”之“法”。在追求民主化的21世纪里,中国人应当坚决地批判和抵制所谓“仁义道德”,而坚定地追求实现现代法治。

  本文拟就“仁”是“王权”的代名词,“义”是“王利”的代名词,以及“仁义道德”是“王命”的代名词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考证和叙说。

 回复 收藏 165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8:00

  1、“仁”是“王权”的代名词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言“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内容”(《辞海.仁条》);也有认为是“仁爱”之类。笔者认为,这些均是一种严重的曲解;在孔子儒家那里,“仁”的基本涵义,指“上人”,首先是“王者阶级”的名词,其次才是“王权”的代名词。即是说,“仁”的涵义,指王者奴隶主阶级。而所谓“恭、宽、信、忠、孝”之类,却是儒家“礼”的基本内容,也就是王者奴隶主阶级即“仁”所尊崇和推行的“帝王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儒书里,“仁”字的出现率极高,仅《论语》一书,即出现了100余次,如《论语.颜渊》记称:“克己复礼为仁。”“仁”,这里指“上人”,即王者奴隶主统治阶级中人,象征着“王权”。其依据分叙如下。

  孔子儒家主张人类划分贵贱等级,故多以“上人”和“下人”等,作为描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两种基本对象。如《礼记.中庸》记称:“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又如《孟子.尽心上》记称:“仁也者,人也。”“人”,这里通“仁”,特指“王者”、“大人”、“君子”、“圣人”等“上人”,也就是指王公贵族等奴隶主统治阶级中人,与 “下人”、“小人”、“民”等相对。再如《礼记.缁衣》记称:“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人)知则君长劳。’”“上人”指“仁”等;“下”指“下人”等平民百姓(疑“难”是“人”的讹误)。又再如《论语.颜渊》记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可见,在《论语》中,“上人”指“人”、“君子”、“大人”、“圣人”、“贤”等,以“仁”为通称。而“下人”则指“小人”、“民”“百姓”等,但其他儒书以“庶”为通称。《论语》有时又以“上”表示“上人”等,以“下”表示“下人”等。如《论语.宪问》记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又如《论语.阳货》记称:“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里的“上”,即指“上人”;“下”、“民”等,则指“下人”。

  可见,“仁”即“人”、“上人”。因此,“人”与“仁”可互通、互替。据前人考证,流行本《论语》中的“仁”,其初本多有写作“人”的,但被后儒改作“仁”。如《论语.学而》记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今人的资料认为,“仁”原作“人”,如《论语彙校校集释》记称:“敦、伯2618号写本‘仁’作‘人’”。又“‘其为仁之本与’,《汉书.延笃传》及《初学记.人事部》、《太平御览.人事部》引并作‘为人’”。又《论语.公冶长》“不知其仁”句,《论语.卫灵公》“无求生以害仁”句,“唐石经皆作‘人’”。(黄怀信主撰,上册第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前人这些考证事例充分表明,《论语》里的“仁”,即是“人”(上人);“人”(上人)即是“仁”。 由此可见,流行本《论语》一书里所记载100余处的“仁”,原来竟然不全是原著所有,而是自汉、唐以来,遭到历代儒家相继作改动的一种历史累计的结果。

  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相关概念里,“人”首先是一个中性词,通指一切人类,《老子》、《墨子》等书所提到的“人”,均是例子。但在孔子儒书里,“人”却存在着根本性区别,即“人”表示“上人”如“仁”,“百姓”、“民”则表示“下人”如“庶”。“人”与“民”两者的关系,或“仁”与“庶”两者的关系,即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如《论语.宪问》记称:“(子)曰:‘修己以安人。’”又“(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又如《论语.学而》记称:“子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再如《孟子.梁惠王》记称:“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这里的“安人”和“爱人”之“人”,即通“仁”,指王者奴隶主阶级;“百姓”和“使民”的“民”,则指“民”,即“庶民”等。“人与民”两者的涵义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在孔子儒家那里,“人”与“民”是两个存在着等级差别的概念,各有特指性,即前者是统治者,后者则是被统治者,彼此两者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的社会阶级关系。

  在“人”前面,增加了修饰语如“仁”、“民”或“庶”,写成“仁人”、“民人”或“庶人”等,是儒家等级观念的重要体现。如《论语.卫灵公》记称:“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又如《论语.先进》记称:“子路曰:‘有民人焉。’”再如《礼记.曲礼》记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里的“仁人”,指“上人”身份的王者奴隶主阶级;“民人”、“庶人”,则指“下人”身份的平民百姓。在这个意义上说,在孔子儒家那里,“人”与“民”、“仁”与“庶”,是一种相对应的概念。

 回复 收藏 166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8:00

  把“人”与“民”这种对立的关系,有时以并列式出现,称为“人民”,是儒家等级制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如《周礼.地官.大司徒》记称:“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十三经注疏》上册第70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人民”一词,“人”在前,“民”在后,意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即是一种并列式的连称,这与“君臣”一词的概念颇为相近,体现着“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是一种专制思维的儒家用语,值得关注。墨子主张“兼爱”,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而流行本《墨子》等诸子书,却多见“人民”一词,这与墨子的平等观念完全不相符合,故不可据信。这里值得一并提及的是,据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中,也曾经使用过“人民”的概念,但它是指奴隶主和自由民,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人民”一词是儒家政治等级观念的产物,其涵义当与古希腊等情形相似,即指专制统治者和一些拥护专制统治的人,而不包括普通的平民大众。据此看来,“为人民服务”或者“人民共和国”等的“人民”一词,则具有一定的特指性,而不是通指性。在中国人致力于追求民主化的21世纪里,继续使用“人民”一词,是否合适,就值得人们深入地反思。

  从字源上说,“仁”由“人”和“上”所组成。“上”的古字作“”(上划为短式平划,下划为两端向上的一个大弧划。《康熙字典》记载“仁”的古字,也有作“千心”与“尸二”的),秦、汉之际由“隶变”所定,写作“二”。如《说文解字.人部》记称“仁……从人、从二。”又如《太平御览》引《春秋.元命包》记称:“仁者情志好生人,故其为人以仁,其立字二人为仁。”“二”,即指“隶变”之前,上划为短式平划、下划为两端向上的一个大弧划。再如《周易.系辞上》记称:“子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二人同心”不可理解,换成“上人同心”,其意思就容易理解了。据此可知,“仁”之“二”,即“上”的隶定字形;“仁”由“人”与“上”二字组合而成,似乎毫无悬念。

  这里必须郑重地指出的是,“仁”是名词,不是使动用词。这一点,孔子的相关言论即足以充分证明。如《论语.宪问》记称:“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大意是说,君子而不当统治者是有的,但未有下人而当上统治者的。又如《礼记.表记》记称:“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意是说,中心能够稳住王权或王族利益者,天下只有帝王一人罢了。再如《孟子.离娄上》记称:“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大意是说,孔子说:“王者阶级不是为了广大平民百姓的。”由此可见,孔子口中的“仁”,指“上人”, 即王者奴隶主统治阶级,首先当作名词使用,而不作使动用词。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所谓“天下归仁焉”(同前),“仁”即是名词,不是使动用词。然而,由于“仁”象征着“王权”,故“仁”又成为“王权”的代名词。

  与孔子儒家相反,在墨子等诸子那里,“仁”当作使动用词,而不是当作名词。如《墨子.经上》记称:“仁,体爱也。”“体爱”,即体肤相亲之意,引申为相亲相爱。又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人部》记称:“仁,亲也。”“亲”,即爱,也就是“亲爱”,这与墨子的“体爱”相通。这表明,不论“仁”的涵义是“体爱”或“亲爱”,“仁”首先是使动用词,而不是名词。由此可见,在墨子等诸子那里,“仁”是使动用词,不是名词,“仁爱”的概念纯粹属于墨子墨家;而在孔子儒家那里,“仁”则是名词,而不是使动用词,不存在所谓“仁爱”的概念。儒家所鼓吹的所谓“仁爱”,那是一种“扰化”行为,是一种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的欺骗世人的拙劣表演。这就是墨子等诸子,跟孔子儒家彼此两者之间,在对待“仁”涵义问题上的重大区别。

 回复 收藏 167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38:00


  如前所叙,“仁”指“上人”,即首先是王者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名词;由于象征着“王权”,故“仁”又成为“王权”的代名词。而被后儒附会于“仁”之下的大量不同的涵义,如所谓“忠”、“孝”、“爱人”、“恭”、“宽”、“信”之类,并不是“仁”的涵义,而是“礼”的涵义。即是说,“礼”才是“仁”即“上人”成就“霸业”的“霸王工具”,是“仁”即“上人”所尊崇和推行的孔子儒家学说。而《论语》里100余处提到的“仁”,其涵义虽说多见不同,但那只是一种障眼法、“扰化”法,其实质仍然是指“上人”,即王者奴隶主统治阶级。


 回复 收藏 168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49:00

  《系辞》等“十翼”不是孔子所作

  陈捷夫

  流行本《史记》和《汉书》等书认为,《系辞》等“十翼”是孔子所作。如所谓“孔子晚《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史记.孔子世家》)又如所谓“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汉书.艺文志》)然而,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显示,《史记》与《汉书》的相关记载,却是严重地违背历史事实,疑为后儒为捏造史据所讹入,故不足据信。

  考古资料充分显示,自战国至西汉初的几种相关“易”,均不存在《系辞》等“十翼”的事实。例如

  (1)晋太康年发现的战国《易》,不存在《系辞》等“十翼”。
  (2)西晋太康二年(281)发现的“汲冢竹书”(也称“汲冢古文”),其中有《易经》二篇,《易繇阴阳卦》二篇,《卦下易经》一篇。(见《晋书.束皙传》)但未见所谓“十翼”。清学者曾表述为“有《阴阳篇》而无《十翼》,其明验也。”(崔述《丰镐考信录》第29页,《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者从研究中得知,“蝌蚪文”是汉人对战国楚国文字书写上的某一特殊形式的一种称谓,具有特指性。魏襄王墓发掘的《易》,是“蝌蚪文”写本,可知是楚系《易》的版本。

  (3)又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简《易》,蝌蚪文写本,也未见涉及到所谓“十翼”。

  (4)1994年从香港文物市场买回,今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战国楚竹书《易》,计58简,只字未见涉及到所谓“十翼”。
  (5)再如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 1号墓发现汉简“易”600片,其中200片卦辞不同于流行本《周易》,400片属于“卜事之辞”,为《周易》所无,仍未见及所谓“十翼”。
  (6)又再如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帛书楚《楚易》,其中“易传”六篇,仍然未见所谓“十翼”之篇。


  由此可见,上引考古资料所涉及的“易”,全是《楚易》,不存在所谓“十翼”的任何文篇。这有助于说明一个历史事实,即战国《易》以《楚易》为主流《易》学;战国流行《易》不存在《系辞》等“十翼”的事实。了解战国史的人们都知道,楚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其思想文化是其时唯一的主流文化。这也是《楚易》之所以流行的基本原因。

 回复 收藏 169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49:00

  文献记载显示,以《系辞》为主的“十翼”,是西汉儒家的出品;《系辞》初名为“《易大传》”。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记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此句出自流行本《系辞下》,如:“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这说明《易大传》是《系辞》的初名,流行于司马迁之世。而《系辞》篇名则产生于西汉后期,前所未有。其次,《系辞》之外的其他“十翼”篇,是汉武帝、汉昭帝至汉宣帝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儒家出品。如《汉书.儒林传》记称:(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相传周王孙、丁宽等儒生,曾是田何的学生。“皆著《易传》数篇”,即说明除了《易大传》即《系辞》之外,其他“十翼”的初本,大部分相继出自其时,也即皆出自齐鲁等儒生手中。《汉书.儒林传》这一记载,跟前引《艺文志》所谓“孔氏为之……《序卦》之属十篇”之说,发生了严重矛盾。根据帛书《楚易》和《史记》的记载,笔者从《儒林传》之说。由此进一步证明,以《系辞》为主的“十翼”作品,全部产生于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由汉儒出品,与孔子毫无联系。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战国流行楚《易》,上溯早些时候还可能流行《连山》、《归藏》、《元包》等《易》,但诸子文献却不讲《易》,如《老子》、《墨子》、《管子》、《孟子》、《荀子》、《庄子》(唯有《天下》篇有“易以道阴阳”句,因与上下文意不合,笔者疑为后儒讹入)等书,均不讲《易》。这折射了两个史实,一是春秋战国以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为标志,“易”属于“小道”,不是主流的思想文化;另一是“《周易》”尚未出世,其时儒家所奉行的可能就只有“五经”,即“诗、书、礼、乐、春秋”。

  由此可见,孔子没有作《易传》的历史条件和机会,故孔子不作《易传》。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考古上至今无所发现的基本原因。《系辞》等“十翼”产生于西汉儒家之手,这是《汉书》之所以要郑重记上一笔的基本原因。帛书《楚易》的发现,考古与文献记载互为印证,不仅证明了《系辞》是由帛书《楚易》“易传”篡改而来,而且证明了《系辞》等“十翼”,是汉儒的作品。由此可见,《史记》、《汉书》等文献有关孔子作《系辞》等“十翼”等记载,与史实严重不相符合,纯系后儒所造假作伪。其目的,在于讹增《系辞》等“十翼”的权威性。由此可以说,儒家关于孔子作《系辞》等“十翼”的造假之说,可以休矣!

  #
  哦,我说呢,说孔子讲易经,可是孔子为什么没有关于《易经》的言论呢,于是汉朝儒教就编造了“孔子晚而喜易”,来为这个现象做解释。

  也许《易经》是汉朝才出现的,被埃及汉人带进中国,我说为什么先秦诸子没一个提易经的呢。

  (本文据自陈捷夫《孔子“君子不器”是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政治大纲》──《〈周易.系辞〉是反对科学的神道主义思想方法依据》一文选节)


  #

  埃及仁义礼智信之毒,高明的毒,分开看任何一种成分,都是无毒的,但是混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剧毒,仁义礼智信就是这种毒药。

 回复 收藏 170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0:00

  帛书《易》是《楚易》

  陈捷夫

  综合近年研究者的相关研究,帛书《易》是一种“自有渊源”的南方楚系《易》。而流行本《周易》以及其中的《系辞》篇,与帛书楚《易》和《易传》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这里首先感谢相关研究者的辛勤的劳动成果和贡献;但对有些观点和做法却不敢苟同,如帛书《易》的取名问题等。“取名”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帛书《易》的“归属”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文物的证伪价值,和考古研究的基本取向等重要问题。

  笔者初步了解到,帛书《易》是楚国《易》。但国内外有关帛书《易》的研究文论或著作,却多以“《周易》”取名;而对帛书楚《易》“易传”中遭到《系辞》所篡改的重要文篇,却又以所谓“《系辞》”取名,这就有以后套前、以伪讹真之嫌。如此一来,不仅帛书楚《易》等的真实内容和历史真相等遭到掩盖或抹杀,而且造成概念上的重大混乱,甚至于以讹传讹。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不可取的。为了从学术上理顺彼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尊重史实,这里,笔者姑且把帛书《易》称为《楚易》,而把其“易传”中那篇被今人误称为“《系辞》”的文篇,称为“《易有四马》”,以示与《系辞》相区别。

  帛书《易》是“《楚易》”,不是“《周易》”。1973年底,我国考古工作者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帛书《易》,是楚国《易》。基本依据,是相关研究者的相关结论。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李学勤先生认为,“帛书一派易学则与楚学关系很深。《缪和》、《昭力》中的弟子均为楚国姓氏,且所引史事多与楚国相关。”“因此,可以将帛书视为楚地易学的作品。帛书《易传》中并无《文言》、《彖》、《象》、《序卦》诸篇,这是它最不同于田何一系易学的地方。”(王化平《帛书〈易传〉研究》第175页,引李学勤《帛书“易传”及“系辞”的年代》,《古文献丛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7)李氏把帛书《易》当作“楚地易学的作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客观的结论。这就充分地说明,帛书《易》是“楚”《易》,不是所谓“《周易》”。又如同一时期,刘彬徽先生引述相关研究者的结论说,“长沙马王堆帛书中的《易经》,研究者认为,‘非必为《周易》,抑或是与《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元包易》并列的另一种《易》,我们也可以将其定名为《楚易》。’这就是说,《易经》中的楚本《易经》(《楚易》)也已失传两千年之久!”(刘彬徽《楚系青铜器研究总论》第595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这就进一步说明,帛书《易》是一种南方“《楚易》”,不是所谓“《周易》”。笔者之所以把帛书《易》称为“《楚易》”,所据即在于此。

  据悉,帛书《楚易》包含“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约成书于战国,抄写于西汉文帝之前,其内容均与后来的流行本《周易》不同。如“易经”部分,其卦序的排列等,跟流行本《周易》基本不相同。“易传”部分,计六篇,即《易有四马》(今人多称为“《系辞》”)、《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合计4900余字。六篇“易传”中,并不存在所谓“十翼”的任何文篇。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帛书《易》是楚国作品,当归属于楚国,故有研究者取名为“《楚易》”,并无不妥。其次,帛书《易》和“易传”中,除了《要》篇之外,其他均无篇名。根据常例,当以首句取名,或以其重要特点取名;如《二三子问》、《易之义》(又名《衷》)、《缪和》和《昭力》,即以句首取名。《易》无篇名,根据其所具有的“楚学”特点,当取名为“《楚易》”;而“《易有四马》”无篇名,则当以句首取名,或根据该文的重要特点如大量“马”字而取名,以突出其重要特点,尊重其史实。尊重史实,应是考古领域里的价值所在和意义所在;它不仅直接关系到相关的历史真相,而且关系到传世文献的证伪价值,以及考古研究的基本取向。考古若不为阐扬历史真相和传世文献的证伪,考古就显得毫无实质意义。

  然而,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李氏在其所著《古文献丛论》一书中,却提出了与前引结论自相矛盾的取名观点,即把帛书《易》称为所谓“《周易》”,把《易有四马》篇取名为所谓“《系辞》”,如“《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和“《帛书〈系辞〉析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等目录上的取名事实,均是例子。如此一来,使得原本简单的考古文献取名问题,变得更加诡谲化和复杂化。

  据笔者的初步研究,“《系辞》”是由汉儒对帛书《易有四马》实施篡改而成;“《周易》”是由汉儒对帛书《楚易》实施篡改而成。其基本依据有二,一是结构形式上不同,如前面所叙,帛书楚“易经”部分,其卦序的排列等,与《周易》基本不相同;帛书“易传”部分,并不存在“十翼”的任何文篇。这是彼此在结构形式上的不同。另一则是本质上不同,帛书《楚易》的基本取向,是“爱民”、“敬众”,而《周易》的基本取向,则是“尊君”、“崇圣”;帛书《楚易》说“易”的基本方法,是“马”,而《周易》说“易”的基本方法,则是“象”。爱民、敬众,与尊君、崇圣,是一个对立范畴。“马”指“数”,表示事物的“质”,属于“本”;“象”指“形状”,表示事物的“外表”,属于“末”。质与外表,即本与末,也是一个对立范畴。这是彼此在本质上的不同。结构形式上与本质上的不同,说明帛书《楚易》与《周易》,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周易》是对帛书《楚易》的一种篡改,既是一种颠覆、一种讹变,又是一种讹替,实质上,是篡旨夺文。把帛书“《楚易》”说成是“帛书《周易》”,把帛书“《易有四马》”说成是所谓“帛书《系辞》”,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有指鹿为马之嫌。换句话说,帛书《易》是“《楚易》”,不存在“周易”;“《周易》”是帛书《楚易》的一个历史变种。也可以说,没有《楚易》,就没有“《周易》”;所谓“《周易》”,实质上是一种汉朝易学即“汉易”,是儒家易学即“儒易”,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政治产物,“尊官”、“崇圣”等是其鲜明的时代特点。

  帛书《易》的取名问题,既关系到帛书《易》的归属问题和历史事实,也关系到相关考古文献的证伪价值和考古研究的基本取向等问题。以所谓“帛书《周易》”等讹替帛书《楚易》,其结果,一方面是以实为虚,即变相地否定了楚国的相关文化史实,掩盖了先秦文化的理性特征,以及刚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历史实物的真相,使之丧失证伪价值,置史实于不顾;另一方面,是以虚夺实、以伪讹真,即以造假手法,为所谓“《周易》”的来源,编造了一份所谓考古实物证据,进一步误导读者。

  笔者注意到,《史记》、《汉书》只称“易”,从未称“周易”,可见“周易”的称谓,出现在班固之后。 李氏的所谓“帛书《周易》”、“帛书《系辞》”之说,纯属于“以后套前”的结果,即以后儒所伪托的相关篇名,强行硬套在先出的考古文献之上,以虚假去讹替事实,继续以讹传讹,用以“圆”儒家的历史谎言。显而易见,那不是一个严肃的学术结论,而是一个轻率的政治结论。李氏执掌当今中国考古领域的牛鼻子,成就固存,但故意让考古文献脱离史实,使之不能证伪,已属于考古领域里的不幸;而对考古文献进行造假,以虚假来误导读者,则是考古领域里不幸中的不幸。

 回复 收藏 171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2:00

  《系辞》由帛书《易有四马》篡改而成

  陈捷夫

  《系辞》由帛书《易有四马》篡改而成,虽源于多方面,而最关键的有两方面,即改变帛书《楚易》的基本宗旨和解说《楚易》的基本方法。即彼此两者之间各自的基本宗旨和说易的基本方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帛书《楚易》的基本宗旨,是“爱民安行”和“敬众”等;而《周易》的基本宗旨却是“禁民为非”和“尊官”等。帛书《楚易》的说易方法,是“马”;而《周易》的说易方法却是“象”。帛书《楚易》是先秦楚人的出品,而所谓《系辞》暨《周易》,却是西汉儒家的出品,是汉王朝“独尊儒术”、推行董仲舒神道主义的政治产物,“尊君”是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系辞》同帛书《易有四马》的关系,不是一种历史“传承”关系,而是一种篡旨夺文的“讹窃”关系;以《系辞》为主的《周易》,同帛书《楚易》的关系,也是一种篡旨夺文的“讹窃”关系。

  “爱民”的易学宗旨,和以“马”(数)说易的方法,继承了卜筮的原始色彩,是先秦易学的基本特征。从诸子文篇中看到,“爱民”是春秋战国各国的共同特征。至于“数”,尽管与卜筮之间缺乏本质联系,其占卜结果不足据信;但古今大量生活事实表明,“数”,既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实质,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是人类生活的本质。如人们生产多少,获得多少,消费多少,存积多少等等,全与“数”相关联。自然界也然。即是说,没有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文明。同理,没有“数”,就没有自然界。因此,《老子》率先提出了“道生一”和“三生万物”的“道数”观,把“道”与“数”合一,当作其宇宙生成观。崇尚低位数,坚持本质,是老子道数观的显著特点。帛书《楚易》以“四马”概念为主的宇宙观,似乎与《老子》有某种联系。然而,《系辞》把帛书《易有四马》的“马”,篡改成“象”,则说易方法即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抽掉“数”,即等于抽掉人类生活的本质内涵。《系辞》崇尚高位数,则其“数”等于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1-2-1)《系辞》篡改了帛书《易有四马》的基本宗旨

  帛书《易有四马》篇有一个亮点,叫做“爱民安行”。笔者把“爱民安行”,视作是帛书 《楚易》的基本宗旨。而《系辞》也有一个基本宗旨,则是“禁民为非”,尊君崇圣,定贵贱等。前者为普遍人服务,具有浓烈的原始人性因素;后者则为君王服务,具有浓烈的“等级制”和“大一统”专制政治因素,两者彼此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不可相提并论。

  “爱民安行”,语出帛书“易传”《易有四马》篇,如“理材正辞,爱民安行曰义。”理,治、推测、判断;材,材料、资料。理材,即综合卜筮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如算筹(或蓍草)的数字和卦、爻辞的字义训诂等,进行推测判断。正辞,即尽量以符合筮理的判断言辞,提出占卜结论。爱民,即利益于民。安行,即避凶趋吉,指安全、隐当而顺利地出入行走和做事作为等。义,即有利。大意是说,综合占卜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材料,进行推算,同时尽力做出准确的预测结论,使民众能够避凶趋吉地从事生活或生产等各种作为,这就是义的真谛,也就是占卜师的职德。由此可见,“爱民安行”,不仅是对占卜师占卜目的的基本规范,而且是《易有四马》篇的基本宗旨,也是帛书楚《易》的基本宗旨。

  楚国由南方一个原始民族发展而来,历史久远,思想文化等的积淀坚厚,底蕴丰富,均优于北方等列国。即不仅具有自己民族的独特语言、文字、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学术等,而且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传习等。早期流行“巫”,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后期重视讲科学和技术等,却是楚国最显著的思想文化特征。而讲人性、讲理性和讲实用性,则是楚国思想文化共同的基本特征。楚国社会制度如此,其王官和贵族等也不例外。楚庄王等楚王以及贵族中,始终有着“爱民”的一种政治取向,成为先秦的历史佳话,这些从现存《国语.楚语》和《楚辞》等书里,均可获得资证。所谓“安民以为乐。”(《国语.楚语上》)所谓“夫从政者,以庇民也。”(《国语.楚语下》)所谓“哀民生之多艰”,“终不察夫民心”,“民生各有所乐。”(屈原《离骚》)均是其中体现“爱民”政治取向的典型例子。上层“爱民”的政治取向,必然直接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里。如政治上,楚国相继多次修订刑法等法律,以适应民情;思想文化上,楚国相继多次简化文字,编辑“字典”,编辑手工业制器文献如《考工记》,编辑数学文献如《算数书》(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墓出土,《九章算术》的“母本”),编医药书,编天文历法书等等,以便利于民用。所有这些举措,可以说是楚国“爱民”的政治取向,与人性、理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相结合的结果,而与墨学“兼爱”等政治理念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帛书《楚易》具有“爱民”的政治取向,“以《易》济民行”,“尊天而敬众”,既符合楚国的国情,也符合先秦时期的社会实际。如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和《墨子》的“兼爱”等等,可以说是除了孔学之外,均是诸子百家政治上倾向于“爱民”的一种佐证。由此可以说,楚国是中国先秦社会追求理性的一个历史缩影。

  然而,在《系辞》那里,“爱民安行”却被篡改成所谓“禁民为非”。如此一改,却改变了《楚易》的基本宗旨。 “禁民为非”而“尊君”,既是《系辞》的基本宗旨,也是所谓“《周易》”即“儒易”的基本宗旨。

  “禁民为非”,语出《周易.系辞下》,如“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孔颖达疏:“《正义》曰:‘言圣人治理其财用之有节,正定号令之辞,出之以理,禁约其民为非僻之事,勿使行恶,是谓之义。义,宜也。言以此行而得其宜也。’”(《十三经注疏》上册第86页)大意是说,王者在夺得全国政权以后,应当全面掌握社会财富,并以自命正统的王令、王制,全面禁止民众犯上作乱,最为适宜。在这里,“财”,是“材”的讹替;“禁民为非”则是“爱民安行”的讹替,均是一种篡改行为。“财”、“禁”与“为非”四字的篡改,把《易有四马》的“爱民”宗旨,变成了《系辞》的“尊君”宗旨,全面颠覆了帛书《楚易》的基本实质。即是说,“禁民为非”是《系辞》的基本宗旨,也是所谓“《周易》”即“儒易”的基本宗旨。笔者指《系辞》等是篡旨夺文,所据即此。儒家的狡诘和卑鄙,于此可见一斑。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封建专制政治统治,必然要推行儒学的礼治。而推行礼治,首先必然要推行神道主义,扼杀和反对科学。作为神道主义主体的汉儒神学体系,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应运而生。出于“大一统”的新的政治需要,一切先秦文献和汉初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5:00

文献,无疑均需要改头换面,并置于儒学的主宰和支配之下。一方面,是汉王朝大量举用齐鲁、河洛等地儒生,由他们以孔学为基准,全面审查和过滤先秦至汉初等诸子百家文献,或禁,或删,或篡改,或曲解,或窜乱,或造假作伪,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由“独尊儒术”,反对“异端”,“勿使并进”等封建专制的愚民策略所决定的,故以齐鲁、河洛儒生,担当了这个无耻的历史角色,是毫无疑问的。另一方面,则是汉儒以方术、巫术和神话等相混杂,所编成的谶书、纬书等,解说经学,使经学神学化。所谓“今文经学”,正是两汉经学神学化的代名词。而作为承载封建专制政治宗旨和神道主义思想方法的重要文篇,《系辞》不仅是今文经学其中之一,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儒家“新”经学。即是说,“《系辞》”暨所谓“《周易》”,是汉儒的出品,是今文经学的典型产物。而《系辞》“禁民为非”、“尊君”等基本宗旨,则无疑直接渊源于孔子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和董仲舒所谓“屈民而伸君”等儒家政治主张。

  一个是以“爱民安行”为基本宗旨,另一个则是以“禁民为非”为基本宗旨,这就是帛书《易不四马》同《系辞》两者,在易学基本宗旨上的根本区别。

 回复 收藏 172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3:00

  (1-2-2)《系辞》篡改了帛书《易有四马》的基本方法

  笔者从帛书《易有四马》(“系辞”)的“释文”同《系辞》的对照中看到,帛书“易传”《易有四马》篇里的所有“马”字,在《系辞》里几乎全被篡改成“象”字。由于“易”的基本宗旨不同,必然要造致说“易”的基本方法的不同。汉儒把以“马”解说帛书《楚易》的基本方法,篡改成以“象”解说《周易》的基本方法,可以说是帛书《易有四马》与《系辞》两者之间又一个根本区别。

  帛书《易有四马》解说《楚易》的基本方法,是“马”。如“八卦成列,马在亓中矣。”又如“八卦以马告也。”再如“易有四马”,又再如“两木義生四马,四马生八卦”。等等。(本文所引文句,均据自丁四新《楚竹书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第517页《系辞》释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下同,不另注)这表明,“马”是《易有四马》解说帛书《楚易》的基本方法。

  “马”,古通“码”。 “码”,古代计算用的筹,或投壶所用的矢。后世“筹码”一说即由此而出。如《礼记投壶》记称:“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郑玄注:“马,胜筹也。”(《十三经注疏》下册第1665页)又如《庄子.齐物论》记称:“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马即码,也就是算筹,与数通。由此可知,帛书《易有四马》篇中所有的“马”,均指“码”,即古人计算用的筹;筹通数。古代用于卜筮的筹,多以蓍草做成(今人多用竹签),一般以五十根为数,蓍法(也称“筮法”)也有多种,这里从略。换句话说,“马”即“码”,也就是“数”,是解说帛书《楚易》的唯一基本方法。

  “数”的本义,即序数、计数与算术等,今称为数学。先秦的数学,同天文、医药、文论(即诸子百家之学)等一样,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带头学科。古人自幼儿起即“学书计”,“书”即文献,“计”即数学。序数,指自然数的序列符号,如《汉书.律历志上》记称:“数者,一、十、百、千、万也。”计数,包含算式、计数角度和计数方法等。算式,最基本的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计数角度,有大小、多少等方面。《管子.七法》中有“计数”之法,如“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合计六数(严格地说,方圆、厚薄等也是计数的范围)。《管子.七法》中当作“法”之一看待的,也有计数的各种基本准则,如“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合计六法(严格地说,自然数如一十百千万等,其实也属于“数”的基本法则)。数之学即数学。数是数学上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如《墨子.经上》所谓“圜,一中同长也”,“倍,为二也”,“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等,又如楚国《算数书》(《九章算术》的“母本”,1983年底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墓出土),即已用到正数、负数概念和正负数加减法则等。还有就是儒学“六艺”中的所谓“数”,如“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大司徒》)之“数”,其实都是与“数”、“计数”或“算术”相关的一种基本知识。这表明,我国先秦时期的数学已初具规模。以楚国而言,历来对“数”非常重视,故数学十分发达,其青铜器等手工业制器的高精水平,与数有关;楚国《算数书》更是体现了楚人对先秦数学实践和数学理论的一种初步总结。换句话说,数与万物相关联,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既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分配等物质关系密切相关,又与天文历法等现实需要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基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说,数是人类生活内容的基本核心,数是人类的生活本质;数是人类社会里一个永恒的命题;没有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文明。由此可见,帛书《易有四马》以“数”解说“易”,当与楚人原始卜筮的传承关系和先秦的数学影响分不开;尽管卜筮与数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两者的关系是不可靠的,但以“数”说“易”反映了先秦“易”学的基本特征。所谓“筮,数也”(《左传.僖公十五年》),即是其中例子。

  前面说过,“马”通“码”,“码”通“数”,故“马”即是“数”,已不存在任何悬念。那么,帛书《易有四马》中的“四马”一词,也就是“四数”,究竟是指哪些内容呢?这似乎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由于相关史料的奇缺,目前要搞清楚这问题,似乎并不容易。据笔者大胆的推测,帛书《楚易》中的“四数”,首先当与老子的宇宙生成观有关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联系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的思想看,“道”即是“无”(无形,看不见),“无”即是“0”。那么, 0、一、二、三,可能即是“四数”的代称。先秦已产生并流行“十”的自然数,“十”的符号为“| ”(中间加一圆点),圆点即表示“0”,但筹算记数则多以“空位”表示“0”。这说明,“0”的自然数概念早已产生,至春秋战国已出现严格的十进位制。笔者把老子关于“道生一……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观念,概称为老子“道数”观。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数”观,认为宇宙间万物源于“一数”。所谓“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齐物论》),所谓“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曰:‘有。’”(《庄子.知北游》即说明宇宙间万物系于一数,道离不开数,数也离不开道;道、数一体,不可分割。春秋战国人崇尚“四”。《老子》有“四数”、“四大”、“四法”等,如前引“道、一、二、三”,也即0、一、二、三,是“四数”。又如“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二十五章》)这是“四大”。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同前)这是“四法”。“四数”、“四大”、“四法”等,体现了老子对“四”的重视。《庄子》也有“四数”,如“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天下》)《管子》有“四维”,如“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牧民》)等等。自然界崇尚“四”,如“四时”、“四方”、“四位”、“四性”等。“四时”指春、夏、秋、冬;“四方”指东、西、南、北;“四维”指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四位”指上、下、左、右;“四性”指曲、直、刚、柔,等等。此外,汉字造字上也崇尚“四”,如“四象”象征法(造字法),“四象”象物法(拟物法)。“四象”象征法,即“象物(形)、象事、象意、象声”;“四象”象物法,即“天象、地象、人象、器象”,等等。由此可见,“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并象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的一般规律或规则。诸子百家崇尚自然数“四”,多与自然界规则的“四”相契合,可以说首先源于自然界。而“四”处于0、一、二、三,或一、二、三、四的低数位置上,则体现了其基本特点。据此推论,帛书《易有四马》中“四马”即“四数”,可能与老子的“道数”观,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个推测如果成立,则帛书《易有四马》暨《楚易》的宇宙生成观,即是老子的“道数”观。“道数”观从“0”、从“一”,也即以“有无相生”为基础,崇尚低位,坚持本质。没有0,就没有一;没有低位数,就没有高位数。由此进一步推测,由汉儒所篡改而成的《系辞》暨《周易》,其之所以鼓吹和宣扬高位数如“七、八、九、六”,完全违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则当属于汉儒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所蓄意设置的,反对崇尚低位数、反对本质的一种对抗性的、颠覆性的思想布局,是一种实施愚民策略的重大举措。这些,也许就是为什么自汉至清,中国传统数学界回避使用“0”这一重要符号的基本原因其中之一。由此再进一步推测,后世儒学之所以奉行高位数概念,如人分“九等”、地分“九洲”、官分“九品”、王者为“九五之尊”等,当与后儒贯彻、演绎伪书《周易》的高位数观念有关联。

举报 回复 收藏 173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3:00

  由此可见,“马”字在帛书《易有四马》篇里,通“码”,表示“数”,是解说帛书《楚易》的唯一基本方法,似已毫无疑问。遗憾的是,某些学者居然言之凿凿地指称,“马”是抄写者的“错讹”之字,且“绝无道理可言”。笔者认为,指“马”是“错讹”之字,毫无事实依据,是彻头彻尾的谬说,是百分之百的“政治结论”。

  然而,在《系辞》那里,所有“马”字均遭到篡改,被换作“象”字,这就无疑彻底颠覆了帛书《易有四马》以数说易的基本方法。“象”与“马”,两者之间有着“表”与“质”的根本区别;一字之讹,解说“易”的基本方法等,也就产生了天壤之别的实质变化。

  《系辞》解说伪书《周易》的基本方法是“象”。如“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又如“八卦以象告。”再如“易有四象”,又再如“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十三经注疏》上册第85、第91、第82页)等等。这表明,“象”是《系辞》解说伪书《周易》的基本方法。

  “象”的涵义较多,先秦诸子百家用法不一,归纳而言,可分为象征、形象、现象、法象等多种意义。如《老子.第十四章》所谓“无物之象”,《考工记.辀人为辀》所谓“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指象征。又如《左传.昭公十七年》所谓“天事恒象”,指现象。再如屈原《离骚》所谓“象设君室”,指形象。又再如《管子七法》之“象”,则指“法象”、法则,等等。尤其《管子.七法》中的“象”,涵义更加宽泛。如 “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也,状也,谓之象”。“义”之“象”,指利人等公义、正义的事理;也指言行符合一定的规则。“名”之“象”,指逻辑学中的概念,与“实”相对。“时”之“象”,指时辰、日月、春夏秋冬四季序列与其气候、气象等。“似”之“象”,指相像。“类”之“象”,指法象或法则,也指逻辑学中的推理等。“比”之“象”,指比拟、比喻、比象等。“状”之“象”,指外表、形象、形态,也指与“状”相关联的物体。义象、名象、时象、似象、类象、比象、状象,计七象。在七象中,可归纳成“象征性”、“象物性”两个基本类型。所谓“象征性”,指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如义、名、时、类、比等;所谓“象物性”,指似、类、状等。但两者之间的用途有时还存在重叠现象,如“类”,既可用作法式等概念,又可用作“类似、比类”等概念,“象物性”物象中也可以使用“象征性”手法的,等等。由此可见,《管子》一书的“七象”说,虽说可能并未全面囊括所有“象”,但可以说是对先秦时期“象”概念的一次基本总结。然而,在《系辞》那里,“象”的基本涵义虽然也具有“象征”与“物象”两个方面,但其范围却缩少了,变成仅指卦象之类图象,和象征天、日、山、泽之类;尤其后来使用“象数”一词,“象”义却变得更加表面化,也即形象化,甚至于神秘化。至于“象数”问题,留至后面再作介绍。

 回复 收藏 174楼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5:01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4:00


  必须指出的是,“象”在《系辞》那里有“四象”,如“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的涵义究竟是指哪些呢?这同“四马”即“四数”一样,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综合相关资料,可归纳为六种传统说法。即指金、木、水、火;指“四季”即春、夏、秋、冬;指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指宋儒以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为四象。此外,《十三经注疏》孔颖达疏引庄氏:“谓六十四卦之中,有定象、有假象、有义象、有用象,为四象也。”又引何氏:“四象谓天生神物,圣人则之,一也;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二也;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三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四也。”据此不难发现,以上六种提法多属于虚指;虚指即缺乏现实生活里的事实依据,甚至于有神秘化趋向,这无疑就是伪“四象”了。有伪“四象”,就必有真“四象”;即是说,《系辞》中的“四象”,是对真“四象”的一种讹窃。所谓真“四象”,即指现实生活里存在着与事实相对应的相关名词。据笔者初步的研究,在古代,“四象”包含了象征性“四象”与象物性“四象”两个基本方面。象征性“四象”,由西汉末刘歆在《七略》一书中所提出,如“象物(形)、象事、象意、象声”,认为四者是古人的“造字之本”。(见《汉书.艺文志》)。笔者称为“造字四象法”。物、事、意、声,是人类社会赖以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四个宇宙模式”;以象征性手法来对待物、事、意、声等,这是所谓象征性“四象”。象物性“四象”,是笔者从汉字结构的部首偏旁上总结出来,是对“象物”一法的演绎。有四个基本内容,即“天象”、“地象”、“人象”与“器象”。 “天象”,如日、月、云、雨等;“地象”,如土、水、草、木等;“人象”,如口、目、手、足等;“器象”,如车、舟、戈、皿等。汉字之所以具有一定的“物质性”,即渊源于此。以象物性手法来对待天象、地象、人象与器象等,这就是象物性“四象”。笔者把“象物性四象”,简称为“物四象”。(见拙文《造字“六书”说之驳正》、《汉字“象形”说、“鸟迹”说之驳正》等)象征性“四象”(这里简称为“象四象”)是对人类所面对的各种物质和精神等的活动状态的一种基本概括;“物四象”,则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各种物质状况的一种基本概括。两种“四象”,均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标志,既是科学的认识论,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以“象四象”而言,所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内容,全为物、事、意、声四者所涵盖。象,即象征。物,即物质、物体;事,即人类的思想、言论和行为的综合活动形态;意,即思想、知识和情感等;声,即以音态形式为主的言论和其他各种声响。象征物质(体),象征事态,象征意设,象征声音,虽说是体现于汉字造字法上的四种基本方法,却不无反映了人类思想活动的四个基本范畴和四种基本的思想方法。其基本特点,是象征性。以“物四象”而言,所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全为天象、地象、人象和器象四者所涵盖。象,即形象、现象、图象(像)。天象,泛指的日月星辰、气候等所有空间现象、形象等;地象,泛指地球上的水土、动物、植物、矿物等物质现象、形象等;人象,泛指人类自身器官如口、眼等的生理构造现象、形象等;器象,泛指由人类制造的宫室、农器、兵器、生活用器、交通工具等器物现象、形象等。天象、地象、人象、器象,虽说是汉字部首偏旁中四类物质现象和形象的符号,却不无反映了人类绘制图象的四类基本对象。其特点是象物性。由此可见,“四象”的涵义包含了现实生活里的两类重要内容,一是象物、象事、象意、象声,表示人类思想活动的四个基本范畴和四种基本的思想方法;另一是天象、地象、人象、器象,则表示人类绘制图象(像)的四类基本对象和四类图像。换句话说,“象四象”和“物四象”,即物、事、意、声和天、地、人、器,是古人对人类社会的物质范畴和精神范畴的基本描述,它们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既是先秦古人一种科学的宇宙观念,又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然而,《系辞》把帛书《易有四马》的“四马”篡改成所谓“四象”,即不仅直接抹杀了帛书《楚易》以“数”为说“易”的方法的重要史实,而且直接解构和抹杀了作为科学宇宙观、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象四象”与“物四象”。更有甚者,一字之讹,即把表示人类生活本质的“数”,讹成表示表面的“象”,也就是本末颠倒了。笔者指《系辞》中的“四象”,是伪四象,所据即此。


  至于所谓“两仪”,帛书《易有四马》的“释文”(指“《系辞》释文”)作“两木義”,另一说帛书《楚易》的原文作“两鈟”(见链接1)。木義,“附般着岸也。”(《类篇》)应劭训作:“木義,正也。”孟康训作:“木義,附也。”(见《康熙字典.木部》)又“鈟,钩鱼也。”(《说文.金部》)鈟,即钓。由此看来,不论是“两木義”或“两鈟”,其义均与“两仪(儀)”不相通,这里暂且搁置不提,待考。值得指出的是,在《系辞》那里,“两仪”指“阴阳”或“天地”。然而,“仪”的本义或引申义,通法式、仪器、仪礼等,却从不与“阴”、“阳”和“天”、“地”相联系。这说明,“两仪”一词是汉儒对先秦“五仪”科学概念的一种讹窃。所谓“五仪”,本义指规、矩、准(悬垂线)、绳(墨斗)、水(水平尺)五种科学工具(见《墨子》、《尉缭子》、《管子》等),引申为法则、法式等。“两仪”即规与矩,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两种基本法式或工具,是“五仪”的代表。史实昭示,春秋战国人通过“规矩”这些基本法式,不仅可以科学地产生出各种“象四象”和“物四象”等精神产品,促进制图学和几何学等数学的全面发展,而且以此为基本准则,判断是与非,维护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在这个意义上说,规与矩“两仪”,既是产生和促进制图学和几何学等数学发展的重要工具,又是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法则。然而,《系辞》把表示“规矩”这一科学概念的“两仪”一词,讹作“阴阳”概念等,即不仅直接解构和抹杀了“规矩”这一科学概念的重要性,而且把“阴阳”这一阳光向背概念,予以神学化、神秘化。后世儒家之所以不讲任何“规矩”,当与此不无关系。

  象征性“四象”与象物性“四象”,是现实社会生活里的两类重要内容,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大量生活事实;它们有着相关的科学内涵,直接关系到人类正常智力的开启和提高,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两个思想文化学科。而《系辞》里的伪“四象”,其内涵则多以虚指化和神秘化为用,毫无事实依据,其解构和抹杀真“四象”的企图,非常明显。至于把表示“规矩”的“两仪”,讹作表示“阴阳”等,其手法和目的等,当与“四象”相同。


举报 回复 收藏 175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4:00


  “马”(码)表示“数”,“数”表示事物的实质、本质。这体现了先秦人正确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宇宙观念。“象”表示“形”,“形”表示事物的表面、外貌。将“马”篡改为“象”,即等于将“质”讹变为“形”。以“数”说《易》,和以“形”说《易》,其准确程度如何,姑且不论;而后者舍本求末,以虚为实,以曲为直,以非为是,则是对先秦宇宙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等的一个历史性颠倒。为此,笔者有充分理由认为,以《系辞》为说易方法的伪书“《周易》”即《汉易》、《儒易》,民间偶尔用来玩一玩也许为害不大;但用来统率群经,甚至主宰和支配中国人的思想文化等,则其祸害无穷。中国人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等,之所以从东汉末、魏晋至唐朝数百年间,逐渐地发生质的讹变,当与《系辞》暨伪书《周易》即“《儒易》”的作用,不无关系。

  从“爱民安行”的基本宗旨,到“禁民为非”的基本宗旨;从帛书《易有四马》以“马”说易的方法,到《系辞》以“象”为说易的方法等,两者之间毫无共通之处,均是汉儒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篡改性行为。其实质,是篡旨夺文。基本目的,在于疯狂地解构、颠覆先秦相关科学概念的同时,建构起汉儒的神道主义思想方法,为推行儒学神学化,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

  由此可见,不论在易学的基本宗旨上,还是在说易的基本方法上,帛书《易有四马》与《系辞》之间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易学构态。《系辞》是汉儒对帛书《易有四马》实施篡改而成,而《周易》《易经》则是汉儒对帛书《楚易》“易经”实施篡改而成;其实质是篡旨夺文。由汉儒新构的所谓“《周易》”,其实是一种“汉易”、“儒易”,具有神道主义特点。换句话说,由于基本宗旨和基本方法的讹变、蜕变,帛书《易有四马》不是《系辞》,《系辞》不是帛书《易有四马》;帛书《楚易》不是“《周易》”,“《周易》”不是帛书《楚易》。由此推论,把帛书《楚易》说成所谓“帛书《周易》”,把帛书《易有四马》说成所谓“《系辞》”,不是一种以事实为依据的严肃的学术结论,而是一种以中国专制意识形态取向即儒学为依据的政治结论。而严重脱离史实的相关政治结论,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谎言。


 回复 收藏 176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5:00


  xianzhen

  我明白了!”易有四马“那个意思是蜥蜴有四个脚可以跑路,《系辞》则表示这四个脚是系在蜥蜴身体上的,

  在加上”十翼“,蜥蜴加上翅膀,

  哈哈,那个原始的汉朝的龙的形象就出来了啊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5:02


 回复 收藏 177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6:00


  孔子“君子不器”是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政治大纲
  xianzhen


  “君子不器”,语出《论语.为政》。
  “器”是科学与技术的代名词。孔子“君子不器”(含“大道不器”,下同),意即主张王者和王者之道,不得讲求“科学”与“技术”等。这是孔子主张王者与王者之道必须反对科学与技术的一个政治大纲。考其实质,是为实现其恢复周道的所谓“礼治”,而消除“障碍物”。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自汉至清那漫长的“礼治”时期,历代王朝之所以要抑制科学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显示,孔子是扼杀中国科学与技术的历史主谋。

  据笔者初步考证,“器”是人类社会智慧的产物。它不仅蕴含着自然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蕴含着“有法所度”(法治)关系、“名实合为”关系等社会科学的知识。而“君子不器”,却不仅反对自然科学和技术,而且反对社会科学,把科学和技术视之为所谓“异端”。 历史显示,实行“君子不器”主张的结果,是促成“道”与“器”的彻底分离,不仅导致中国的文明,同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严重相脱离,导致手工业生产(制器)等物质形态的严重倒退,给整个民族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匮乏的灾难,而且导致“名实”关系分离、“义利”关系分离等畸型意识形态的产生和泛滥,从而造成民智不振,造成普遍人的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等人文灾难。毫无疑问,孔子缔造了一个畸型的所谓“东方文明”。


  本文拟就“器”是科学与技术的代名词,“君子不器”是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政治大纲,“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孔子反对科学和技术的最好脚注,以及“君子不器”的历史负面效应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究。
  呵呵,我知道了!儒教是外星蜥蜴人压制地球人自然科学的最重要工具、最大阴谋!!!


 回复 收藏 178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6:00


  中国先人探索科学知识,起源于石器时期。从考古资料上得知,中国古代科学,首先发源于几何学。如近年湖南发现距今7300年的刻石星云图。岳阳君山岛西部乌龙尾新石器文化遗址附近的一处岩石上,刻有许多八角形、同心八角形等图案等。被认为是继江苏连云港将军崖新石器刻石银河图如出一辙。云南云县芒怀出土了6000年前的石版方格网图。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5000年前的玉版图等。甲骨文里也存在着不少几何式的字符图形。而在商周青铜器造型上,则体现了更为丰富的几何知识,如直角形、正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弧形、棱形、等边三角形、椭圆形等。(据自拙文《书法对硬笔制图文化的变相封杀》)至春秋中后期,楚系青铜器如《云纹禁》、《王子午鼎》和稍后的《曾侯乙编钟》等,其居当时世界一流的精湛的制作技术和科学知识,更是体现了其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有着源流久远的历史

  制器水平体现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而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又总是与社会科学等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因为自然科学的方法直接源于社会科学的方法,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科学等的发展。

  春秋时期,是我国科学与技术大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高峰期。特别是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与自然科学如几何学、数理学、力学、光学等的发展,结伴而行,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全面地拉开了中国古代科学运动的历史序幕。在政治学领域里,成就最大的,当首推各国的政治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各国均以探索“以法治国”为主,“法治”成为当时的普遍观念。齐国的管仲,南方楚国的孙叔敖,郑国的子产、邓析,晋国的范宣子,宋国的墨翟(约跨越公元前500年上下,与孔子、鲁班等并世)等,均先后相继提出了“以法治国”的重要命题,即是其中典型例子。在南北方各国探索以法治国的政治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专题的各国法律文献,如楚国孙叔敖为所制订的楚国刑书《仆区》(见《左传.昭公七年》),郑国子产铸《铜刑鼎》(旧称“铸刑鼎”),邓析的《竹刑书》,晋国赵鞅据范宣子的刑书而铸《铁刑鼎》等,均是著名的“刑法”文书。简帛是当时所有刑法文书的基本载体,铜、铁鼎刑书则是一种特殊的“颁布”形式。春秋各国刑书,尽管立法内容和立法精神等,今已不易详考,但却蕴含着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早期社会科学的探索和实践,体现了时代的巨大进步,同时并为战国初期魏国李悝编写《法经》六篇和《李子》三十三篇(传已不存)等,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事例。


 回复 收藏 179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6:00


  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对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取得较大的成就者,要首推墨子。墨子的思想,是春秋时期科学思想的典型例子;《墨子》一书,则是春秋时期科学著作的典型例子。这里仅介绍点滴,以见一斑。

  首先,墨子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如几何学、力学、光学等,诸子百家皆望尘莫及。几何学阐述了“体”、“兼”、“端”、“尺”、“方”、“圆”等的基本定义和作用,如圆的定义,即“圜,一中同长也。”(《墨子.经上》)方的定义即“方,柱隅四罐(缶作讠)也。”(《墨子.经上》)力学阐述了时间和空间关系等,如“久,弥异时也”(《.经上》),“久,古今旦暮”(《.经说上》)。光学阐述了投影和针孔成像等,如“景不徙,说在改为”(《 墨子.经下》),“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墨子.经下》)等。墨子有关自然科学的这些论述,在其他诸子文献里并不存在,这说明墨子具有独到之处。其次,在社会科学方面,墨子的成就也冠居百家之首。春秋诸子率先兴起了“名实”关系的辩论,如老子主张“名”即“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孔子主张凭权位以“正名”(《论语.子路》);墨子则主张“取实予名”(《墨子.贵义》)等,体现了当时名学观念的流行。尤其墨子主张“取实予名”即“名实合为”的命题,明确地指出“名”(辞、概念)是“实”(实物、事实)的反映,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是对孔子企图以事实迁就名称的荒谬主张的一种有力批判。墨家还为名实之辩提出了任务,“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墨子.小取》)换句话说,墨子的“名学”即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远在公元前七世纪到六世纪,古代中国、印度、希腊的思想家都研究了有关的逻辑问题。《墨子》中《经上》、《经下》等六篇和《荀子.正名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逻辑著作。”(《辞海.逻条》)这说明,中国的逻辑学研究,在春秋时期即已获得初步的成就。再者,墨子在社会政治观念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科学性。如“尚贤”、“尚同”、“贵义”、“兼爱”、“法仪”等,均是其中的典型事例。墨子认为天下之“政”是“天下”人的,因此主张推行“义政”;“义政”即以“举公义”和“正义”为主。“义”即“利”。 “兼爱”即人人平等。“义政”的最终目标,是“兴利”和“尚同”(“壹同”利益,也即同利、均利),“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做到“义”与“利”的高度统一。所谓“饥而得食,寒而得衣,劳而得息,乱而得治”(《 墨子.尚贤下》),所谓“大不攻小,强不侮弱,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墨子.天志下》)即是“义利”一致的最高体现。为了达到这个政治目的,墨子主张重视“治政”。“治政”是“接政”、“为政”、“发政”等的总称。“治政”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尚贤”和“有法所度”等。“尚贤”即以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出具备贤能和深受民众信任的国君和各级大小官吏。“有法所度”即“法治”,也就是主张以百工治器那一套科学的方法来治理社会的政事;“人无幼长贵贱”(《 墨子.法仪》),立法当以“天之志”即民意为基础,“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墨子.法仪》)。“仁”即“体爱”;“爱”即“爱人利人”。此外,还有其他如“节用”、“节葬”、“非攻”、“非命”、“非儒”等等政治主张,均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性,这里不作详述。由此可见,在墨子那里,人人平等,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等均视以“壹同”,既人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又没有贵族与平民的等级区别,没有贫富两极的社会危机等。墨子的社会政治观念,以普遍人的基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故带具普遍价值和普遍意义,具有相当的社会科学性质。而墨子所有这些具有相当科学性的社会政治观念,当与墨子其他的社会科学成就和自然科学成就分不开,是同一思路的产物。

  墨子的科学成就,可以说是对春秋时期各国主流社会思想、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一次总结、继承和创新。尤其在政治上,他不仅严肃地揭露和批评了当时社会上那些弱肉强食的丑恶现象,以及自私浅薄而只顾自己享受、享乐的王公贵族,而且针锋相对地揭露和批判了孔子其人的各种政治主张,明确指出其学说不可以引导民众。尤其在逻辑学方面,对后人的影响巨大,孟子、荀子等战国诸子均有所继承,所谓孟子、荀子“皆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论也。”(《晋书.隐逸传-鲁胜〈墨辩注序〉》)即是证明。至于几何学等自然科学,其影响至魏晋六朝依然存在,三国赵爽(君卿)《周髀算经注》上有关勾股定理的几何图证,刘徽《九章算术注》所作大量几何图例,南朝祖冲之父子所作有关圆周率的几何图例等,可以说均是对墨家几何学的继承和发展。后人之所以自发地把墨学与孔学并称为“显学”,甚至自发地认为墨学的影响力超越于孔学,均有所依据。所谓“孔墨徒属弥从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尊师》)所谓“天下学说,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所谓“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而不得也。”(《庄子.天下》)等等,即足以证明墨学的科学性。换句话说,墨子是我国古代科学独一无二的典型;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墨子就是古代科学,古代科学就是墨子。


 回复 收藏 180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7:00


  春秋时期的技术,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墨子》和《考工记》均有所涉及。如《墨子》中《公输》与《备城门》等篇,记载了公输般攻城器械“云梯”,和墨子的“守圉之器”等,这些可能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军事攻防器械,但其具体的技术细节仍有待进一步作探究。《考工记》记载了造车技术、青铜器冶铸技术和建筑技术等古代技术。以青铜器为例,虽说其冶铸技术起步晚,但后来居上。其中“金有六齐”,介绍了不同器械在铜、锡配置上的不同比例,即具备一定的先进性。而考古出土的春秋中后期楚系青铜器《云纹禁》、《王子午鼎》和稍后的《曾侯乙编钟》等,其所使用的失腊法和分铸法等技术,印证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有些方面甚至是居世界一流。从相关的古文献和考古资料上看到,注重实用与理性,是技术的重要特点。

  春秋时期的技术,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墨子》和《考工记》均有所涉及。如《墨子》中《公输》与《备城门》等篇,记载了公输般攻城器械“云梯”,和墨子的“守圉之器”等,这些可能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军事攻防器械,但其具体的技术细节仍有待进一步作探究。《考工记》记载了造车技术、青铜器冶铸技术和建筑技术等古代技术。以青铜器为例,虽说其冶铸技术起步晚,但后来居上。其中“金有六齐”,介绍了不同器械在铜、锡配置上的不同比例,即具备一定的先进性。而考古出土的春秋中后期楚系青铜器《云纹禁》、《王子午鼎》和稍后的《曾侯乙编钟》等,其所使用的失腊法和分铸法等技术,印证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有些方面甚至是居世界一流。从相关的古文献和考古资料上看到,注重实用与理性,是技术的重要特点。

  科学是关于社会、自然和思维的知识。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实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改造世界的指南。墨子的学说不仅符合这一定义,而且正是沿着这个基本方向走。科学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实用与理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也是注重实用与理性。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与技术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回复 收藏 181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7:00


  最失败的中国教育是秦汉至清二千年

  陈捷夫

  最失败的中国教育,正确地说,是秦汉至清二千年。依据是,普遍人既无没一般的文化知识,又无一定相应的科学技术知识,更有甚者,是全民毫无是非辨别能力,公义丧失,正义不存,大欺小,强凌弱,民不聊生,社会暗无天日。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谓“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等,即充分折射了其历史社会现实,是不容置疑的。究其历史原因,是专制灵魂在作怪,孔学儒家当道,国体哀败所造致。

  从宏观上看,近代的中国教育存在着种种不足,最主要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推行所谓“中体西用”。什么是“中体”?“中体”即孔学之体。什么是“西用”?“西用”即国外科学与技术。“中体西用”的实质要害,在于把“体”同“用”也即“道”与“器”,作强行割裂,使国人的灵魂分裂,变成不伦不类。辛亥革命以来,北京政府、南京政府均推行尊孔读经,使“体”与“用”不相衔接;新中国至今,本质上仍然是搞“中体西用”,使“体”与“用”不相衔接,继续分裂国人的灵魂,使之不伦不类。

  尽管中国的近代教育如此混乱而不容乐观,但由于国外先进科学与技术的引进,这就使得国人能够多少获得一些真正知识,弥补灵魂的匮乏,改善灵魂的营养不良症,降低灵魂的受害程度,仍不失为好事一件。

  近日一些帖子在别有用心地抨击中国近代教育,其旨意似乎是,应关闭中国人的灵魂“国门”,一刀切地实行孔孟之道教育,全面复辟封建专制的教育体系,抗衡现代民主潮流,如此而已。


 回复 收藏 182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8:00



  孔儒批判
  陈捷夫


  君臣父子”观、“天命”观和“克己复礼”观等,是孔子政治思想主张中的三个重要内容。古今社会实践表明,父子关系完全不同于君臣关系。“君臣父子”观,既使君、臣、父、子的名分固化,等级化,又将君臣之间的政治雇庸关系,同父子之间的血缘宗法关系混淆化。古今社会实践又表明,以私拟“武力”为基础的政治权力,不等于“合法”的政治权力。“天命”观既将以私拟“武力”为基础的君主政治权力,予以合法化;同时又将由此而人为造成的“上尊下卑”的种种政治等级差别,予以合法化。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显示,古代礼制的内容众多而纷繁,而森严的宗法制、等级制和荒谬的天命观等,是构成西周社会制度即“礼”的三个重要内容。“克己复礼”观,不仅鼓吹和宣扬复辟西周礼制,而且鼓吹和宣扬人们要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去复辟周礼。不难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充满着荒谬和野蛮,是一个政治思想陷井。它不仅为后世那些上压下,富欺贫,强凌弱等反人类行径,提供了政治理论依据,而且成为后世“官本位”的思想渊源。

  后世儒家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为了巩固和维护家天下封建专制的统治,孔徒们殚精竭虑,不择手段。西汉董仲舒等提出了“三纲五常”等,宋朝朱熹等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使孔儒不断适应新形势的政治需要。但新瓶装旧酒,万变不离其宗,其为“官”的宗旨并没有变。“天命”观为官,宗法制为官,等级制等也为官。“礼”为官,“仁”也为官;“忠”为官,“孝”也为官。“名份”为官,“教化”也为官。“克己复礼”为官,“三纲五常”为官,“存天理,灭人欲”也为官。换言之,政治为官,思想为官,文化为官,伦理道德为官,教育为官,选官为官,等等。一句话,孔子及其儒家,为官而生,为官而死,视权力如生命。“官本位”成为孔儒这一封建政治学派的显著本质。当着孔儒以所谓“仁义道德”作为幌子时,深具迷惑性和欺骗性;而当着孔儒与权力合二为一,浑然一体时,即形成了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变更和生产力的发展的严重制约,危害性更大。“皇权”是保住了,但视人类文明为粪土,以牺牲中国平民大众的思想、人性、人权、自由和平等等根本利益为巨大代价。中国平民大众的人生价值,岂是同孔徒一样,为了“保皇”而生存?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虽然产生于春秋末期,其旨在宣扬、维护和恢复西周的奴隶主专制制度,但是遭到中国北方各国人民的共同唾弃;尽管战国孟子也作过继承和宣扬,但对先秦社会未曾造成重大危害。自西汉以来,由于董仲舒和朱熹等大儒分别相继的发展和粉饰,孔子及其儒家的政治主张一直获得了所谓“正统”地位,并获得推行。历史昭示,孔儒主宰中国政治领域的二千余年来,并没有让人民真正地过上“人”的生活,让中国走上真正强大的道路,而是让人民过着低于“人”的生活,让中国越来越潺弱,以至于直接导致了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的歧视、入侵和民族灾难的接踵而至。“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当今中国人应当深深地吸取这一惨重的历史教训。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于后世家天下封建专制统治者而言,是明灯,是宝贝;而对于中国平民大众而言,却有如遮日之乌云,二千年“如长夜”,是痈疽。孔子是一位封建政治家,更是中国秦、汉至清家天下封建专制统治阶级的政治设计师。而作为一个封建政治学派的儒家,既是 “皇权的代理人”,“权贵”中人,同时又是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忠实推崇者和推行者。孔儒是中国一切腐朽思想文化的历史总根源。

  当今世界的文明主流,是民主治政;民主治政的时代潮流已席卷全球,不可逆转。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中国。中国决不能倒退回画地为牢的帝王年代里去,而应当实现治政上与世界相拥抱。如果说,20世纪是中国人追求民主和科学的启蒙时代,那么21世纪的中国,必将是中国人继续追求、并最终实现民主和科学的伟大时代。在孔儒政治的独尊下,中国在治政和思想等领域里几乎凝固了二千余年,寸步不前。当今中国人不需要孔儒或任何“圣人”指导下的所谓“民主”;当今中国人要的是没有孔儒政治思想的现代民主。中国人应当远离孔儒政治,而实现民主治政。所以说,中国人决不能再为孔儒而生、为孔儒而死;中国人应当人人为自己而生、为自己而死。

  没有孔儒政治的民族,将是追求进步的民族;没有孔儒政治的社会,将是追求进步的社会。让孔子及其儒家那一套腐朽的政治思想,永恒地陈列到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去吧!

  中国历史上的批孔活动从未停止过,至今方兴未艾。本文也是其中之一。


 回复 收藏 183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9:00


  xianzhen

  孔儒意淫”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其实,”埃及来仲尼,中国两千年长夜,暗无天日,被仲尼遮住了,隔离了自然“。


 回复 收藏 184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9:00


  孔子“有教无类”是愚民的教化大法


  “有教无类”真实的意思是:我只告诉你我的结论,不告诉你为什么,我只要你听我的。原理只有我懂,你不懂,呵呵。

  “类”是中国古代逻辑学关于推理原则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一个逻辑术语;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知识的撷取、提升和把握。“有教无类”,即是有教化而不讲逻辑;不讲逻辑的教化,其实质是愚民的。在《辞海.类条》里,“类”的含义之一“类推”和“法式”等。在第二义项中指出:“在我国古代逻辑学中,类是关于推理原则的基本概念之一。”

  “有教无类” 作为孔子愚民教育思想中的愚民教育大法,与孔子政治上的愚民主张完全相一致,是其愚民主张里的教育产物。

  如《论语.泰伯》记称:“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意是说,要让平民大众顺从着统治者的命令做,但不能让平民大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又如《论语.阳货》记称:“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大意是说,要保证“上人”即统治者的高度智慧性,与“下人”即平民大众的愚蠢性,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不得转移。

  然而,要如何实施“愚民”呢?最简单而明确的答案,即是“有教无类”。

  孔子不仅本人不讲逻辑,而且其思想被贯彻在所有儒家经书中,甚至影响了中国二千余年的文化格局。《论语》如此,其他儒家经籍是如此,中国二千年来的模糊文化,也概莫能外。而中国古代直至周朝末年的逻辑学,之所以遭到禁毁,当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愚民教育大法不无关系。

  后世儒生狡辩说“有教无类”是不分贵贱录取学生,在孔子之世毫无实际意义。因为这之前,郑国的思想家邓释办过私学,与孔子同时的改革家少正卯也在举办私学,其他国家也有举办私学的,但至今并没有任何资料体现出他们录取学生是以贵贱为标准的,大家都是不分贵贱的录取学生,孔子并没有特殊的。所以说,有关“有教无类”是不分贵贱录取学生的观点,毫无意义。至于孔子录取学生的标准,他在《论语.述而》中已明确交代过,即以“束修”即礼物之有没或多少为基本标准。那“束修”可大可小,就并不是一般平民可以轻易拿得出来的。这事例说明,孔子录取学生不讲贵贱的提法,是站不住脚的。


举报 回复 收藏 185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1 20:59:00


  集中体现“类”在中国古代逻辑学中的相关概念作用的,当推《墨子》一书。

  在《墨子》一书里,涉及到“类”的记载不计其数。如《墨子.经说上》记称:“有以同,类同也。”又如《墨子.经说下》记称:“一方尽类,俱有法而异。或木或石,不害其方之相合也。尽类犹方也。”再如《墨子.经下》记称:“止,类以行人。”等等。《辞海.类条》归纳了“类”在《墨子》一书里的逻辑用途,认为“类”与“故”,是“ 中国古代逻辑学中关于推理和论证的原理和方法的基本概念。”同时在“故和类”条中一并指出:“‘故’指事物的原因、条件;‘类’指事物的相似或相同。在逻辑上即指理由和关系。墨子最先提出了‘明故’和‘察类’的逻辑原理。后期墨家具体地把‘故’分为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和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还提出了‘(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墨子.大取》)和‘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墨子.小取》)的逻辑思维的原则和方法,认为推理或论证,都必须依据种类关系,按照一定的理由来进行。他们对推理和论证的逻辑原理作了很好的总结。”(《辞海.故条》)

  由此可见,“类”作为逻辑推理上的一个种类关系,其对相关论证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称“类”与逻辑有关,即据此而出。“类”被后世用作“类推”、“类比”等等论证手段,均与对种类的区别、推断和鉴定相关。依此推断,“有教无类”中的“无类”,所指当是不予种类的比较或鉴别,也就是主张“教化”上不讲逻辑。

  “无类”一词在其他儒书也使用过。如《礼记.缁衣》记称:“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定,行无类也。’”郑玄注:“类谓比式。”孔颖达疏:“言行之无恒,不可比类也。”可见,“无类”在这里是当作“行为的法式比较”或“行为的法式鉴别”来解读,而不是当作所谓“不分贵贱”来解读。进一步说,“类”与逻辑学有关,孔子是清楚的。如《礼记.学记》记称:“知类通达。”郑玄注:“知事义之比也。”可见,“类”即种类;“知类”即是对事物种类的比较或鉴别,通过比较或鉴别来获得广博的知识。“类”在这里,直接涉及到前面所说的“逻辑推理上的一个种类关系”。在古代,“无”通“毋”,“毋”即禁止、不得。由此可见,“有教无类”的“无类”,所指当是在“教化”中,不得教予一般的逻辑关系。而不讲逻辑关系的“教化”,其结果必然造成人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即只看到表象而不看实质的思维定势和思想层次。这就大大有利于家天下的封建专制统治。换句话说,“有教无类”是孔子有关愚民的教育大法。

  #
  我有必要指出的是,据说在美国51区,外星人教地球人时,确实都是在用“有教无类”的方式,不把相关原理告诉地球人。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5:03

对儒教有歇斯底里的愤恨之情。从而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真汉的渴求与向往。但社会趋势如此,寥寥几人摇旗呐喊又唤醒的了谁?革命是要流血的。
  


 回复 收藏 187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1:53:00


  先生说的未尝没有道理,但是,关注别人不关注的,才能成为被关注的,民族才有希望。


 回复 收藏 188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2:01:00


  评方舟子和儒教徒的逻辑

  儒教徒的逻辑:屎,你又没吃过,怎么能说臭呢?

  屎,很多人一闻就被熏跑了,可是儒教徒们却吃着很香,说,你又没吃过,没好好品味儒教经典,怎么能说儒教经典臭呢?

  转基因也是这样,把植物的基因跟能分泌毒素的细菌的基因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种子生出来的必然是有毒的。
  方舟子说你又不是转基因专家,没研究过生物学,你怎么能说转基因有毒呢?
  这就好比说:你又不是吃屎专家,怎么能说屎臭呢?

  方舟字在这里犯了一个最基本的科学错误,他不知道“黑盒测试”是什么。
  “黑盒测试”就是说,我不管里边的细节如何,我只看外部的输入输出,就判断出来有没有问题。

  比如说,电视黑屏坏了,就是内部有问题了。
  方舟子会狡辩说:你又不是电子专家,怎么能说这电视坏了呢?怎么能说电视不能看呢?

  我看电视,还非得成为电子专家么?

  方舟子真不如说:你又不是吃屎专家,怎么能说屎臭呢?

  你又不是养猪专家,怎么能说这毒猪肉臭呢?

  你又不是儒教专家,怎么能说儒教的坏话呢?

  你又没信仰过马克思主义,怎么能说马克思主义不好呢?

  你又不是黑社会老大,没有在黑社会里呆过,怎么能说黑社会不好呢?

  你又没吃过屎,怎么能说屎臭呢?没有吃过就没有发言权。

  方舟子和儒教徒的逻辑就是这么变态。

  哎,你们吃屎之前,就闻不到臭味,不会先闻一闻么?或者问问别人。


 回复 收藏 189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2:02:00


  走出灰色的兴汉运动大陷阱
  xianzhen
  自从十年前接触了汉网,我一夜之间变成皇汉,从那起,开始了十年的为汉民族而战斗的历程。

  可是,这十年里,常常一想起来汉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惨痛,就感到灰蒙蒙的挺压抑……

  这种压抑,在加上个人力量上的无奈,看天也是灰蒙蒙的,感觉生活的不快乐。

  有时想,还是怀念以前不知道这些时无忧无虑的生活,蓝蓝天白白云。

  可是,我自己个人是正义感特别强的人,知道了这些事情,那么对抗这些事情就成了一种“瘾好”一样难以放下。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历史的深入考察,发现问题竟然真的出现在“汉”自身上,汉是异族蛇人,来自古埃及,灭亡了古中国,然后把我们都改族叫成汉人,同时蛇人大规模混入中国,用儒教思想灌输,血祭蜥蜴人,都被说成了蛇人的后代。埃及汉与通古斯满,汉满一家,都是我们中国的敌人。这样的一个民族,天理难容,绝对的是要彻底消灭的啊!消灭汉族,是上帝的意旨;

  汉绑架了全体中国原住民。同胞们,不要在认贼作父了,不要再说我们是汉人了,快快脱离汉族吧,去汉化运动即将席间神州。不要为汉族做陪葬了,不脱离汉族,就将被淹没在上帝消灭蛇人的运动中。

  汉是我们的仇敌,不共戴天的仇敌,灭亡我们上古文明的仇敌,抽换我们祖先的仇敌。

  我们不要再兴什么汉了,而是要充分认识到我们上古仙族亡于汉两千年,我们要复兴的是我们自己的上古仙族,而不是汉族。

  之所以有时仍然用“兴汉运动”术语,是出于历史原因,因为目前汉绑架了全体中国原住民。

  我们是上古仙族人,是楚人,JEW,犹太人,就是不是汉族人!

  世界又充满了阳光,天蓝蓝,云飘飘。

  “误落汉网中”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汉网中
  一去一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对整个中国来讲

  “误落汉网中”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汉网中
  一去两千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回复 收藏 190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2:02:00


  xianzhen
  汉,很善于用悲情宣传来掩饰自己的邪恶,其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汉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蛇人,并且是历朝历代占据统治地位的,所以汉拜人首蛇身为祖先。

  这种悲情宣传,越是正义感强的人,越是难以逃脱,谁知道这背后却是一个巨大的蛇人的陷阱呢,掉进去了都还不自知。我通过对历史的详细考察,终于发现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蛇人的陷阱,一旦意识到,立刻就爬出来了。我还要告诉我昔日的那些同伴们,让他们都快点出来。

  我的观点非常颠覆啊,但是都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汉满一家,都是我们要消灭的对象。


 回复 收藏 191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2:03:00


  蛇人,非常善于绑架利用人的善良与正义感。


 回复 收藏 192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3:49:00


  唐朝毛笔字摧残了中国传统硬笔文化

  硬笔文化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文化、根本文化,世界上各国如此,中国也无可例外。
  中国硬笔文化同中国古代文明与生俱来,它不仅创造了大量闪烁古今中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基础,居功至伟。然而,由于历史上的某些重要原因,自唐朝至清末1000余年,古代硬笔文化除了“制图”一科为历代专制王朝所垄断并秘而不宣之外,其他相关科目如写字、作文和绘画等,一概遭到压抑或湮没。这不能不讲既是中国文明的严重挫折,又是中国人的一个重大文化损失。
  在当今提倡“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历史时期里,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文”文化,应当受到当局和多数人民的认同、重视和支持。因此,挖掘、恢复、弘扬和发展中国硬笔文化,也应当成为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文文化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一)
  什么是“硬笔文化”?其基本涵义是,举凡由硬笔所书写和绘制的图象文化,如硬笔制图作品、硬笔绘画作品、硬笔造字作品和硬笔作文作品(含写字)等,均概属“硬笔文化”之列。中国古代存在过硬笔吗?答案是,不仅存在过,而且用于制图方面的硬笔如古铅笔等,至清朝依然相沿。
  中国古代硬笔,晋至唐、宋人称之为“古笔”。从质料上区分,计五大类,即矿物类、动物类、植物类、金属类和粉制类等。矿物类,主要指由天然石墨和人工合成石墨制成的古铅笔,古名叫 “铅”、“韬笔”、 “枣心笔”、“珥笔”、“簪笔”等。动物类,主要指由羽毛管、兽骨制成的硬笔,古名前者叫“翰”或“翰笔”,后者叫“骨笔”。植物类,主要指由竹、木、草等制成的硬笔,古名叫“竹笔”、“木笔”、“荆笔”、“苇笔”等。金属类,主要指由铜、铁等制成的硬笔,古名叫“刀笔”等。粉制类,主要指由石墨粉、石灰粉、云母等矿物粉末制成的硬笔,古名叫“铅粉笔”、“粉笔”等。由上述五类不同质料制成的古硬笔,自成一个笔具系列,在几千年的应用实践中,互动互补,创造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古代硬笔文化,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基础,居功至伟。其中,古铅笔和羽管笔,不仅是唐朝以前官方和知识分子用以作文的主流笔具,而且是几千年来朝野手工业上用以设计制图的首选笔具。
  古硬笔有两种书写方式,即“刻写”与“染写”。刻写,只呈“沟痕”,不见颜色,如殷商甲骨字等。染写,即蘸墨书写,染墨呈黑,染朱呈红。但又可分为“湿染”与“干染”两种:“湿染”即蘸墨而写,“干染”则以某种颜料为笔或笔芯书写,无须蘸墨,如古铅笔或粉笔等。古硬笔书写的基本方法为常态方法,即相对“平行”。“平行”的书写方法(或称“运笔方法”),既适用于制图、绘画,也适用于造字和写字作文。因之,由古硬笔以平行方法书写出来的笔划造型,呈“写线”型,也即粗有粗的一致性、细有细的一致性,相对规整。所以说,“写线”不仅是构成工程图样和工笔画的基本笔划造型,而且是构成古今汉字符号的基本笔划造型。换言之,以“写线”为基本笔划造型,而创立图、画、字,是中国古代硬笔文化的主体特点和共同特征。
  古硬笔不仅取材容易,制作简单,而且使用方便,操作稳当,男女老幼适应,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笔具。


 回复 收藏 193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3:49:00


  (二)

  中国古代硬笔文化,包含了制图、绘画、造字、作文和写字等五个方面。
  (1)硬笔制图。硬笔制图文化是硬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含“制器(含建筑)制图”、“字符制图”、“地图制图”、“数学制图”、“框(表)格制图”、“器物摹写制图”和“其他制图”等多个方面的制图。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大量器物的制作,例如生产工具、交通工具、战争工具、生活工具和居住设施等,无不依赖与之相应的设计图样,才能生产出来。以中国而言,仅古代的青铜器、历代的王城宫殿建筑与历代的兵器这三件,其制作上所需要的相应图样,累计下来至少也得几千万幅之数。单就建筑一项,即前有考古出土的战国中山王陵之《铜板工程图》,后有清朝王室的宫室园林建筑中,“样式雷”家族所遗留下来“几万”幅之数的图样,均是相关例子和参照系数。此类工程图样,一般多由圆规、矩尺等导写仪导写绘制而成。而古硬笔系列中的古铅笔、刀笔或粉笔等,无疑正是适合由导写仪导写的首选笔具。所以说,大凡与古代青铜器、王城宫殿建筑和兵器等器物制作相应的图样,非硬笔绘制莫属,都是硬笔的出品,是不证自明的。古代硬笔既然适用于大量制器制图,也理所当然地适用于诸如文字符号图、数学图、地图、框(表)格图等相关方面的制图,是无可置疑的。
  几千年来,硬笔制图不仅在制器制图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明,而且在文字制图、数学制图、地图制图、框(表)格制图等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赖以产生的重要文化领域。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首先是渊源于硬笔制图文化。即是说,硬笔制图文化是催生一切人类社会文明的根本文化,是一切文化中的首要文化。
  (2)硬笔绘画。硬笔绘画文化是硬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二。其内容包含“白画”与“混笔画”。所谓“白画”,即由硬笔单独作画,纯粹以“写线”造型,不填彩,故多称“白画”,也称“线画”,如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楚女凤夔图》等。所谓“混笔画”,即由硬笔与软笔联合作画,故称“混笔画”,有填彩的工笔画,如东晋顾凯之之《洛神》等;也有不填彩的工笔“白画”,如大量石刻画、宋、明以来不少具备几何内容的画谱和一般图书上的画作插图等。不论是硬笔单独所作的“白画”,还是与软笔合作的“混笔画”,均是“民族画工画”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作挂幅供展示之用,而且可用于各种工艺器饰(也称“纹画”),甚至用于古籍之插图等。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大量铜器饰画、玉器饰画、陶器饰画,以至壁画、砖画等,大部分都是由硬笔所绘制。生产、守猎、战争、出行、宴会等历史生活图象,均有所体现。值得指出的,是2000余年来的民族画工画,既反映官方动态,又反映民间动态,数量之大,取材范围之广泛,构图表现力之强,都远远超出了唐、宋以来的“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或“写意”)之上。而硬笔绘画,即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硬笔绘画之为用,用在补充制图和作文之所不能。因此,硬笔绘画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硬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艺术史上,应占有一个相应的历史地位。
  (3)硬笔造字。硬笔造字文化是硬笔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三。其内容包含“史前文字”、“战国文字”、“秦朝篆字”和“汉卓(隶)字”等四个基本字类。“史前文字”,泛指殷商以前未为今人所识别的各种陶器上刻写符号,如屈家岭文化湖北之杨家湾字符、仰韶文化陕西之半坡、姜寨字符和马家窑文化青海之柳湾字符等,跨时二千余年。其次“战国文字”,泛指包含甲骨文字在内的商、周和春秋战国文字,跨时一千余年。为便于文字分期和叙述,笔者姑且将此一时期的文字称之为“战国文字”。依据有二:一是殷商之时,“天下”仍有一千余国,至西周之初仅存一千国左右,至春秋之时仅存一百余国,而至战国之初则仅存十余国,这说明,自殷商至战国,诸国(或部族)强并弱、大并小,始终是一路“战”下来的,因之更适合于泛称之为“战国”。另一是此一时期的文字,一般均属于“混合”类型(笔划直曲交错、字体方圆交替),尽管存在着多异小同,但造字方法和构图特点则基本相同,都是先以笔划与笔划组合成字,次以副字与笔划组成新字,再以副字与副字组成新字。第三“秦朝篆字”,仅指秦朝用于“书同文字”的所谓“范字”,跨时仅十余年。秦篆属于“混合+引长”类型,已自成一个造字模式,有别于“混合”类型,加之是秦王朝所刻意创制,且对后世影响恶劣,故政治意义不同一般。第四“汉卓(隶)字”,即指“今字”、“隶字”、“汉字”等,属于“平直方正”类型,跨时自创始至今2200余年。这些是硬笔造字文化的四个分期和四个基本类型。
  划至汉朝为止,中国所有古今文字,都是由古硬笔所创制、所出品的。也即是说,远至殷商以前的各种陶器刻字,中至商、周、春秋战国文字,近至秦、汉文字,几乎无一不是古硬笔所创制。举二个简单的例子,其一,在2200年前的历史条件下,能书写秦朝篆字的笔具,非古硬笔莫属,也即书写秦朝篆字,其时仍然是古硬笔的“专利”。其二,陈胜反秦义军中之“隶”人,其所创制的“卓”字(也称“隶字”、“今字”、“汉字”等。“卓”,古义通“直”。其字以笔划趋直、字体方正为基本特征,故楚、汉之人将其赋称之为“卓”字,以示与“篆”字等相区别。换言之,“卓”字是“隶”字最初的正面称谓,即是说,汉字的最初名称叫做“卓”字,历史上曾一度流传于两汉),是对秦篆所作出的一次文字“革命”,因之后世有所谓“隶变”之称。考古上从湖南云梦龙岗和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其实是“三楚”时期(即“张楚”、“义帝楚”、“西楚”)之物,也即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至西楚初期之物。简文上之“隶”字即初期“卓”字,乃为羽管笔即翰笔蘸墨所写,即是历史实物其中之例证。正是由于“卓”(隶)字是由古硬笔所创制和书写,它后来竟被东晋王羲之斥之为“俗字”,被后魏江式斥之为“隶体失真”,被宋初徐铉斥之为“便于末俗”之字等。所谓“俗字”、“失真”之字、“便于末俗”之字,即鄙指古硬笔所书写的“卓”(隶)字。而“书法”对它长达千余年的“蹂躏”和“奴役”,更充分说明了“卓”(隶)字是古硬笔的出品。


 回复 收藏 194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3:51:00


  古字、秦篆字、汉卓(隶)字,从符号创制上说,尽管无需圆规矩尺,但仍需经过相应的设计才能成图,故它属于“硬笔制图”的范围。由于它同时承载着“义”和“音”,故又不同于一般制图和绘画,而必然自成一个文化领域,这些是必须予以严格区分清楚的。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文字之用,用在“合集众字,以成辞义”。它不仅是记录人类语言的工具,而且是人类进行思想、交流、传播和记忆所必须的工具。当今人们之所以能多少了解过去的历史、学说、社会和科技等概况,可以说都是文字的作用和功劳。值得郑重指出的是,汉卓(隶)字的创制,不仅有继承、有创新,而且彻底地、自发地“统一”了七国文字,对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对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贡献殊大,居功至伟。虽然,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硬笔造字文化停滞不前,以致停留在原始水平上,但它在中国汉文字史上,应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
  硬笔造字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今文字史之中。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古今文字的产生、应用和演变过程,而且真实地揭示了古人“理性”和“实用”的造字心理(“秦篆”除外),揭示了汉文字的可发展性,甚至揭示了文字与政治之间的某种关系等。而当今真正的汉字改革课题,只有在深刻反思古代硬笔造字文化的基础上,才可能找到突破口。换言之,只有放弃所谓“书法文化”,汉字改革才有一线希望。
  (4)硬笔作文。硬笔作文文化是硬笔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四。划至唐朝为止,古硬笔系列中的古铅笔和羽管笔(历史上合而简称为“韬翰”或“铅翰”之笔),是官方和知识分子写文或著书立说的首选笔具。譬如时至西汉末,杨雄仍常用“铅”或“三寸弱翰”写著《方言》、《法言》等。东汉中期,班固用“珥笔”(古铅笔)写著《汉书》等;王充用“刀笔”写著《论衡》等;许慎写著《说文解字》一书,用上了九千个秦篆作字例等,所有这些例子,均充分说明了用古硬笔作文,在两汉士大夫或士人中,依然大行其道。即使到了唐初,孔志约为《新修本草》作序,仍将写文著书,概括为“铅翰昭章”的,也即是说,充分肯定了古硬笔是以往历史上作文著书的主流笔具。由此可见,古硬笔是汉、唐士大夫或士人著书立说的首选笔具、主流笔具,已无可置疑。既然时至汉唐,朝野知识分子用以写文著书的首选笔具,仍多以古硬笔为主,而上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用以写文著书的基本笔具,则更非古硬笔莫属了。由此可以说,硬笔作文文化源流久远,几乎与文字的产生与生俱来。
  硬笔作文文化的内涵十分广泛,基本特征是“多元”与“实用”。从《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上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心、世事,几乎无所不有。哲学、伦理、历史、军事、政治、医药、数学、工艺等,大多载录于其中。尢其诸子百家之言,更是宇宙之内无所不谈。若以整体而论,硬笔作文上有服务于“王庭”者,如南朝范晔《文章缘起》所言;下有以服务于生活琐事如书信、契约、记帐等为用者,如汉、唐之间敦煌大量硬笔写件;而上述《汉书.艺文志》所载大量古文献,则大多是服务于所有“人”(即不分上、下)的“普世文章”,人自可读,人自必读。其间,既有守旧,有歌功颂德,也有创新,有揭露与批判。既有曲解或扭曲,也有实事求是和直事直言。换言之,硬笔作文文化不仅具备“多元”与“实用”之基本特征,而且具备相对“平衡”的社会主体特点,是后世其他笔具之作文文化所不能比拟的。硬笔作文文化是人类智慧的活动平台。在这里,它不仅滋生、培育了人类智慧,而且展现和提升了人类智慧。古人所谓“书以识哉”,书为“知之术也”,所指即此。由此可见,硬笔作文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建立、发展和延续,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不可忽视。
  (5)硬笔写字。硬笔写字文化是硬笔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五。硬笔写字文化主要由“习写”、“缮写”和“美术写字”等三个方面构成。
  “习写”,指学习或练习写字。古今汉字笔划多、字体里副字多、近似字多和字数多,整体而言比较繁杂。认识汉字者,未必会书写汉字;会书写汉字者,则未必能书写正确和书写清楚。所谓“正确”,指一丝不苟地依照一定的常态字体书写出来,不作 “增笔”、“减笔”、“断笔”或“错位”等。所谓“清楚”,即指字体端正、结构分明,不歪邪、不潦草等。把文字书写正确、书写清楚,不仅维护了文字的尊严,维护了人类社会的知识尊严,而且可避免因错字而误解文义,还可增加读者的好感。
  其次是“缮写”。古代没有印刷出版业,文章、书篇、文告或官方文书等的唯一“刊行”形式,即是“缮写”(含刻写)。“缮写”是文献从初稿、修改、定稿到发布(或存档)的最后一道基础工序,抄写要求相当严格。“缮写”者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其他人,甚至是专业人士,官方通常即设有专门抄写的“文吏”(或“刀笔吏”)之职。先秦姑且不论。单以西汉初为例,在萧何的“草律”中,即有“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之严格规定,反映了当时政府对文字的重视。因之有朝官“石建”者,竟因“马”字“缺画”而恐惧得要死。由此可见,“缮写”是一种既讲“规则”、又讲“清正”的写字文化,具备“严肃”特点,代表了古代硬笔写字文化的主流趋向。
  再者是“美术写字”。古代硬笔的“美术写字”,最初发源于商、周之时,流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等。目前所知的“鸟篆”、“虫篆”、“缪篆” 、“黑体” 、“黑变体” 和“空心字”等,是古硬笔“美术写字”的基本写式。其基本特征有三,一是在保持笔划“写线型”和保持字体基本轮廓的基础上,作出“纵向式”运动,以纵向延伸来建构超乎于常态字体的图案,如“鸟篆”之类。一是一丝不苟地照搬常态文字,但赋予笔划以极其规整之“面”,同时以“直角”或“圆角”作为笔划之端,如“黑体”之类(所谓“黑体”之称,实为一种“鄙称”,其“出典”未详)。另一也是照搬常态文字,也赋予笔划以一定的“面”,但并不专事于规整,而是在保持“平衡”、“对称”的前提下,依不同兴趣而赋予不同的构图变化,如“黑变体”和“空心字”之类。总体而言,“平衡”和“对称”,是古硬笔美术写字的共同特点,这也反映了古人相关的审美观念。
  古硬笔美术写字,一般用于旗幡、匾额、招牌、印玺和器铭等。必须郑重指出的是,古硬笔美术写字,是对常态文字的一种点缀或装饰,是一种非常态字类,它在现实生活里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常态文字,故彼此之间不能相提并论。
  综上所叙,制图、绘画、造字、作文和写字等,构成了中国古代硬笔文化的基本主体。硬笔制图文化,不仅“生产”人类所必需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生活工具、战争工具和居住设施等物质文化,而且“生产”文字图象、数学图象、地图、框(表)格图和其他图象等精神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赖以产生的重要文化领域,具备文章和绘画所无可替代的认知作用。硬笔绘画文化,以一定形象反映一定的人物或事物,以形象作为认知形式,具备文章和制图等所无法替代的一定认知作用,其表现能力比后世“文人画”要强得多。硬笔造字文化,它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产生、交流、传播、发展和延续,提供了基本的语言记录工具,功勋卓著。尢其在统一七国文字问题上,更是居功至伟。虽说处于原始水平上,但得来已是不很容易的。除秦篆以外,硬笔造字文化的历史特点,是“实用”的和“与时俱进”的。硬笔作文文化,它不仅建立了天文、数学、医药、伦理、兵法、历史哲学等基本学科,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而且为人类智慧和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延续,作出了无可比拟的历史贡献。其历史特点是,既实用、进取,坚持平衡对称,又应用广泛,朝野同用,老少适宜,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普遍的文明意义。硬笔写字文化,它一方面有助于保障文字的正确书写,推动了文字的普及和应用,另一方面,又以不同的美术写式,保障了“大字”的应用,其审美特点,则多以“规矩”、“实用”为主。换言之,硬笔文化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能。它们既各自独立,又彼此互相联系,互动互补,甚至不可或缺。尢其硬笔制图文化,更是催生一切人类社会文明的根本文化,是一切文化中的首要文化。



 回复 收藏 195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4:01:00


  三

  中国古代硬笔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创造了制图、绘画、造字和作文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硬笔文化,既“生产”精神,又“生产”物质,文明成果丰硕,至今享誉中外。仅这一点,即值得引起人们的反思。
  反思问题如下:
  几千年来,能在思想上、文化上、科技上等重要方面“领先”于世界的时期,为什么大都是硬笔文化比较繁荣,或比较活跃的时期?
  中国在近代自然科学等方面,为什么会远远落后于国外?
  人类是动物之一,但不同于其他动物,区别在于:智慧。智慧创造文明,文明创造智慧,如此往复循环。人类智慧之用,文明之用,不在于如何以人征服人,而在于如何防止人征服人,在于如何创造条件服务于人,使人人活得更有意义。这是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也是所谓“社会”的实际涵义,是“以人为本”的真谛。到目前为止,人类智慧还远未达到极限,社会、自然界和宇宙间还有大量事物,有待人类去发现、去认识、去探讨、去解决。中国古代虽有不少优秀文化,能适用于当今者并不多。我们显然不可能永远依靠“引进”或“拿来”。于是,认同、恢复和弘扬硬笔文化,应是当务之急。
  尽管清末至今近100年来,由于社会上逐渐恢复了硬笔应用,硬笔文化(即如硬笔制图、硬笔绘画、硬笔作文等)也逐渐恢复和流行起来了,但硬笔文化(即古代的和现代的)的历史地位和现实社会地位,却仿佛从未在法理上或理论上获得应有的认同和肯定。譬如到目前为止,社会上流行的大量新书中,如古代文化史、古代美术史、古代工艺史、古代艺术史和汉文字史等,竟从未涉及古代硬笔应用和古代硬笔文化,则是笔者感到极其遗憾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硬笔文化是人类的基本文化,也是中国人的基本文化。一个没有硬笔文化、放弃硬笔文化,或不认同、不尊重硬笔文化,甚至试图窒息或扼杀硬笔文化的民族或国家,将是畸型的、可悲的,甚至与世界格格不入的。
  只有运用硬笔文化的概念去反思中国历史,也许更能讲清楚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存在问题。而创新思想、文化、文字和科学技术等,只有硬笔文化才能做到。
  还有其他等等。


 回复 收藏 196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4:02:00


  请给硬笔文化及其贡献讲句公道话吧
  陈捷夫


  辛亥革命以来,随着社会上男人留长辫、女人缠足等恶习被彻底废除,国内使用现代铅笔、钢笔等用以制图、绘画、作文、写字等的事例逐渐增加。至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国内使用铅笔、钢笔等现代硬笔,进行学习、考试、记事、设计和著述的人们,越来越多,其人数甚至与国内识字者人数成正比。其间,汉族人使用硬笔,少数民族人也使用硬笔;政府官员使用硬笔,社会上的工人、农民也使用硬笔,尢其是学生(含幼儿园)、教师、记者、编辑、医生、商人、律师、军人、作家、科学家和其他公职人员等,更是随身带上硬笔,以供不时之用。在为时短暂的数十年间,竟出现了全民皆用硬笔的社会新风尚。这一急剧的自发的社会转变,可以说是我国近代以来极具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文化事件。它不仅标志着硬笔及其应用,重获新生,标志着我国用笔历史的重大转折和社会的进步,而且标志着硬笔应用恢复了唐朝以前的社会主流笔具的地位和社会合法地位,同时宣告了硬笔文化被压抑历史的终结,预示着从此跨进了历史复兴期、发展期。
  由此可见,恢复硬笔应用完全是出自人们一种自觉的、普遍的社会行为,其中既不存在着任何政府的倡导行为和行政行为,也不存在着任何社会团体的推动或炒作等。这说明,硬笔文化的历史源头越大,其生命力就越是顽强,膨胀力就越是劲猛。遗憾的是,所有这一切,到目前为止,竟然还没有获得社会上任何公开的理论体现或政策文献体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难道是上述的事实不存在?请给硬笔文化及其贡献讲句公道话吧!


 回复 收藏 197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4:02:00


  书法是愚民的艺术鸦片(上)
  . (《中国书法批判》10-2)
  陈捷夫


  唐朝至清末,文献上未见以所谓“书法艺术”一词直称书法的。书法被边缘化了大半个世纪。上世纪末以来,书法忽然以“书法艺术”之名重出江湖,且来势汹猛,规模史无前例。尢其将书法当成所谓“书写的艺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这就值得引起关注了。
  但凡“艺术”,并不都是好东西。书法不仅乱字阻用,扭曲人的心灵,而且颠覆硬笔和硬笔文化,集“曲术”和“邪术”等于一体,成为愚民的“艺术”,危害性极大。但分明有害而人们不知其害,比秦篆更富于欺惑性,故书法不仅是愚民的“艺术”,而且是愚民的“艺术鸦片”。
  将书法混同于“汉字”,甚至误以为书法就是“汉字”,这是中国人的一个认识误区;将书法混同于“书写”,甚至误以为书法就是“书写”,这是中国人的又一认识误区。因此,在叙及“书法艺术”问题之前,先搞清楚“书法”与“汉字”、“书法”与“书写”的关系,对于进一步认识书法究竟是哪些“艺术”,也许大有帮助。
  .


举报 回复 收藏 198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4:02:00


  (一)书法与汉字的关系
  .
  长期以来,有些人以为“书法”即是“汉字”,“汉字”即是“书法”,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有必要予以澄清。
  “汉字”的基本定义,当指秦汉之际由隶人所创制的、同时广泛流行于两汉的卓隶字。其基本特征,由于用硬笔所创制和书写,笔划呈写线型。而书法则由“散卓笔”沿袭硬笔卓隶字的基本结的所形成,时间上远远后起于卓隶字。所以说,汉字是汉字,书法是书法,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异常联系,不能相提并论。所谓“区别”,即汉字是硬笔字,笔划呈写线型,是汉字与生俱来的字符原型;书法则是对硬笔字的变相改造,笔形复杂。所谓“异常联系”,即书法字是沿袭硬笔字的基本结构等。
  笔者指硬笔汉字是汉字与生俱来的字符原型,证据非常充分。这里仅举出三点,一是硬笔应用远远领先于软笔;二是“散卓”活动对硬笔汉字的“围剿”;三是“书画三同论”反映了硬笔字先于书法的历史事实。就硬笔应用远远领先于书法而言,硬笔应用是主导笔具,不论使用数量、文化产品、物质产品如青铜器等,还是时间上,都远远超越于软笔。西汉杨雄用“三寸弱翰”和“铅椠”(“铅”即铅笔,“椠”即松板)写著《方言》等,东汉王充用刀笔写著《论衡》等,班固用铅笔写著《汉书》(所谓“珥笔于国史”)等,许慎用古铅笔写著《说文解字》等。西晋崔豹《古今注》记称:“古之笔,不论或竹或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唐初孔志约《新修本草序》有“铅翰昭章”之谓。明朝陶宗仪《耕缀录》有“上古竹挺点漆而书”之谓。所有这些记载,均从不同方面充分证明了古硬笔及其应用的原始性和广泛性,其中既有由石墨制成的古铅笔(又名“枣心笔”、“韬笔”、“珥笔”、“丹管”等),又有刻沟划痕的刀笔,更有染墨成字的羽管笔(翰笔)和竹、木笔等,所有这些,自成一个中国古代硬笔系列,互动互补,运用灵活。各种出品里,既有制图出品、绘画出品,也有文字出品等。古代的青铜器、兵器和王城宫殿建筑等,大多是制图作品的产物,从战国中山陵出土的《铜版工程图》是其历史实例。器物饰画(含纹画、壁画等)是硬笔绘画出品,尢其特征显著的各种界画,更是硬笔的直接出品。传世与考古出土的陶文、甲骨文、铜器铬文、战国至西汉的简帛书(部分),南北朝至元朝敦煌二万余件硬笔写卷等,都是硬笔写字的出品。试将所有那些图、画、字加工、汇辑成册,其数量将远远大于书法(含画)出品。为什么硬笔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历史成就?答案很简单,经济、实用与理性,优点良多。不仅唐朝以前几千年来一直是朝野皆用的主流笔具,而且唐朝以后王官制器(含土木建筑工程等)的制图等,也在相沿使用。从另一个方面说,硬笔易取易制,操作容易,男女老幼适用,省工、省神、省料(节省用简帛和纸张、墨水)。比较之下,软笔不易制取,操作不方便,使用上耗工、耗神、耗料(浪费大量墨水和纸张等)。何况,可用于写字的软笔形制,至西汉仍远未见成熟,如考古出土居延地区的早期软笔,用木柱劈沟夹毛。至于稍前甘肃天水所出,由纯兔毛所制,供女人作脸部化妆之用可以,要写字恐怕不行。《大戴礼记?笔铭》所谓“毫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的记载,也许正是这一时期的软笔写照。显然,即使未来发现制笔技术或提前成熟的证据,软笔写字的时间提前,也不等于就是后世才有的书法的,因为运笔方法彼此不同。换言之,软笔的制笔技术的后熟,与及其他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软笔写字很迟,尢其是书法炮制作式,则比软笔写字更迟。即是说,软笔是一个历史概念。有软笔施彩之时,未必可用于写字,尢其在窄小的竹简上书写那些笔划繁多的古字、篆字。有软笔写字,则未必等于就是书法。这是必须区别清楚的。
  其次,就“散卓”活动对硬笔汉字的“围剿”而言,书法发源于“解散”硬笔卓隶字,书法是“散卓”活动的代名词。书法是对秦篆“乱字阻用”的历史衣钵的继承,虞世南《书旨述》所谓“篆者,传也,书者,如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秦篆是硬笔的出品。而在张彦远《法书要录》一书里,存在着不可磨灭的关于书法解散卓隶字的大量确凿证据,不仅有总纲领如“散卓”、“散隶”等,而且有思想理论纲领如“心存委曲,各象其形”等,又有操作理论纲领如“一波常三过折笔”、“龙蛇相钩连不断”等。此外,更有所谓《笔阵图》,胡编了所谓七个“笔阵”,尢其还不断中伤硬笔卓隶字是“俗字”,是“俗隶”,“隶体失真”等,为“散卓”活动制造合理依据。而在现实上,书法亦步亦趋,与其“散卓”纲领紧密相配合,制造了捣乱硬笔字的“三乱”。所有这些历史证据都有力地说明,硬笔不仅创制了古字,创制了秦篆,而且创制了汉卓隶字,是不容抹杀的。拿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二千二百年前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有软笔,即使软笔运用平行运笔法,也是不可能书写出秦篆来的。
  再者,就“书画三同论”反映了硬笔字先于书法的历史事实而言,“书画三同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硬笔字是书法“作弄”和“围剿”的现实对象。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一书里,提出了书画“同笔”、书画“同法”与书画“同体”即“书画三同论”,故后世有所谓“书画同源”之说,至今尢其如此。笔者对此深信无疑,即自唐朝以来,专制统治阶级他们不仅如此主张,而且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去。然而,又一个证据就出在这里。人们已知,绘画是对现实生活里某一物体(或称物象)的仿制,故现实物体的生活原型,无疑即成为绘画的基本对象。即使稍后才出现的“写意”,也不能例外。譬如明朝徐渭所作的牡丹、芭蕉、梧桐等,尽管手法如何扭曲,结果是如何远离真实,他总是依据现实的生活原型进行创作的。即是说,他凭着对牡丹的印象作牡丹,凭着对芭蕉和梧桐的印象作芭蕉和梧桐。这个简单肤浅的道理,也适用于书法。即是说,书法也是以现实的生活原型作为基本对象的,而这个现实的生活原型,这个基本对象,无疑恰恰正是硬笔卓隶字。关于这一问题,还有其他大量证据,这里不一一详列。以上三条依据,不论其中哪一条,即可单独证明硬笔汉字先于书法字,书法字不是汉字的原型,汉字的原型是硬笔字。或者说,汉字笔划是写线型,这从硬笔文化里的制图、绘画等作品上面,都是以写线作为最基本的构图要素的事实中,即可得到充分的证明。套用张彦远的句式说,硬笔文化里的图、画、字,三者也是“同笔”、“同法”、“同体”的。
  “书法”的基本定义,是“散卓”活动、“散卓”作品等的总称。书法发端于“封杀”硬笔字,如前所叙,这里不再赘述。由此可见,硬笔字是常态字,书法字则是非常态字。将“书法字”混同或等同于“汉字”,是极其错误的、甚至有害的。书法为反对硬笔汉字而存在,对象清楚,目标明确,手段卑劣,针对性极强,是无可掩盖和抹煞的历史事实。用笔具反对笔具,用文字反对文字,古今中外所罕见。一般而言,事物总是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和变化的。如果说书法字是对汉字的一种积极的、进取性的正面改造,笔者将求之不得,深信多数国民也求之不得。但书法对汉字所采取的种种卑劣行径,则反映了文字的严重倒退,原则上是不能容许的。
  由此可见,“汉字”与“书法”的关系,是“本”与“末”的关系。即是说,硬笔字是“本”,书法字是“末”;硬笔汉字是“正字”,书法字是伪汉字。如果承认汉字是硬笔字,那么书法的历史定位,说好听一点,是“饰隶”(南朝萧子良语),是对硬笔汉字的一种“繁饰”,是“繁饰”之法;说不好听一点,则是“乱字阻用”的一种“曲字”之法,或“曲字”之术。如果否定硬笔汉字是汉字原型,则书法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两者必居其一。
  硬笔字是汉字原型,这已为大量历史事实所证明。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汉文字方面的文论、史论或著作,却无一字涉及到有关硬笔汉字的记载,这就是所谓咄咄怪事了。到底是统治阶级蓄意秘而不宣,试图偷梁换柱,浑水摸鱼,还是唐朝以来的汉文字学界太“粗心大意”,给“疏忽遗漏”了?
  .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Empty 回复: ★★★美国汉族博士后:仙道华夏上古文明灭亡于蜥蜴人阴谋真相(第二部)/ 轉《杏花天雨谢春红 》

帖子 由 Admin 周四 05 十二月 2013, 05:04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4:03:00


  (二)书法与书写的关系
  .
  长期以来,有些人以为“书法”即是“书写”,“书写”即是“书法”,这是认识上的又一个误区,有必要予以澄清。
  “书”、“写”或“书写”的基本定义,用“平行运笔法”绘出写线型笔划。既适用于写字,也适用于制图和绘画等。而书法则是用“提按运笔法”反对硬笔“平行运笔法”,故“书法”不等于“书写”。书法炮制字符,千百年来之所以只称“作字”、“为字”,从不称“写字”或“书写”,原因即在于此。
  人们已知,“创制”字符与“书写”字符不同。字符是“范字”,“写字”是对“范字”的手工复制。“写字”的基本目的,在于“合集众字,以成辞义”,这便是一般记事或作文著书了。正因为如此,写字首先是实用性和目的性极强的具体的文化行为。在写字过程中,当事者不仅要准确地复制“范字”,而且要关注词义的正确运用,更要关注文意的正确表达和内容的合理发展等,所有这些具体细节,都是非常重要的。记账、写信、生产记事和生活杂记等如此,习作或写文章等更不例外。用错字让人误解文意,写错字让人贻笑大方,都是写字上必须克服的重要毛病。写字不是为写字而写字,而是为构成文意即记事作文而写字。所以说,写字与作文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写字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写字的思想法则和运笔方法的实用性等。
  笔者曾将古代硬笔写字划分为“习写”、“缮写”与“美术写字”三个基本类型。这里所称的写字,属一般性写字,也即包含“习写”与“缮写”。从相关研究中发现,古人写字非常讲究“规则”与“清正”。所谓“规则”,指四个相符,即“笔数相符”、“直曲相符”、“长短相符”、“结构状态相符”,重视字体的完整无缺。所谓“清正”,指字体端正与字体清晰,重视字列的整齐有序。“规则”与“清正”成为硬笔写字文化的两个重要特征。试以西汉初为例,在萧何的“草律”中,即有“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之严格规定,反映了当时政府对文字的重视。因之有朝官“石建”者,竟因“马”字“缺画”而恐惧得要死。而从考古出土的甲骨文、铜器铭文、简帛文书里也可以看到,那些古字写得非常规则、端正和清晰,即是最好的历史铁证。这些无疑都是古代硬笔写字的一个历史缩影。由此可见,硬笔的写字文化是一种既讲“规则”、又讲“清正”的写字文化,具备“严肃”和实用等特点,代表了古代硬笔写字的主流趋向。
  古代写字一般有“正写型”与“快写型”两类。“正写型”指相对规矩地端正地复制出来范字的基本形状,平则平,直则直,弧则弧,斜则斜,如缮写一类文字,多属此类。“快写型”则指在保障范字基本概貌的前提下,通过诸如“连笔”、“缩笔”、“切线”等方法,加快写字的速度,但不论快、慢与否,均以让一般人都看得懂为宜。换言之,“正写型”写字,其摹写基本上到位;“快写型”写字,则保持大部分摹写到位。写字而不让一般人看得懂,恐怕就不是写字了。以中国古今文字的“创制”和“书写”而言,显然不可能置身于例外。
  写线型笔划,古代又称“铁线”、“玉箸”、“铁筋”、“乌丝”、“朱丝”、“游丝”和“线段”等,均由“平行”运笔法所形成的。如果软笔运用“平行运笔法”,同样可书写出写线形笔划来,历史上不少软笔工笔绘画,即是用“平行运笔法”所写绘,就是一个显著例子。由“平行运笔法”形成的写线型笔划,既是“常态”汉字的基本笔划,又是构成制器图、工笔画和字符的基本要素。其特点,是粗细一致,流利畅朗。同制器图和工笔画一样,古今文字符号皆以此为基本的笔划造型。其优点在于,用在写字上,不仅有助于识、记、写,而且能较快地将人们的阅读注意力,较快地引入对字义和文义的理解和掌握中。用在制图与工笔绘画上,则层次分明,形象清晰,极富于表现力等。
  书法则相反。书法用“提按运笔法”作字,不仅将笔形捏弄成“刀剑形”与“骨骼状”等“疙瘩形”,而且仅关注笔势之“波磔”,字势之“俯仰”等,更有甚者,是有章不循,或恣意增笔、减笔等,或刻意损字之规矩,涣散字体结构,使之“体无所主”等。难道可以说,这也是“书写”吗?书法如此“乱笔”,不仅极不利于识、记、写,而且容易将人们的阅读注意力,转而引向对所谓“笔形”或“字形”的“观摩”中去,冲淡或削弱了对字义和文义的理解和掌握。而将如此高度扭曲化了的病态笔形和字形,强行推给人们去面对,日长月久,则无疑会对那些心理定力不足的人们,造成心灵上的严重扭曲,继之让人们以扭曲的心灵,去“认同”或“迎合”业已扭曲的社会存在,如此而已。
  由此可见,“书写”与“书法”的关系,是“书写”与“破坏书写”的关系。即是说,“书写”为了写字记事作文,而“书法”则为了“转移书写”、“削弱书写”,否则,软笔大可采用“平行运笔法”写字,而不必另起炉灶大搞所谓“提按运笔法”,甚至极力排斥和封杀“平行运笔法”了。所以说,“书写”是“书写”,“书法”是“书法”,两者不仅性质不同,不能相提并论,而且一直“唱对台戏”,是“对立”、“对抗”的关系,是必须搞清楚的。
  综合而言,汉字是汉字,书法是书法;书写是书写,书法是书法。汉字与书写是同一体系的一种因果关系,即书写是手段,汉字是结果。而书法既是书法的手段,书法又是书法的结果。如此而已。


举报 回复 收藏 200楼
作者:寻找先天真爱 时间:2013-11-12 14:06:00








  三)书法是“艺术”吗?
  .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着“书法艺术”或“书法是书写的艺术”等说法。较有权威性的记载,如李希凡等《中华艺术通史.秦汉卷》记称:“‘书同文’对书法艺术奠基的作用(小标题)”。又记称:“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第27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前一句提到了“书法艺术”,后一句提到了“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既然说“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即说明了“书法艺术”之外,还有完全不同于“书法艺术”而存在的“汉字”与“书写”两件事。笔者推测,其所指应就是前叙硬笔汉字与硬笔写字。否则,不同于书法艺术而存在的汉字与书写,究竟是指什么呢?
  问题在于,即使承认书法之外还存在着硬笔汉字与硬笔书写,但将书法说成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也是荒谬的,不仅自相矛盾,逻辑混乱,而且有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为书法的继续存在编造新的理论依据之嫌。
  “书写”是一个实用词,与古代的“书”与“写”同义。书写的基本定义,是用“平行运笔法”绘出写线型笔划。既适用于写字,也适用于制图和绘画等,这是由硬笔的实用性所决定的。书法以“提按运笔法”为主,同时排斥和反对“平行运笔法”,所以书法与“书写”不仅毫无正面关系,而且是相反关系、对立关系,是不容混淆和抹煞的。其次,技巧不等于“艺术”。“书写”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平面操作,只讲究一点技巧即行,它用不着什么“艺术”,“艺术”在这里只能起到削弱实用性的坏作用。换言之,在实用性极强的“书写”这里,“艺术”没有市场。再者,既然坚持说书法是“艺术”,这里就不妨再重温一下,看一看书法到底是哪一门“艺术”。
  书法是为捣乱汉字而设置的。主要表现在“三乱”之上。所谓“三乱”,即“笔形之乱”、“草书之乱”与“作式之乱”。书法是有组织、有领导、有预谋、有纲领的愚民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总纲领是“解散”卓隶字等。思想纲领是“心存委曲,各象其形”等。操作纲领则是“一波三过折笔”与“龙蛇相钩连不断”等。
  “笔形之乱”,指将单一内容的写线,用所谓“开张隶体”的方法,讹变而成繁杂之形,如“刀剑形”与“骨骼状”等。用书法的行话说,或作“击石波”、“隼尾波”等,或如“百钧弩发”、“劲弩筋节”、“万岁枯藤”、“千里阵云”等,或如“交戟横戈”、“剑锷刀锋”等。于是,一方面,是“横”不平,“竖”不直。将简单划一的一支写线,变成五花八门、各自不同的奇形怪状。将简易的事物,扭曲成繁难的事物。另一方面,则是“刀光剑影”之下,“尸横遍野”,“骨髅成堆”。由此联想到“磔”的历史典故,即古代“五马分尸”的酷刑,简直令人不寒而憟。
  “草书之乱”,指将结构完整的字体,讹变而成“字不像字”、“画不像画”、“图不像图”的“三不像”符号。用书法的行话说,或“损隶之规矩”,“圆不副规,方不中矩”,或 “不规不矩,气有余高,体无所主”,或“如其流速拔茅,其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唯知音者乃能辨焉,……即解散隶体”等。在草书那里,既无汉字的结构章法可言,也无笔顺序列等可言,甚至连书法自订自用的所谓“横”、“竖”、“撇”、“捺”之类书法“法典”,也不知所踪了。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擅自恣意另作“图”形,构图失据;化整为散,以无代有,或变清晰为模糊,变实在为虚无,也即变成不伦不类、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所有这些正是所谓“草书”的基本目的。其要害,是试图通过对字体结构的变相重塑,将笔划分明、结构分明的一个个汉卓(隶)字,尽可能地予以“解体”,同时变成一个个“不伦不类”的、甚至“什么都不是”的所谓“图形”,让文字陷入虚无迷幻的混乱境地,从而削弱人们的“聚焦”心理。这些不仅说明“草书”具备了那些“装神弄鬼”,“故弄玄虚”,或“装腔作势”等玄学本质和特征,而且反映了草书“目空一切”、“天下一尊”的“颠狂”心态。

天涯論壇;第二頁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04
注册日期 : 13-04-26

http://bdwl.longlunta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1页/共5 1, 2, 3, 4, 5  下一步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